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岛 上环 半山区 的一条 街道. 地理区域. 中西区 半山 柏道 的南方. 列堤顿道是一条上下山的行车路,邻近 圣士提反女子中学 、城西公园、俊杰花园、俊贤花园、嘉和苑、 文华大厦 、 嘉华大厦 、福华大厦、庆云大厦、碧翠园、恒柏园等。. 列堤顿 (Sir ...

    • 概览
    • 地理环境
    • 历史沿革
    • 建筑形制
    • 主要景点
    • 文物价值
    • 文物保护
    • 逸闻轶事
    • 民俗风情
    • 相关诗词

    [jiā yù guān]

    天下第一雄关

    展开4个同名词条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主要景点有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魏晋墓群、黑山石刻、木兰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

    嘉峪关所在地是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延伸)。甘肃西部已属于荒漠地区,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达1000千米左右。一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古代“丝绸之路”即此。道路本艰险,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关踞此,形势非常险要,东通肃州(今酒泉),西达安西,是京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只起稽查来往行人的作用。

    明代,为加强西北边防,宋国公冯胜决定在此修建关城,不久,九眼泉地区平地而起一座黄土夯城,周长220丈,高两丈,宽一丈,这是嘉峪雄关的最早雏形 。明代西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此后,明孝宗时修建关楼。正德年间修建东西二楼,即光化楼和柔远楼。嘉靖时加固已有建筑并修筑关城两翼长城,每五里设墩台一座。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初驻土城,到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尚书翟峦加固关城,修筑两翼长城,嘉峪关断断续续修筑168年,成为较完备的防御城堡。

    元明以前,西域使者进贡都经过玉门关,随着明代筑嘉峪关,玉门逐被废止。嘉峪关成为从哈密入河西走廊,西域贡使前往明代中原地区唯一的法定路线。西域中亚各地一般每三年至五年朝贡一次,使团每团不得超过十人,针对抵达嘉峪关使团人数众多,常有数十甚至数百人的现象,明成化九年(1473年),宪宗下旨,“每十人内,许一人来贡”,其余人员原地留守等待。朝贡者于鸡鸣时拔帐启程,领取入关凭证,携带被选为贡品的本地珍稀特产,赴京觐见,接受赏赐。明朝皇帝的赏赐十分丰厚,一般超过贡品价值数倍甚至数十倍,对朝贡使者赏赐之优厚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不但入关后沿途食宿全免,各镇巡抚还要派遣军民往返护送。开关通贡是一种外交姿态和方式,闭关绝贡也是明朝震慑四方的手段,明孝宗曾以此方式向吐鲁番施压。

    清代,中原至新疆的一条重要商路是从西安出发,经兰州、嘉峪关、玉门至哈密。吐鲁番的棉花、葡萄,准噶尔的羊、马、骆驼、羚羊角和南疆的玉石等都经此路运往内地。内地的茶叶、丝绸、棉布、瓷器、药材等也经嘉峪关运往新疆和中亚等地。

    综述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初建时,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内城

    内城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门外各筑有瓮城,城楼对称,三层三檐五间式,周围有廊,单檐歇山顶,高17米。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一层三间式带前廊。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

    关城

    关城周长733米。关城正中有一官井,旧有亭,今已废。西门外套筑一道凸形城墙,构成一个罗城,这就是外城。外城比内城高2.7米。外城正中大门额刻“嘉峪关”三个大字。门顶原有城楼,与东西二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民国十三年(1924年)城楼被毁。西面罗城砖砌,东、南、北有土筑围墙,连接长城。城外有城,迭门重城,成并守之势。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都是清代建筑。新中国成立后,关城曾多次维修加固,保存完好。 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

    戏台

    嘉峪关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顶部为中国传统图案“八卦图”,“八卦图”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学的综合反映。两侧是一组风情壁画,内容是寺庙的和尚、尼姑庵的尼姑及其豢养的宠物,这些绘画内容在其它戏台上非常少见。戏台两侧书写有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概括了古往今来人间世事的演义变化及戏曲演出场所的功能作用。

    柔远门

    内城西门,门额刻“柔远”二字,意思是明王朝对边陲(关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地区,以实现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光化门

    内城东门,门额上刻“光化门”三字,面向东方,表示旭日东升,瑞气普照大地。门洞由自黑山开采的石条铺成。 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由时任肃州兵备副宪李端澄主持修建。“光化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精雕细刻,五彩装成。楼阁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第二、三层是木结构榫卯咬合而成,虽经历了近五百年的风风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仍巍然屹立于关城之上。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1961年,长城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

    嘉峪关防线明朝经营了200多年,至明代万历时期有60里长城和边墙,近70座墩台,多座军事营堡(卯来泉堡、嘉峪关、寺营庄子、野麻湾堡、新城堡等),是明国家西端防御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讨赖河峡谷、黑山、新城草湖天险,长城、墩台、营堡倚凭天险而设,在这个狭小的区域有如此众多的国防设施和军事工程,世界罕见,充分证明这里曾经何其重要,嘉峪关防线是世界上利用天堑最经典的国防工程。在河西和中亚范围,再找不到这样一个地方,适合建立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戍守成本最低)的国家防御工事。

    1984年,相关部门对嘉峪关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保护和维修。

    1986—1989年,国家、省、市累计投资近1000万元,先后重建了嘉峪关楼,修缮了主要古建筑,维修加固了关城墙体,维修了南北两翼长城,修复了悬壁长城,修建了长城博物馆,配套修建了接待设施。经过此次维修,嘉峪关基本恢复了昔日雄伟壮观的原貌。

