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13日 · 今初﹞. 六度主要是為了調伏自己,雖然它的內涵也能夠包含四攝所要做的事情,但因為在行四攝的時候,純粹以利他為考量,因此方式是稍有不同。 要真正利他,自己沒有調伏而想調伏別人是無有是處,事實上,調伏別人也就是把你調伏自己的經驗用到別人身上,二者的差別在這個上頭。 分五部分:第一、四攝的自性,第二、為什麼要這四樣的理由,第三、四攝是做些什麼事情,有什麼功用,第四、要想攝受眷屬必須依這四種方法,第五、約略地解釋一下四攝的內涵。 首先把四攝的特質說一下。 【布施如前六度時說,愛語者謂於所化機開示諸度,利行者如所教義令所化機如實起行,或令正受,同事者謂教他所修自亦應修與他同學。 如《莊嚴經論》云:「施同示勸學,自亦隨順轉,是為愛樂語,利行及同事。 」】 布施在前面六度時已經說過了。

  2. 2020年3月28日 · 加行體者,謂若力劫、若闇竊盜,任何悉同。. 「加行」之中的「付諸行動者」如前所說-已經採取行動了。. 「行動的性質」是指以強力劫奪或暗地竊取等任何偷盜行為都相同。. 此復若於債及寄存,以諸矯詐欺惑方便,不與而取。. 或為自義,或為他義 ...

  3. 2021年3月12日 · 廣論消文331 能利他方便,令取令修行,如是令隨轉,四攝事應知。.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331 331頁4行-332頁1行. 第二,四攝成熟他相續分五:. ① 四攝自性; ② 立四之理由; ③ 四攝之作業;. ④ 攝受眷屬須依四攝; ⑤ 略為解說 ...

  4. 2021年1月13日 · 菩薩即應思惟:若我今者不捨此物,此物必當遠離於我,設至死時,不隨我去。. 此物則是遠離之相。. 今為發菩提,故須施與,後死時,心無有悔,必生善處,是行大利。. 若猶貪者,應辭謝乞者言:勿生嗔恨。. 我新發意,善根未具,於菩薩行法未得 ...

  5. 1. The Spirit Being the Blessing of the Promise by Faith in Christ 3:1-14. 第三章開始從基督轉入那靈,藉信,我們接受那靈,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承受應許之福就是包羅萬有之靈。 基督藉著十字架已經贖出我們脫離律法,如果我們遵守律法,就是摩西的門徒,就要承受咒詛。 基督是啟示出來的神,那靈是我們經歷的神。 1 無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已經活畫在你們眼前,誰竟迷惑了你們? 1 O foolish Galatians, who has bewitched you, before whose eyes Jesus Christ was openly portrayed crucified?

  6. 2020年11月25日 · 這分為三部分:第一是還沒得到願菩提心的人,使他得到;第二是得到以後怎麼去守護;第三是萬一有損壞(就像我們持戒一樣,萬一有小小的地方不對了),那麼怎樣懺除乾淨,回復清淨的戒體。 初中分三:① 所受之境,② 能受之依,③ 如何受之軌則。 今初. 第一個未得令得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從誰去受,現在講這一部分。 今初。 首先宣說傳授願心儀軌的阿闍黎之條件。 寅一、所受之境分二: ① 正說 ② 斷疑. 卯一、正說. 覺沃於《尊長事次第》中僅云“具相阿闍黎”,更未明說。 阿底峽尊者在《尊長事次第》中只說了“具相阿闍黎”,此外再沒有明說需要具備哪些德相。 諸先覺說:“具足願心住其學處,猶非完足,須具行心律儀。 ”此與勝敵論師說“當往具菩薩律儀善知識所”,極相符順。

  7. 2020年7月21日 · 推薦 16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三. -宗喀巴大師-造 -法尊法師-譯. *上 士 道*. 如是了知精進三種違緣,修習對治。. 其未生修持,能令生起之順緣,謂勝解力。. 若已生者能令不退之因,謂堅固力,修彼業時不欲斷絕者,謂歡喜力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