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4日 · 2023-04-24 Create Lee 李明德. 港股近日成交再次轉趨淡靜,在相對悶市之下,卻仍有可以進行部署機會。 港股有幾淡靜? 港股於復活節後又重拾早前淡市局面本周更是出現了日成交千億港元以下的情況。 這種淡市, 我留意到幾個特徵,可以作為部署參考: 指數ETF居大市成交榜頭: 港股頭20大成交是每日操作必然緊盯的項目; 每當指數ETF 在頭5位出現,市場必然是不活躍,無股炒狀態. 北水運用額度: 現時北水總交己佔大市約三份一或四份一; 現時港股處於「換莊」階段,北水是大市重要指標。 若少於四份一,表現出港股不活躍。 大市沽空比率: 從3月中開始轉向,佔大市成交20%以內. 港匯: 「觸及弱方保證」新聞亦反映資金流出,港股淡靜訊號。 淡市有淡市玩法.

  2. 2021年3月23日 · 2021-03-23 The Fool. 社交媒體公司Twitter(NYSE:TWTR)在分析師日設定了大膽的三年增長目標後,最近股價創下了歷史新高。 現在,它的目標是將mDAU(可利潤化的每日活躍用戶)從2020年底1.92億,增長到2023年底“至少”3.15億。 該公司計劃將每位員工直接“推動”mDAU或收入增長的功能數量增加一倍,並認為這些努力會將令年收入,從2020年37億美元增加多於1倍到“2023年超過75億美元”。 這種樂觀情緒顯然使看好者眼花撩亂,但是我不相信Twitter可以達到這些崇高的目標,原因有三點。 更多分析 Twitter急跌兩成是否買入機會? 、 Alphabet vs Twitter 哪隻更應買入? 1.Twitter有搬龍門歷史.

  3. 2023年4月22日 · 2023-04-22 Create Lee 李明德. 港股市況轉趨消靜但仍具有出擊機會投資者可以在這兩路搵對象出擊爭取回報。 港股有幾淡靜? 港股於復活節後又重拾早前淡市局面本周更是出現了日成交千億港元以下的情況。 這種淡市, 我留意到幾個特徵,可以作為部署參考: 指數ETF居大市成交榜頭: 港股頭20大成交是每日操作必然緊盯的項目; 每當指數ETF 在頭5位出現,市場必然是不活躍,無股炒狀態. 北水運用額度: 現時北水總交己佔大市約三份一或四份一; 現時港股處於「換莊」階段,北水是大市重要指標。 若少於四份一,表現出港股不活躍. 大市沽空比率: 從3月中開始轉向,佔大市成交20%以內. 港匯: 「觸及弱方保證」新聞亦反映資金流出,港股淡靜訊號. 淡市有淡市玩法.

  4. 2022年9月30日 ·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名詞叫乘數效應,簡單來說中央銀行所發行的貨幣總量,無論是流通在社會大眾手中貨幣,或是留在銀行體系作為準備金的通貨,均稱之為準備貨幣,而商業銀行可以根據準備貨幣,創造出倍數的貨幣供給,其中準備貨幣和貨幣供給之間的倍數關係,被稱為貨幣乘數。 一個最簡單的概念,是假設甲客戶將10000元現金存入A銀行,A銀行接受了這10000元現金後,需保留20%的法定準備率,所以除2000元作為準備金外,其餘的8000元可以用於發放貸款或投資;所以乙客戶從A銀行取得8000元貸款後存入B銀行,以便進行金融投資,則B銀行的活期存款增加了8000元。 同樣,B銀行除保留1600元(20%)的準備金外,其餘的6400元也可用於發放貸款或投資,而這一個貸款可能是買了資產(例如樓房,股票,保險,做生意)。

  5. 2022年12月7日 · 儘管大多數經濟學家預計2023年出現衰退,將成為股市艱難的一年,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贏家。 要找到投資,看看現在趨勢是一個聰明主意。 以下是2023年及以後兩個最大投資趨勢。 1.平台vs.單點解決方案. 在幕後,最大科技趨勢之一是企業正在用單一雲平台取代多個“單點解決方案”。 單點解決方案是解決單個問題的應用程式,例如接受付款、驗證用戶或監控中斷。 另一方面,平台為IT經理提供了一個單一界面來管理多種功能,包括由單個單點解決方案提供功能。 根據科技研究公司Gartner數據,到了2024年,60%的組織將從使用單點解決方案轉向平台,高於目前20%。 因此,當今許多發展最快的軟件公司,都將自己定位為平台。 以GitLab(NASDAQ:GTLB)為例。

  6. 2022年11月30日 · 雖然許多經濟學家預測2023年會出現經濟衰退但明年也可能標誌著新牛市開始。 以下就是為什麼。 1.通脹正在降溫. 不可否認,最新通脹數據對股市利好。 事實上,標準普爾500指數在11月10日上漲超過5%,納指在10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出爐時上漲近7%,顯示通脹低於預期。 與去年同期相比,總體數字增長了7.7%,低於經濟學家預期7.9%,也低於9月份8.2%。 總體通脹率為7.7%,是自1月份以來最低水平,不包括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類別的核心通脹率,從9月份同比增長6.6%,放緩至6.3%。 雖然這些數字仍然很高,但它們肯定在朝著正確方向發展,而且隨著月度通脹率已經大幅下降,趨勢應該會好轉。 過去四個月,消費者價格僅上漲0.9%,年化增長率為2.7%。

  7. 2022年8月25日 · 筆者一直在訪問及文章中強調,香港樓市會在2021完成歷時18年的上升周期,之後將會下跌,可能要到2023至2025年,才有真正的投資機會出現,結果近期每日均有蝕讓新聞。 很多人目前相信港樓不會大升,但是下跌預期已經影成,或者之後的需求未必有這麼剛。 人對產品的消費需求,很多時間是對未來的預期,會影響消費者的需求。 例如:消費者預期在電腦節期間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買到電腦或數會產品,因此在目前的價格下或者特價前會選擇減少消費;如美國感恩節前,大家都會預期在感恩節期間很多商店會做大特價,在此之前大家都未必消費,因為我預期很多會有特價。 而近日很多人開始預期香港樓市會下跌,例如量寬收水,及預期美國會持續加息,都令到很多買家採取觀望及希望以更低價購買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