    1987年,嘉峪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地。

    2011年,甘肃省政府公布实施了《万里长城——嘉峪关文物保护规划(2010—2030)》。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实施了嘉峪关关城及境内所有长城的本体修缮工程,关城安防、消防、防雷等工程;实施了所有长城及独立墩台、关堡铁丝围网和保护界桩界碑安装工程;对关城周边环境和文物展示利用基础设施进行了整治和完善,对九眼泉湖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了治理;建设了长城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等保护利用场所;实施了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道路交通联系,建设了长城保护展示利用道路。

    2011年11月18日上午,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仪式在嘉峪关关城举行,标志着嘉峪关迎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工程。

    2012—2015年,国家共投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678亿元,实施嘉峪关长城本体保护工程、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工程和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包含关城木结构修缮、关城古建筑油饰彩画重绘、西罗城保护维修、墙体保护(不含罗城)和防渗排水、长城墙体(夯土)保护维修、长城第一墩本体保护防洪、长城第一墩崖壁锚固二期工程等子项目为重点的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本体保护工程。项目于2012年开工,2016年底工程竣工验收。这是嘉峪关有史以来实施规模最大、涵盖范围最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科技利用水平最高的综合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改善了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的保护状况。严格遵循“原形制、原结构、原工艺、原材料”的保护维修原则,使长城墙体开裂、风化、城墙基础酥碱掏蚀等危及文物本体安全的病害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关城的本体和环境风貌得到有效改善和最完整、最原汁原味的保存,达到了“修旧如故、重现原貌”的效果。成立了遗产监测中心,建立了以夯土长城为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

    定城砖

    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大家正在长吁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仿古出关仪式在嘉峪关市举办国际滑翔节期间,市政府在嘉峪关关城举办隆重的“仿古出关仪式”。仪式的内容主要是由来宾穿着古代武官和士兵服装,在嘉峪关关城仿照古代将士出关时的情形。仪式的基本程序是:

    (1)由市长宣布仿古仪式开始,鸣放鞭炮,开启嘉峪关关城锁钥,推开两扇大铁门;

    (2)朝官宣诏;

    (3)出售签发关照,验明身份;

    (4)请贵宾乘仿古马车、骑骆驼出关并奏乐。在关城内进行敦煌组舞、秦腔、太平鼓、安塞腰鼓等表演;

    (5)在百米长绢上题字、签名、作画留念;

    《嘉峪晴烟》(明)戴弁

    《北陌平沙》(明)戴弁

    《防秋登嘉峪关纪事》(明)陈其学

    《出嘉峪关作》(清)施补华

    《题嘉峪关驿壁》(清)施补华

    《出关作》(清)洪亮吉

  2. 香港地点. 展开 2 个同名词条. 礼顿是中国 香港 一个小山丘,地势颇高,位于 香港岛 铜锣湾 与 跑马地 之间, 礼顿道 以南一带。 中文名. 礼顿. 释 义. 香港 一个小 山丘. 位 置. 香港岛 铜锣湾 与 跑马地 之间. 属 性. 地名. 目录. 1 历史变迁. 2 楼盘概况. 3 周边配套. 4 交通状况. 历史变迁. 播报. 编辑. 礼顿山脊上的八座高层住宅楼. 1941年 香港保卫战 时,该处的礼顿据点是守卫 维多利亚城 的重要防线,山下亦设有防空洞。 日军侵略港岛时,双方在此发生激战,死者无数。 在日占期间,日军政府曾在山上建了一座“佛舍利塔”, 舍利子 由日本运来,以祭祀战死者,该塔由日本“妙法寺”经营。 战后,舍利塔消失,所在地段兴建了一列公务员宿舍。

  3. 虔诚的游客来到度假村,选择一家旅馆过夜,第二天黎明起床去观看喜马拉雅山的日出奇观。 在10月到次年3月之间前往纳嘉科特通常会不虚此行,但如果在6月到9月的雨季来到这里,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4. 寺塔,又名延安宝塔,古称丰林塔、塔,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唐,明代曾重修塔身,清代也曾多次修缮,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

  5. 中国香港. 山脉介绍. 英文:Kadoorie Hill. 又称‎道理,其他名称大石鼓、望角. 是中国香港市区内的一个山丘,位于 九龙 旺角以东北。 本来与九龙医院所在山丘相连,但开通窝打老道时被一分为二,窝打老道之西一部分改称加多利。 加多利山南面是亚皆老街,西面是港铁东铁线路轨,北面则是太子道西。 山丘以香港望族道理家族命名。 加多利山上的建筑物以豪宅为主,其西部是拔萃男书院的所在地,而东南端的山脚则是道理家族创办的中华电力的总部。 不少香港演艺界名流的豪宅就落户于此,大家熟知的有 成龙 , 张家辉 , 吴君如 , 刘德华 等。 此外, 张国荣 先生生前在香港的居所也在这里。

  6. 蹋顿(?. -207年),辽西郡(今辽宁省义县)人,乌桓族。. 东汉末年历史人物,部落大人 丘力居 的侄子。. 蹋顿骁勇善战,才略过人,史称:“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 冒顿 ,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 ”总领右北平、渔阳、上谷三郡。. 在袁绍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