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日 · 分享:. 誇大職稱頭銜成常態?. 報告︰僱主欲降成本 或有反效果導致人才流失. 在財富增值路上,讓自己收入增加是最好的理財方法之一。. 但有報告指出,不少僱主為降低成本,採取了「提供誇大職稱」的策略,這情況在香港及大中華區較為常見,但只會造成 ...

  2. 2024年5月15日 · 根據澳洲ARC人口老化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opulation Ageing Research)於2022年發表的 一項研究 ,一個成年人的金融知識和素養 在53至54歲時登峰造極 ,理財狀態最成熟、最精明,在信用卡使用、利息和費用方面犯下的財務錯誤最少。 50出頭正值壯年,已累積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同時分析認知能力未開始衰退,可以作出明智的理財決策。 領導上述研究的澳洲經濟學家Rafal Chomik表示隨着年齡增長,大家似乎更能夠依賴過去的經驗、經驗法則(Rule of thumb)和直覺來判斷哪些理財產品和策略更可取。 但年輕人難度必定要撞板損失慘重才會「學精」? 財務顧問經常教育人生階段各異的客戶,如何提防金錢陷阱。

  3. 2024年1月14日 · 分享:. 【思考致富】窮人才會功敗垂成 500案例證實︰貧富差距 在於面對挫折的意志力. 你認為貧富差距在於什麼?. 家庭背景?. 學習歷程?. 工作能力?. 抑或純粹是運氣?. 以下這本書暢銷80年,累計賣出6000萬冊,堪稱是跨世紀拯救貧窮世代的聖經。. 作者 ...

  4. 2021年7月13日 · 近年,香港人喜歡講財務自由,能夠達到財務自由,已經叫人羨慕,愈年輕達到財務自由,若非含着金鎖匙出生,則反映其投資理財有道。所以記者問資深投資者黎永良,到底何時財自呢?是不是現在?他笑哈哈說:「我在30

  5. ChatGPT誕生以來,生成式AI的應用成為金融業熱點,一些投資者也嘗試用AI炒股,人工智能究竟能否打敗金融分析師?. 《商業内幕》援引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 最新研究 指,GPT-4大型語言模型在分析財務報表、根據財報預測收益方面,都優於人類平均表現。. 收益 ...

  6. 2021年3月4日 · 正因自己能夠擺脫無生活的生活她希望自己做投行的背景在投資及理財方面的知識及經驗可以與年輕人分享令他們重拾對未來的期望我覺得年輕人愈早開始理財對將來改變命運更有幫助。 我希望可以教導年輕人理財,可以對他們人生有較大利益。 年輕人未來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們愈早開始計劃,愈早去投資,對他們未來重拾信心的幫助會較大。 以30多歲之齡「退休」,令不少人稱羨。 Rain指,目前她的資產及現金流已經足夠她應付日常支出。 至於她有何理財心得? 個人的投資組合又是如何分配? 成績又係點? 下一篇文章會跟大家分享,密切留意。 責任編輯︰陳玉蓮. ========= 立即選股,參加抽獎,贏取總值超過HK$10萬獎品! 退休 財務自由 美股 股票 債券 概念 銀行 IPO 香港 YouTube.

  7. 2021年4月26日 · 在1980年代初,基金經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成為世界上其中一位著名的投資者,其管理的基金Fidelity Magellan在1977年至1990年間,每年產生約29%的回報,為投資者創造豐厚的收益。不過,他最有名的是其經典著作,包括《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及《戰勝華爾街》等,為投資者帶來無數的投資智慧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