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陈兆焯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 我的收藏. 0有用+1. 陈兆焯.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正生书院创立人. 陈兆焯香港出生致力服务戒毒后更新的青年1999年曾入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中文名. 陈兆焯.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60年. 出生地. 香港. 目录. 1 基本资料. 2 人物简介. 3 参加电视节目. 基本资料. 播报. 编辑. 图片. 姓名:陈兆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0年. 国籍:中国. 时代:现代. 籍贯:香港. 民族:汉族. 身份:公益人物. 人物简介. 播报. 编辑. 图片. 陈兆焯(CHAN Siu-cheuk,Alman,1960年代-),香港出生。

    • 概览
    • 发展历史
    • 校训
    • 校园
    • 科目
    • 职员
    • 活动组织
    • 学术
    • 服务
    • 学生活动

    中国香港天主教男子学校

    圣若瑟书院(英文:Saint Joseph's College)是香港一所天主教男子学校,创校于1875年,设有幼稚园、小学及中学,为香港补助学校议会22所补助学校之一。中学校舍位于半山区坚尼地道7号,校舍北座(教学楼)及西座(科学楼或教堂楼)被列为法定古迹。

    书院的办学宗旨是在智力、体能、社交、道德等各方面提供教育,并建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沟通的学习环境。书院由喇沙修士会管理,这是一个以创办人圣约翰·喇沙命名的世界性办学团体。

    喇沙会的目标是为青年,特别为家境贫穷的学生提供天主教的全人教育。它的精神是信念和热诚:即是对天主抱有信念,对教育儿童怀有热诚。这精神也为喇沙会在香港的所有教育机构共享。所有的喇沙会学校都致力协助青少年自我发展成人,并在一个公义的世界里如兄弟姊妹般生活。

    创校初期(1875年─1880年)

    书院前身是成立于1860年的圣救世主书院(St. Saviour's College),是葡资私立学校,原址位于砵典乍街。当时的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高主教神父(Father Timoleon Raimondi)说服了罗马教廷派出喇沙会修士到香港。1875年11月7日,第一批共六人的喇沙会修士来到了香港。他们把学校改名为圣若瑟书院。

    校长都化·玛利修士(Brother Hidulphe Marie)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丰富。数周后,书院的录取人数增长一倍,校舍必须扩充。1876年6月,莱蒙迪神父用一万四千元购置了一幢位于坚道9号的华丽房子作校舍。

    1877年,书院和圣保罗书院合办了香港开埠以来首场校际运动比赛。

    大约在1880年,成立了中国最早的足球队之一。

    罗便臣道岁月(1881年─1917年)

    Labore et Virtute(拉丁文);Labour and Virtue(英文);勤劳与美德(中文)

    校训总结了圣若瑟的生活。圣若瑟是一位勤劳的木匠,他高尚的道德使他何以成为耶稣的“父亲”。校训又表达了所有若瑟夫应有的精神,才可以成功。而此精神在学校的传统中,是永远正确的。

    校徽

    代表颜色

    口号

    每逢学界体育比赛,若瑟夫都会自发组织打气队为校队打气。于每年国庆前夕的集会,学生会会长都会带领学生叫喊口号,并成为学校的传统之一。

    位置

    圣若瑟书院坐落在中环坚尼地道7号,由金钟太古广场步行需约20分钟。校舍附近有圣若瑟堂与香港公园。校舍东面更有一条连接花园道与坚尼地道的小径,名为圣若瑟径。

    建筑风格

    校舍的建筑风格是古代欧洲与现代的结合。在1920年建造的北座(旧座;Old Building)里面绝大部分为课室。西座(教堂座;Chapel Block) 则有礼拜堂、音乐室、实验室、视讯室以及旧礼堂。这两座建筑是依照殖民地式设计而建造的,反映当时古典欧洲的感染力。特色包括钟楼、塔楼及阳台。它们是用作通风用途,因为当时并没有空调系统。西座和北座在2000年8月18日被列为香港古迹。 为扩展原有空间,新座(New Building)于1962年建成。高年级课室及实验室、多媒体学习中心、校务处、新礼堂、图书馆、电脑室都在新座里面。2007年,校舍第一期扩展工程完成,新翼(Agabeg Annex)包括有课室、美术室及资讯科技学习中心。

