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1日 · 發布時間: 2021/07/21 18:50. 最後更新: 2021/07/21 18:56. 分享:. 準備踏入婚姻生活,除了講感情,都要講錢,不過一講錢又怕傷感情,但生活就是需要金錢去維持,所以夫妻講錢也是重要的一環,例如是否需要設立共同帳戶後,該干涉另一半的私人花費嗎?. 有人會 ...

  2. 2021年9月16日 · 發布時間: 2021/09/16 11:10. 分享:. 凌先生和太太是《富足家庭認證導師》朱珏瑛(Ellen Chu)的客戶,2020年因疫症影響學校收入,凌先生不幸被裁員,失去了教席,幸好能夠找到代課老師的工作,但始終減少了收入,工作亦較不穩定。. 經歷了一年多的經濟及疫症 ...

  3. 2023年11月30日 · 她目前持有的私人醫療保險的自負額是2萬元,相比市場上的選項屬於較低的金額,而她選擇這種金額的原因是因為現時服務機構沒有任何醫療福利,萬一有任何疾病或意外便要自己負責所有治療及手術費用,因此她才選擇這個計劃。 她的考慮亦很合理,但對規劃退休來說,我提醒Olena自負額偏低代表保險公司面對索償時需要支付的賠償金額可能會較高,因此保費必然同樣會較高。 而醫療保險保費因年紀越大而保費必然愈高,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自負額的話,保費在退休後期大增之下可能會令到當事人擔心負擔太高而取消計劃,結果是年長時反而得不到醫療保障。 所以目前Olena可以考慮是否應該從現有私人醫療保險計劃轉到一個自負額較高的選項。 如果她身體健康,購買自負額較高的醫療保險後的數年,可能省回的保費比自負額更多。

  4. 2019年5月15日 · 假設甲太太的月薪提高至3萬元,與甲先生二人分開評稅的話,甲太太獲稅款寬減75%後,便要繳交稅款4,425元,連同甲先生的稅款合共繳交22,525元。 若二人決定合併評稅的話,二人總入息淨額為924,000元,扣減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及稅務寬減2萬元後,應繳稅款為53,800元。 小結:在此情況下,由於分開評稅每人可各享上限2萬元的稅款寬減,合併評稅反而增加了甲先生一家的稅款支出。 不過,納稅人可以放心,如合併評稅最終不能減省稅款,評稅主任會為該對夫婦分別發出評稅通知書。 夫婦分開及合併評稅方式比較(例子2) 在報稅前,夫婦也可使用由稅務局的 稅款計算機 ,簡單計算自己及配偶應繳的稅款。

  5. 2020年2月5日 · 人到中年,難免為退休感徬徨。現年47歲的Amy與丈夫一同生活,丈夫已年屆55歲,既要肩負起家庭重擔,亦在公司身居要職,工作壓力大,有意今年提早退休。雖然兩人總資產有逾4,300萬元,但未來應如何規劃和

  6. 2021年11月4日 · 最後更新: 2021/11/04 15:39. 分享:. 對一般家庭而言,隨着子女成長,教育開支會愈來愈大,善用資產增加被動收入變得更為重要。. 有讀者現時 38歲,與丈夫共同擁有逾2,000萬元的資產,由於子女現時就讀幼稚園,預期未來開支會增加。. 他們現時擁有4個 ...

  7. 2021年8月18日 · Alfred享有公務員長俸,最快在60歲可提取一次性退休金,他預料屆時數額達500萬元,及後每月還有大概3萬元退休金為入息。 目前,夫婦二人居住的物業已完成供款,樓齡約為15年,估計在未來5至10年都不會有大額維修支出。 整體而言,Ella退休後,家庭仍能維持正現金流,加上儲蓄,財政不成問題。 【背景】 姓名:Ella及Alfred. 年齡:同為50歲. 職業:私企人事部經理及公務員. 家庭:已婚,沒有子女. 【現有資產】 港元及外幣存款:700萬元. 強積金累算權益:150萬元. 股票及基金:600萬元. 年金計劃:500萬元. 自住物業:1,500萬元. 資產總值:3,450萬元. 【家庭每月收支】 收入. 每月收入:12萬元. 其他收益:1.5萬元. 開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