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17日 · 此書提到雖然民主制度的缺點是」,須經過國會辯論才能落實政策但這同時是民主的優點令它成為國際和平的基石朗西曼解釋若憑一人的意志就可決定參戰與否將成國際和平一大隱憂民主制度的」,等同在政府商討對策期間設立緩衝期讓各人有空間尋求其他解決方案。 不過,民主近年變得愈來愈不受歡迎,甚或有倒退迹象。 這源於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興起,凡事講求效率,民眾或視民主的「慢」為一個缺點,更污名化為制度失靈。 朗西曼重申,民主的特點本是體現政治妥協的制度,要有充分討論與爭辯。 朗西曼對民主制度十分樂觀,認為雖然民主無法令人感到滿意,但也未至於令人徹底失望。 民主縱處於中年危機,但同樣有機遇。 【延伸閱讀】: 【好書推介】從「太子」到獨裁者 揭開金正恩神秘面紗.

  2. 2021年3月22日 · 全職炒家分享如何駕馭短炒市場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10322. 真係「一秒鐘幾十萬上落」?. 全職炒家分享如何駕馭短炒市場. 我們訪問過2位80後投資理財YouTuber,她們都是在職期間考慮到個人的理財策略,作出與一般人不同的決擇,成功為自己帶來 ...

  3. 2024年4月10日 · 目前幾乎沒有跡象表明有必要減息。 但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 對減息預期仍然樂觀,在非農報告後維持減息三次估計,又稱若儲局最終決定完全沒有必要減息,他將非常驚訝。 有關2024年不會減息. 討論愈來愈多... 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卡什卡利 ( Neel Kashkari) 表示,在經濟表現如此良好的情況下,沒有理由減息︰. 如果我們的運行率非常有吸引力,人們有工作,企業表現良好,通脹正在回落,為何還要採取行動呢? Neel Kashkari今年沒有投票權。

  4. 2024年4月28日 · 智力經常被視為財富成功的關鍵但巴菲特搭檔巴郡已故副董事長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提出了一個反直覺的投資策略如果你想變得富有就不要試圖變得聰明」,而要以不愚蠢為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像我們這樣的人透過努力保持不愚蠢,而不是努力變得非常聰明,獲得了多少長期優勢。 芒格相信,金融領域的真正智慧是認識到自己知識的局限。 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情,比聰明更有用。 專注於自己的「能力圈」 芒格提出,要確定自己的「能力圈」,專注做自己最了解的事情。 他認為,最可持續的致富之路不是採取非常措施,而是 避免錯誤 , 在自己的理解範圍內積累知識和資產 。 複雜投資的誘惑往往會給不知情的人帶來陷阱。

  5. 2023年12月2日 · 1. 避免嫉妒. 幾十年來,芒格一直在警告嫉妒的危險。 1986年,芒格在哈佛-西湖高中(Harward-Westlake School)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稱,嫉妒「和化學物質一樣,因製造痛苦而贏得某種數量上的價格」。 在《每日日報》(Daily Journal) 2022年年會上,擔任董事的芒格說:「世界不是由貪婪驅動的,而是由嫉妒驅動的。 2. 避免怨恨. 1986年的演講中,芒格也告誡畢業生不要怨恨,並說:「如果你渴望痛苦,那我向你強烈推薦它」。 3. 不要超支. 2022年的巴郡年度股東大會上,芒格提出了一些明智的財務建議:「花的比賺的少,精明地投資,避免有毒的人和有毒的活動,一生不努力斷學習,做很多延遲滿足,這很簡單。 如果你做了所有這些事情,你幾乎肯定會成功。 4.

  6. 2020年4月20日 · 萬一媽媽突然過身,那些股票變成了遺產,便會自動屬於他討厭的繼父及他媽媽和繼父所生的弟弟。 因此,他立刻否決了這項選擇。 【收息股】食息讀! 3隻應納入監察名單的收息股. 入息計劃首三年保證派息4% 亦可作後續受保人. 了解他的特殊情況之後,筆者安排給先生一個入息計劃。 當先生一筆過投入150萬元資金後,從第二年起,首三年保證派息4%,第4年及其後年度的保證及非保證派息加上來也大約有4%。 計劃派息可派至受保人,即是媽媽,到130歲。 那麼,所收取的派息便可以作為媽媽的零用錢。 若計劃於第15年度退保,退保金額並不會少於投入資金的總額。 換句話說,就是一個可以攞回本金的年金計劃。 同時使先生放心的是,這個計劃可以安排他作為「後續受保人」及「後續保單持有人」。

  7. 2024年5月19日 · 「吸引力法則(The Law of Attraction)」是近年來極其流行的概念。 源自一本名為《秘密》的暢銷書。 簡單來説就是:只要你對一件事的執念夠強,並把握機遇,就可以吸引到你想要的任何事物——人生中的所有成敗得失,都是你自己吸引的。 放到財富中來看,就可以説是:只要你對財富的執念夠深,那麼錢自然會來找你。 你不「貪」,錢不來。 這當然不是說躺在床上發夢便可以擁有財富。 比爾蓋茨、朱克伯格退學創業的經歷已經是老生常談:你對財富的執著會趨勢你去深度瞭解賺錢的方法,因此對於時代的風向便能更加靈敏。 洛克菲勒:貪婪大有所為. 這便是富人都看似「貪得無厭」的原因:金錢觀自洽,對財富有追求,而已經獲得的財富進一步佐證自己金錢觀的正確性,自然對金錢的執念愈深。

  1. 相關搜尋

    慢必香港人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