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1日 · 隨著染疫的人數增加有愈來愈多的案例發現在肺炎痊癒後身體仍留下些許後遺症也就是所謂的長新冠症狀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訊確診者在康復的60天內仍有3060%的患者持續出現長新冠的病症常見的症狀有疲倦53.1%)、氣喘22.943.4%)、關節痛27.3%)、胸痛21.7%)、咳嗽15.4%以及嗅味覺異常13.1%。 而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調查數據則指出,超過40%的美國成年人曾感染過新冠肺炎,而有近1/5(19%)的患者有長新冠症狀。 而除了前述的常見症狀外,美國疾病管制局也提及,心悸、腦霧、頭暈、頭痛、睡眠問題、腹瀉、皮疹、月經週期改變、抑鬱及焦慮等症狀,也可能是新冠肺炎帶來的後遺症。

  2. 2020年4月1日 · 再者根據大陸衛生部門所公布的資料顯示目前已知個案罹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狀之臨床表現為發燒四肢無力以及以乾咳為主的呼吸道症狀有些人亦出現呼吸困難更重症者甚至會形成嚴重肺炎呼吸道窘迫症候群或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等。. 另依據 ...

  3. 2024年4月1日 · 流感可分為ABCD型其中以AB型最為常見主要的症狀有發燒頭痛流鼻水喉嚨痛咳嗽肌肉痠痛疲倦嘔吐以及腹瀉等。 細談A、B型兩者之間的差異,A型流感病毒較強,且人畜共通,加上容易變異,所以較容易引發大流行以及重症;B型流感則只會感染人類,相對A型流感肌肉痠痛與腸胃不適的症狀更為明顯。 流感預報站的統計指出,因流感就診的患者近期在2024年1月迎來高峰,1月前3週類流感總就診人次皆超過12萬人次,其中單週門診最高人次有11萬696人,急診則為2萬417人,而2023年共有1,058個流感引發重症的案例。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則顯示,每年全球約有10億個季節性流感病例,其中有300~500萬個重症病例,每年更導致29萬~65萬人因呼吸系統疾病死亡。

  4. 2024年3月1日 · 咳咳咳……」一到冬季許多人因為天氣驟降沒有做好保暖或是抵抗力不佳導致身體微恙雖說新冠疫情已經過去但當有呼吸道的感染症狀發生時仍絕不可輕忽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位列臺灣10大死因第9共計有6,494人死亡占總死亡人數3.1%死亡人數為近4年來最多而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27.8人標準化死亡率則為每10萬人口11.8人。 細看當中的年齡分布,還能夠發現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人數有超過65%是超過80歲的高齡長者,共計有4,382人,由此可知該年齡區段屬於高風險族群。

  5. 2022年7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2 年 7 月 1 日. 0. 877. 近日新冠疫情再次蔓延多數輕症的民眾在家中隔離症狀雖不致命但身體不適程度還是比一般感冒劇烈即便無症狀也是大大影響生活作息隔離生活可以說是水深火熱新聞也不乏有中重症需要住院治療的病例。 其實不光是新冠肺炎,其他疾病或是意外事故,也可能讓我們住進醫院。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的最新資訊,2020年前20大疾病住院者的平均住院日數為16.2天,其中思覺失調症、準思覺失調症及妄想性疾患的平均住院日數最長,達205.78天,為平均天數的12.7倍。 此外,排名最靠前的非疾病因素為頭部損傷,排名第15,住院天數為10.13天。

  6. 2024年2月1日 · 在臉書上分享. 鳴叫的Twitter. 2023下半年,英國知名電影男星麥可坎邦(Michael Gambon)因為肺炎過世;2024年剛開始,臺灣「鬼故事大師」司馬中原,同樣因為急性肺炎而辭世。 雖然新冠肺炎3年來鬧得沸沸揚揚但是身為本家的肺炎卻從來未曾缺席。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臺灣因肺炎死亡者共計1萬4,320人,而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同年僅比肺炎多帶走了347條生命,顯見肺炎實在是長期且嚴重的生命威脅。 而根據美國肺病協會的統計資料,美國每年超過100萬人因肺炎住院治療,超過5萬人因此死亡。 美國疾病管制局資料則顯示,2021年美國有140萬人因急性傳染性肺炎前往急診,4萬1,309人因肺炎過世。

  7. 2020年6月1日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每日的官方數據統計全球目前已確診病例超過520萬4,508例至今全球至少33萬7,687人死於新冠肺炎。 此波疫情去年十二月自大陸爆發後,一路蔓延到196個國家及地區,臺灣很幸運地在入境防疫工作就守住第一線,至今雖仍如臨深谷,幸而民眾出門人人皆配戴口罩,至今仍未像其他國家已有著大規模爆發。 與相對平安的臺灣相比,海外的疫情仍持續擴大。 令人憂心的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美國,目前境內累計確診人數達到154萬7,973例,共9萬2,923人病故;而感染人數排名第二名的俄羅斯,目前人數仍急速在增加中。 二 二 年五月,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Hayden Powell)就在媒體上指出,當前美國最重要的經濟數據,就是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相關的「醫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