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月20日 · TOPick集合了幾個熱門的倉頡難打字先簡述一下倉頡的拆字規則。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 網頁 ,倉頡拆碼原則大致可分兩類: 1. 由上而下、由左至右、由外到內. 打倉頡時取碼最基本的原則有三由上而下由左至右由外到內。 例如「早」字先取上方的「曰」,再取下方的「十」;或者「杜」字則先取左方的「木」、後取「土」;而「困」就由外面的「口」推到內方的「木」。 2. 連體字與分體字. 倉頡輸入法中,連體字與分體字的取碼方式略有不同。 連體字即是不能分割為兩個部份或以上的中文字,例如是「馬」、「事」等。 而分體字如「前」、「花」等,則因為筆劃不相連而可分成字首、字身的部分,有些字更可細分出次字首和次字身。

  2. 2016年7月6日 · 基本筆順有10個規則,分別為「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橫後直」、「先撇後捺」、「先外後內」、「引、綽偏旁最後寫」、「橫畫突出最後寫」、「直畫貫穿最後寫」、「先進去,後關門」、「先中間,後兩邊」。 以下介紹其中4個規則: 從左至右為先外後內、「引」「綽」偏旁最後寫、先進去後關門、先中間後兩邊. 先外後內. 凡兩面包圍或三面包圍結構的字,一般要先寫外面的部分,再寫裏面的部分。 「引」「綽」偏旁最後寫. 凡以「引」、「綽」 (俗稱「撐艇仔」)作為偏旁的字,一般要最後寫。 先進去、後關門. 凡四面包圍的字,要先寫外圍三面,然後寫裏面,最後封口的一畫要最後寫。 (例子:困、圍、因、回) 先中間、後兩邊.

  3. 2017年7月10日 · Ben Sir教你寫「俹簁」「娿哿」. 廣東話博大精深,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識講唔識寫的字詞,例如想說:. 那位同事做事實在太『哪西』,交待他的工作『hum pang laung』錯漏百出。. 究竟應該如何寫出來?. 用自己的方法拼寫出來,還是翻轉Google維基、或向Ben Sir ...

  4. 2016年10月5日 · TOPick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 現代標準漢語與粵語對照資料庫 」,及「 漢語多功能字庫 」,拆解這些日常口語的正確寫法。 1. 平日用口語來形容尿的臊臭味,很多人都會寫作「壓」,但其實正寫應為「餲」(粵語讀音:aat3)。 2. 下雨時弄得全身濕透,衣物捂著身體不舒服,平日廣東話會用「『up』住」。 其實「up」的正寫應為罨(粵語讀音:ngap1),有掩蓋、覆蓋著的意思。 【延伸閱讀】 17個最難中文字 你識讀幾多個? 3. 書面中我們會以「一堵」、「一道」、或「一面」作牆的量詞,至於口語的一「bung」牆,正寫應為垏(粵語讀音:bung6)。 4. 要形容物件凹凸不平,不整齊不好看,通常人們會說它「岩岩蠶蠶」。 不過,正寫應為岩巉(粵語讀音:caam4)。

  5. 2016年10月11日 · 廣東話用字變化多端,很多字你可能識講卻不知道如何書寫。 TOPick 根據 中大漢語多功能字庫 及 台灣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等,綜合以下正字: 1. 「搲」爛塊面. 當我們不顧面子,或跟好友等反面時,會說要「weh」爛塊面,「weh」字其實寫作「搲」。 根據中大字庫,「搲」音為「we2」或「waa2」,《集韻》指有手捉物及挽的意思,跟廣東話用法相同,有時搔癢也會被稱作「搲」。 2. 瞓「捩」頸. 有時睡醒會感覺頸部疼痛,其實是長期姿勢不良令頸部肌肉拉傷所致,這種情況稱為落枕。 廣東話則稱為「瞓捩頸」,而「捩」有多音,如轉捩點的音為「lit6」,跟「列」同音。 中大字庫指其「lai2」音如「瞓捩頸」、「發狼捩」及「捩轉身」均為粵語用法,即我們常稱的「瞓lei頸」。

  6. 2016年12月27日 · 中文字筆劃多結構複雜就算從小學起也總有些字不知從何寫起凹凸就是一個好例子TOPick根據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教大家如何用正確筆順書寫以下幾個中文字: 【延伸閱讀】「愈」跟「越」怎麼分?7大容易混淆字詞大檢閱 筆畫規則大有學問

  7. 2016年4月26日 · 內地媒體《青年時報》的 微博 列出了「17個最難認的漢字」,難倒一眾網民,甚至其中一個字是連電腦各種中文輸入法都不出來! 到底是哪17個中文字,而每個字又有甚麼意思呢? TOPick翻查了中大的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及 漢語多功能字庫 ,拆解它們的讀音及意思。 1. 同音字:搖. 意思:形容山高,高至霄拔巍峨,直插雲霄。 目前多為五行缺土的人改人名時常用。 2. 同音字:鮮. 意思:鮮的異體字,用來形容新鮮、鮮味,古代有生魚之意。 3. 同音字:標. 意思:同「飆」,解作疾風、暴風,後引申為迅速、飆升之意. 4. 同音字:粗. 意思:即「粗」的異體字,古書中「麤」多假借為粗細的「粗」,並引申有粗暴、粗壯、粗疏等意思。 5. 同音字:奔. 意思:有奔跑,匆匆之意. 6. 同音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