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2日 · 1. 巴菲特:投資自己. 「股神」巴菲特在去年接受訪問時提到,「最好投資投資在自己身上」。 他建議,應先由提升個人書寫及溝通能力着手,認為人必須能夠提出自己想法,這樣更能讓個人價值提升至少50%。 他認為成功第二個秘訣,就是在年輕時候就開始鍛鍊自己身體及思想。 他提到,人只擁有一個頭腦及身體,不能等到50歲時才開始照顧它們。 他指出「如果投資自己,就沒人能把它從手中奪走」 。 巴菲特認為,人成功取決於年老時狀態。 「當已到65歲或70歲時,身邊陪伴的是你所在乎並真正愛你的人,那麼就成功了。 【延伸閱讀】 【成功法則】巴菲特、馬斯都奉行! 成功人士6個習慣. 2. 貝索斯(Jeff Bezos):開放思維.

  2. 2024年5月15日 · 83歲Joseph Maroon告訴運動讓他走出中年危機。 在堅持長年鍛煉後,他在八十多歲時獲得了三項鐵人冠軍,一名「超級老人」。 8旬醫生 鐵人三項奪冠. Joseph Maroon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神經外科臨床教授,雖有83歲高齡,但依然在進行臨床研究,每天運動大約一個小時。 2022年,Maroon參加了芝加哥鐵人三項賽,在他年齡組中獲得第一名。 他對MarketWatch說︰. 想盡可能『年輕地』死去,現在比職業生涯中任何時候都享受到更多樂趣。 有時間思考。 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創造力,並且處理的話題也有幫助他人巨大潛力。 Maroon身體和心理都非常健康,可以稱為「超級老人」(指身體和精神比年輕幾十歲人更強健七、八十歲老人)。

  3. 2023年2月26日 · 金融心理學家Bradley Klontz和Sonya Britt開發出一套 線上預測工具 ,能幫助大家更了解自己金融理財行為。 根據研究,所有人金融理財行為基本遵循4大理財人格其中一種,這4大理財人格包括 迴避 、 崇拜 、 地位 和 警覺 。 其中,Klontz的線上預測工具一份線上問卷,當中包括一些關於對錢看法和做法及個人財務狀況(年齡、收入等),完成測試後就會有一份完整帶有建議分析報告,分數愈高證明這種理財人格愈明顯。 點擊圖片放大. 上面截圖顯示這份問卷部分問題,包括「有錢人都貪心」、「只會買新東西」、「窮人都懶惰」,如果認同或不認同這些講法,都會獲得一個分數,最後總分就決定你的理財人格。 4大理財人格. 1. 迴避者.

  4. 2024年3月28日 · AI晶片巨頭. 生於憂患、逆境求存. 1993年,黃仁勳與友人Chris Malahowsky和 Curtis Priem共同創辦英偉達,並擔任CEO逾30年; 初創時期經過一番掙扎,開發過兩款失敗產品,被遊戲大廠世嘉放棄... 憑着GeForce殺出血路,英偉達終於成為首屈一指圖形晶片(GPU)開發商,讓黃仁勳當上億萬富豪; 目前,隨着英偉達GPU在建立AI模型訓練方面需求巨大,該公司已成為世上其中一間最有價值企業,估值逾2萬億美元; 《彭博》數據顯示,黃仁勳淨資產估計達776億美元。 黃仁勳現在生活與他童年時截然不同,他自己也承認,小時候充滿逆境。 很幸運在父母栽培下長大,一方面他們為我們成功提供了條件,但也有很多遭遇挫折和痛苦時刻。

  5. 2024年4月25日 · 撰文: 涂宇佳. 發布時間: 2024/04/25 09:00. 最後更新: 2024/04/25 09:00. 分享: 35歲財富自由 他後悔在職場拼智商 「情商能讓富10倍」 這3點秀情商. 能力強,有什麽道理不升職加薪? Steve Adcock卻表示,只靠聰明,在職場遠遠不夠。 這位白手起家千萬富翁表示,如果回到20幾歲, 他希望自己懂得「拼情商」——「能讓更富10倍」。 35歲財富自由. 重來他想拼情商 「能富10倍」 2016年,35歲Steve Adcock辭職了——當時他已經擁有90萬美元(約705萬元)儲蓄。 如今,42歲他只偶爾工作,其凈資產也增長到130萬美元(約1018萬元)。 可以說,在過去幾十年間,他在理財方面做對了很多事情。

  6. 2024年2月5日 · 人比人,激死人。出入社會,攀比在所難免,但這份虛榮可能會害了。奢侈品大牌固然光鮮亮麗,但需要花那麼多錢來買一個LOGO嗎?在物質不充裕時,與其打腫臉充胖子,不如厚積薄發,儘快積纍到你的資本——存錢,才是最需要做

  7. 2020年6月26日 · 香港經濟正面對技術性衰退,失業率持續攀升,打工仔若擔心自己競爭力不及對手,宜重新檢視個人能力,培養良好習慣,以提升在就業市場競爭力。 外媒CNBC總結了成功人士如「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及Tesla創辦人馬斯(Elon Musk)等人擁有6個習慣,不妨參考一下。 1. 閱讀與工作無關書籍. 閱讀好處不計其數,除了增廣見聞外,亦可從書籍中了解另一角度生活及觀點,從而培養出成功領袖所擁有同理心。 閱讀與工作無關書籍,更能將不同見解及知識,延伸至工作專業上。 Tesla創辦人馬斯在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到,他由書本養大,其次才是他父母。 他從小時候開始閱讀大量科幻小說和人物傳記,造就了現在他天馬行空創意,並推動他科技事業發展。 2. 走出舒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