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5日 · 伍子湛解釋,紓緩治療家訪團隊是晚期病患者及其家屬的「中間人」,透過與他們面談,引導各人說出對於病人醫療決定的想法,雖然家屬立場或有不同,但同樣愛患者,較容易達成共識。

  2. 2021年8月17日 · 建議家長如實告知小孩子什麼是死亡,亦可嘗試利用比喻法,向年幼小孩子解釋什麼是生命周期,例如:以植物的生命周期比喻摯愛的離去,讓小孩子明白生命有時限。 陪伴與連繫. 面對孩子的不安感,陪伴是最直接而有效的靈丹妙藥。 由於孩子未必懂得如成人般用言語表達感受,家長可嘗試借助其他物品或活動幫助孩子紓解情感,例如:畫畫、翻看生活照片等。 同時,家長亦可與孩子參與他們喜歡的活動,減少不安感。 孩子對長輩的思念,多少反映出長輩在孩子心目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導和聆聽孩子的分享,從中欣賞孩子和長輩的互動關係,為他們舊有的經歷賦予新意義,讓孩子繼續正面成長。 生死教育是一生的課題,是每個人一生中必經的階段。

  3. 2024年4月7日 · 安老服務和善終服務為人熟知,寧養服務的名字相較陌生,香港寧養社會工作者學會創會會長吳宇峰說,寧養服務亦可稱為善終服務,「主要專注臨終關懷服務,例如被醫生診斷只餘下3個月至半年壽命的(晚期病人)」,通常這些病人到臨終階段不再 ...

  4. 2020年5月4日 · 只要懂得把握,身邊有很多機會談到死亡,如果長者對死亡態度較開放,不妨直接討論各項安排,更可以藉着回顧過去人生的片段,肯定他們的成就、對家庭及社會的貢獻,表達對他們的感激。

  5. 2023年10月9日 · 【明報專訊】香港每年約逾6萬宗死亡個案,每個人在生命某個階段都可能成為臨終病患者的家屬,需要安寧服務的支援。 因此,我們都應該關注安寧照顧。

  6. 2020年1月13日 · 除了內容包括身體上、心理上、社交上及靈性上之外,亦應包括不同時段決定:遺囑、預囑及叮囑。. 為晚期照顧及死亡做好安排,讓生死兩相安。. 文:周燕雯(賽馬會安寧頌計劃項目總監、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 相關字詞 ...

  7. 2022年10月17日 · PAST ARTICLES. 親朋支持:3句常見「安慰說話 或讓失胎父母更悲傷. 文章日期:2022年10月17日. Share. 耐心聆聽——如親友經歷失胎,可陪伴在側、耐心聆聽他們感受。 (設計圖片,tuaindeed@iStockphoto) 【明報專訊】「你還年輕,將來再有懷孕機會。 」很多人用這句話安慰失胎父母,但往往令他們更悲傷。 在賽馬會「小足.福」失胎支援計劃「香港市民對失胎態度和認知調查」中,最常見安慰失胎父母的說話是: 「至少你還有其他你愛人。 「你會克服它,時間治療一切傷口。 「你還年輕,將來再有懷孕機會。 親朋陪伴聆聽 長輩做「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