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9日 · 人生路漫長,當中總會有起伏,今次個案剛剛失去了丈夫,尚餘一歲女兒,為方便父母支援,出租目前尚欠390萬元按揭的自住物業,搬近父母,是否適當做法?

  2. 美國女子Andrea Mac是企業及個人財務增長策略顧問公司Prequal的東主,去年收入超過50萬美元(逾390萬港元),但她拒絕支援女兒的大學學費。 Mac認為大學學費不斷上漲,質疑投入如此大量資金

  3. 2021年9月16日 · 危疾保障方面,大女兒的保障額可增加到100萬元,小女兒亦可以這為基本保障額,他們可選擇長期供款計劃來降低保費負擔,例如20年供款計劃,而年幼購買危疾保障的另一好處,是以較低保費得到較大保障,一些幼童才會患上的重疾也有機會得到保障。

  4. 2024年4月30日 · 全球有29%的受訪家辦表示,他們沒有結構化的方法來為下 代做好準備。這種現象在美國最(資產10億美元以上)的家族辦公室中最明顯,沒準備的佔32%。

  5. 2021年6月8日 · 有網民在討論區分享,指有港媽用父母積蓄買樓,最近打算帶子女移民英國,直至臨走前才通知父母,認為該港媽變相「攞埋父母積蓄去移民」

  6. 2024年3月8日 · Williams表示,當你看不到子女的財務增長時,就是溺愛。 假設你的成年子女一直出外揮霍,還計劃長假期去旅行,但他們甚至沒有錢支付自己的汽車保險——毫無疑問,你已經對他們保護過度了。 想想你的兒子,他與父母同住,或依然問你要生活費,聲稱這是為了能快點還清學生貸款,但當你檢查賬單時,卻沒有看到任何進展,顯然他在娛樂和外出就餐上超支了。 皮尤研究中心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給子女經濟援助的低收入父母中 ,近半數(49%)表示自己的財務狀況有所受損。 如果幫助子女意味著犧牲自己,那不是好事。 也許孩子正因財務狀況苦苦掙扎,但以犧牲財務安全為代價來溺愛他們太久,最終也只會傷害他們。 也許是時候該斬斷「經濟臍帶」了。

  7. 2022年2月25日 · 發布時間: 2022/02/25 15:10. 最後更新: 2022/03/01 10:47. 分享:. 香港人最愛返工,相信大家都不會質疑。. 被稱為「美女股神」的王雅媛4年前於中大金融學系讀書,當年她參加了由7間大學合辦的中港大學生模擬投資比賽,將100萬本金投資股票,變成了2,000萬元,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