    语文

    英国语文/英语运用 (中一 - 中七)

    中国语文/中国语文及文化 (中一 - 中七)

    普通话 (中一 - 中三)

    法文 (中一 - 中五)

    理科

    学术职员

    校监

    Brother Favier Thomas

    校长

    Mr. Leung Cheung Hing

    两名副校长

    领袖生会(Prefects' Board)

    学生会(Students' Union)

    家长教师会(Parents-Teachers Association)

    品德学业推广委员会(Value Education and Academic Promotion Team)

    资讯科技组(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Team)

    宗教

    生物学会(Biology and Conservancy Association)

    国艺会(Chinese Culture Society)

    英文学会(English Society)

    法文学会(French Club)

    地理学会(Geography Society)

    综合人文学会(Integrated Humanity Society)

    港岛第一旅童军团 (1st Hong Kong Group Scout Troop)

    港岛第一旅深资童军团 (1st Hong Kong Group Venture Scout Unit)

    港岛第一旅乐行童军团(1st Hong Kong Group Rover Scout Crew)

    香港青年奖励计划(Award for Young People)

    互助组(Interact Club)

    红十字会(Red Cross Youth Unit 17)

    运动

    陆运会

    水运会

    越野障碍赛

    慈善/服务

    公益金服饰日

  2. 民生书院(Munsang College)成立于1926年,由区泽民(区德)及莫乾生捐资创立,取两人名字为校名,创校校长为黄映然先生,原建校于九龙湾之启德滨,1939年迁往现址,是香港一间包括中学、小学及幼稚园的非牟利男女校,以校风良好及师资优良著名。小学、幼稚园为私立,中学则为政府津贴学校。校园 ...

  3. 真光女书院. 真光女书院是 香港 的一家女子 英文 中学 。. 为了纪念真光校祖 美国 传教士 那夏理 女士(Ms Harriet Noyes)1872年 广州 创校一百周年,在1973年 九龙真光中学 校董会得到 中华基督教会 香港区会协助创立此校。. 现任校长是谭剑虹(Mr. Tam Kim Hung).

  4. 阳和平博士(Dr. Fred Engst),国际友人,美籍农业专家阳早(Sid Engst)与寒春(Joan Hinton)的长子,1952年出生在北京(宋庆龄亲自为他取名),长在西安国营草滩农场,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亲身经历了中国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对新中国的历史也有深刻的研究。在中国工作和 ...

  5. ISBN. 9789628996643. 目录. 1 内容介绍. 2 作者介绍. 内容介绍. 播报. 编辑. 这 个 月 来 , 全 港 民 望 至 高 的 大 概 是 基 教 正 生 书 院 上 下 师 生 。 如 果 媒 体 报 道 已 叫 你 的 心 融 化 , 那 麼 你 一 定 要 看 看 他 们 亲 手 写 的 文 字 。 这 本 小 书 收 录 了 十 多 位 正 生 同 学 的 分 享 , 是 少 年 人 的 告 白 。 经 过 梅 窝 的 洗 礼 , 他 们 所 得 著 的 是 : 「 这 是 从 来 没 有 见 过 的 事 , 一 个 陌 生 人 也 对 我 有 期 望 , 我 觉 得 很 感 动 。

  6.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是香港中文大学建校三大书院之一,旧址在香港九龙。新亚书院由钱穆、唐君毅、张丕介及一群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于1949年创立,当时名为亚洲文商学院,后于1950年3月改组并易名为新亚书院。其教育宗旨在于“上溯宋明书院讲学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