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1日 · 一、颱風. 因為臺灣的地理位置,颱風路過頻頻,雖然為臺灣帶來巨大雨量,一年雨量約有5成來自颱風。 但根據產險公會資料統計,過去十年臺灣因為颱風所承受的經濟損失,也讓經濟遭受很大衝擊,侵臺颱風每年都會來到,幾乎是無法避免,重要的是我們為自己規劃避險的保障到底夠不夠? 二、梅雨季(豪雨事件) 臺灣的平均年降雨量在2,5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梅雨季與颱風季,梅雨季約占一年雨量的2成。 根據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長年研究,自二 年開始氣候開始變化,過往梅雨季為期三十天左右,如今縮短至二十~二十五天,但總雨量不變,也就是說單日雨量變大,沖刷的力量增強,梅雨季導致災害的比例也大幅上升。 做好防洪設施與風險管理,並安排足夠的保險保障,成為降低損失的重要關鍵。 三、地震.

  2. 2020年5月1日 · 臺灣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發布的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7也指出自一九八 年後,臺灣遇到強烈颱風的機率也在不斷增加。 簡單地說,如果過往每年有二十天要面對豪雨,如今要面對的就是超過每年三十四天的豪雨,平均每半個月就有一天要被潑瓢大雨淋地全身狼狽,甚至有可能伴隨著狂風挾帶樹枝及雨水沖刷,對民眾的人身安全著實是一大危害。 衛生福利部二 一八年公布的《因應氣候變遷之健康衝擊政策白皮書》指出,氣候變遷對於人體健康分為「直接危害」及「間接危害」。 直接危害為溫度變化造成的心血管、呼吸道疾病,以及洪災造成的意外傷害。 比如二 一九年七月的熱浪,荷蘭單週死亡人數足比往年高出了400人左右。 間接危害則是因溫度及雨量改變,影響微生物、蟲媒孳生,產生腹瀉及登革熱等傳染病。

  3. 2020年5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0 年 5 月 1 日. 1181. 0. 破紀錄的酷暑、破紀錄的嚴冬、破紀錄的豪雨……,這些名詞近幾年愈來愈常看到它們出現在新聞標題,或許有些只是吸引眼球的聳動標題,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年來,氣候的確愈來愈極端,值得人們警惕。 你可能覺得,不就是太陽大一點,天氣冷一點,雨水多一點,即使是冷死或熱死的人數,也遠低於常見的一些疾病,有什麼好警惕的? 其實,衛福部在二 一四年十二月便已經公布了一份《因應氣候變遷之健康衝擊政策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並於二 一八年五月修訂第二版,顯見氣候變遷對民眾的影響絕對不是一般印象中的那麼簡單。 不可小看的1℃.

  4. 2023年8月1日 ·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最新出爐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臺灣民眾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

  5. 2020年3月1日 · 這個庚子新年,因為新型冠狀肺炎 (後簡稱冠肺炎) 關係,顯得比較不好過。 直到雜誌送印之二月二十四日為止,全球確診病例已經達到了7萬9,361人,死亡2,618人,疫情包括30個國家地區與國際運輸工具。 除大陸以外,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有619起確診病例,韓國763例、日本147例、新加坡89例及 ...

  6. 2023年8月1日 · 危機也是轉機,積極面對逆境與挑戰. 2008年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人心惶惶。. 當大家逐漸站穩腳步時,安泰人壽併入富邦人壽的消息卻又突如其來。. 「合併案進行得十分保密,連我們公司團隊夥伴都沒有提前得知。. 」楊美娟表示,當時她正在挪威參加公司 ...

  7. 2020年4月1日 · 如果人在異鄉,更有可能光請求救護車出動就是一筆天價,曾見過有報導談到,紐約有位病患收到了高達2,700美元(折合新臺幣約8萬1,000元)的救護車帳單,更不用說後續龐大的醫療費用。.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都不知道明天與意外誰先到來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