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0日 · 樂享互動 (新上市編號:06988)今天(10日)開始招股至9月15日,9月23日林老師Alvin生日當日上市,計劃發行5.437億股,集資金額為17.45億港元,招股價介乎2.14元至3.21元,一手1000股,入場費3242.3元,看來入場費非常便宜。

    • 麥迪衛康背景馬上瞭解
    • 李慧芬、高寶集團證券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 Alvin Yu,著名股評人
    • 藺常念、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

    麥迪衛康背景是什麼?麥迪衛康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心腦血管疾病綜合醫療行銷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提供醫學會議服務、患者管理服務以及行銷戰略和諮詢服務。公司近年亦有提供醫療科技服務,如CRO服務及互聯網醫院服務。他們最著名的是開發了醫院和醫務人員專用的醫會+App,讓用戶,例如醫學組織及醫藥公司提交現場會議請求及監察會議進行。據麥迪衛康招股書指出,公司通過醫會+App,已經舉辦了超過22,000次研討會。 麥迪衛康收入方面,2017-2019年度以及2020年上半年,麥迪衛康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下同)2.59億、2.99億、4.27億以及1.39億,年度收入呈現不斷增長。麥迪衛康淨利潤方面,由2017年至2020上半年,分別是3021.6萬元、3967.7萬元、2208.7萬元以及-400.7...

    李慧芬接受本地傳媒訪問時指出,麥迪衛康的服務組合獨特,可說是市場上獨有。而CRO (醫藥研發外包)服務在國內的潛力將會愈來愈大,中國CRO產業預計將有過千億規模,各大醫藥公司加強創新藥研發,可預期麥迪衛康集團其實有升值潛力。她指出投資者應留意麥迪衛康早前公佈與醫藥巨頭石藥集團合作,屆時醫務管理上將會有更好發展。以京東健康為例,股價持續做好,醫療股實力上不容忽視。 簡評:可積極參與抽新股。

    Alvin Yu撰文指出,醫療管理行業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行業零散,市場競爭激烈。不過在收入上,麥迪衛康在2017年至2019年間實現穩定業務增長,累計增幅有65%,只是受疫情影響下有所拖累。不過他對麥迪衛康投信心一票,長線有升值空間。 簡評:可考慮孖展,採取積極策略。

    藺Sir撰文表示,全球十大醫藥公司中,有其中五家是採用了CRO的醫療記錄服務。而在疫情期間有不少有關醫藥股份都跑出,尤其是CRO,是去年市場表現最好的子板塊。由於現時講求數據及科技,所以藥物研發需要大量醫療數據收集、監督患者臨床試驗數據的真確性,麥迪衛康的服務正好大派用場。藺Sir認為,此IPO未來盈收潛力巨大。 簡評:可以參與,不妨抽多幾手麥迪衛康。 看完3位財演對麥迪衛康上市的意見後,決定了如何部署麥迪衛康IPO未? 相信各位對抽新股非常熱衷,馬上點擊瞭解如何提高抽新股的勝算! 仲有,唔好唔記得仲有呢隻新股,京東物流IPO快來了! 馬上看這幾位財演教路京東物流抽唔抽好! 免責聲明:拾捌堂刊載的所有投資相關文章及綜合各媒體資訊的內容,只可作參考用途。我們盡力提供準確的資訊但並不保證絕對無誤...

  2. 2021年4月8日 · 本篇將會向大家報導有關香港電視 1137股價最新消息,HKTVMall創辦人王維基Ricky Wong的最新動向、香港電視目標價、香港電視業績、香港電視股票前景分析、以及香港電視業務前景,幫助各位1137股票投資者可以進一步分析香港電視股價

  3. 2020年12月15日 · AI智能交易原理就是運用歷史數據,包括時間、股價、公司資料、走勢、成交額等數據,再寫入特定的演算法(Algorithm),讓系統不斷進行運算,利用AI對股價預測。

  4. 2020年6月1日 · 上週曾恆指曾跌過千點,而近期恆指又回升近700點,可見近期股市非常不穩。假如上市當天遇著大市下跌,隨時會跌破招股價。當然,亦有機會遇著大市回升,上市股價超過招股價一、兩成並非難事,因此股民切記要量力而為,以及不要戀戰。

  5. 2019年8月4日 · 1.轉型不轉行. 徐滬生上半生在傳統媒體裡工作,本人也十分傳統,不玩社交媒體(Social Media)不使用App,是非常傳統的中年人士。 創業前是上海《外灘畫報》的總編。 後來他發現了紙媒將大有可能陸續倒閉這個殘酷事實,於是就花一晚時間下載所有社交媒體App,研究過後就非常清楚他本人的未來去向。 他很清楚無法幫助《外灘畫報》轉型,於是就毅然辭職。 然而他「轉型不轉行」,繼續做自己擅長又喜歡的事情。 由於他在傳媒行業經驗豐富,有人脈有知識,為他營造了先天獨特的優勢,讓他能夠在影片傳媒上繼續發光發熱。 2.看準機會聚集人氣. 他很清楚微信用戶和網民的特質,了解整個中國網絡影片市場,加上他過去是做美術雜誌的總編,因此他的人脈和客戶自然以中高端的品牌為主。

  6. 2020年2月13日 · 原因一:目光長遠,預言網購成主流. 早在港視不獲電視廣播牌照時,外界都普遍一致看淡該公司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即使港視其後推出網購平台HKTV Mall,用銀彈大肆宣傳,外界都評為這是「燒錢」行為,因為當時港人對網購生活用品和食物非常陌生。 不過此策略成功吸引了常網購一群和辦公一族注意,成功吸引了他們光顧。 及後亦有經常不在家而又很難購買日常用品的人士察覺HKTV Mall能為他們解決生活所需,成功招攬這群顧客。 當顧客根基(Customer Base)愈來愈大時,就意味著網購生活用品就開始成功打入了市場,取代了傳統超市的部分功能。 原因二:成功開拓市場. HKTV Mall成立的原意,並非要取代傳統超市功能,而是開拓另一新市場和對準另類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