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0月12日 · 1. 「減少」重複做的事. 十多年的工作經驗,我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我們常常因為「 重複做一樣的準備 」、「 重複彌補一樣的錯誤 」而浪費了許多時間。 所以減法工作首先就是要:避免做重複的事。 我們工作上很容易陷入一個問題: 每一次要執行一個新計畫時,都要花很多時間做準備,但是我們之前的工作、學習、思考難道沒有任何可以立即使用的材料嗎? 說不定我之前做過類似工作,說不定我之前想過類似問題,說不定我之前收集過相關資料,但我們如果「缺乏一套有效的準備系統」,那麼就很有可能遇到每個新任務都要「從頭開始做」。 所以我們應該要思考「每個任務都能拿之前做過的來用」(參考: 當一個有準備的人 )、「每個任務不走同樣的錯路」(參考: 如何正確且高效率的犯錯?

  2. 2018年6月1日 · 白天與黑夜、清醒與睡眠、生產與休息,控制其中一端,就會對另一端產生相對影響。 所以,當我研究了白天的 時間管理方法 ,必然的也會對於黑夜的睡眠管理產生練習的興趣。

  3. 2018年5月20日 · 除了保護「暫時專心」,我們更需要提升「長期專注」的工具. 作者: Esor Huang 5月 20, 2018. 常有朋友問我如何隔絕數位網路服務的干擾?. 尤其現在工作上不得不使用數位工具,但打開網路又很容易被臉書或各種新聞、娛樂所吸引,要怎麼樣才能擁有更高的注意力 ...

  4. 2016年6月9日 · 從這個困難習慣的養成中,有沒有辦法找出一些方法,變成我們解決困難工作時的一些啟發? 在與這位朋友討論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慢慢歸納出兩個啟發,也納入「 LifeHack 」系列文章,跟各位讀者分享,也歡迎大家一起來提供你搞定困難習慣與工作的方法。 建立有動力的明確目標,建立有成就感的立即回饋. 我們討論到的第一個關鍵點是,「寫寫心得」跟「每天要寫一篇部落格文章」是兩個很不相同的任務。 「寫寫心得」這樣的想法缺乏一個明確的目標性,完成後也沒有明確的成果可以回饋。 但是「每天寫一篇部落格文章」,對我來說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就是讓部落格持續累積內容,讓 電腦玩物 成為中文世界最優質的數位工作網站。 也讓我每一天起碼思考一個新方法、用通一種新工具,最終可以對數位工作愈來愈熟練掌握。

  5. 2018年11月9日 · 睡醒之後立刻喝咖啡,雖然看似有從朦朧睡眠中清醒的效果,但其實對生理上來說,並沒有真正提升注意力,因為睡飽後,注意力本來就在最高點(只是剛睡醒而頭腦昏沉而已,但克服頭腦昏沉也可以有其他非外在力量的方法)。 睡醒之後兩到三個小時,注意力開始逐漸下降,這時候喝咖啡,能讓早上的注意力回到高峰。 中午過後注意力可能降到一天的低點,這時候喝杯咖啡,能提振下午的精神。 但是睡前六到八小時喝咖啡,可能睡覺時咖啡因還沒完全代謝,而會影響睡眠。 喝下咖啡後,大約四十五分鐘到一個小時會產生效果,注意力會來到高峰。 不要超過每日標準的「咖啡因」攝取量,台灣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建議的是每人每天之咖啡因含量應為 300 mg (毫克)以下。 而美國的建議則為 400 mg (毫克)以下.

  6. 2016年8月23日 · 到底遊戲化是不是對學習有幫助呢? 我想我玩了「 Habitica」一年多的心得,或許也可以當作一個解答。 1. 用「玩」幫妳做到,特別適合 低動力 的日常任務. 我不會說任何事情一定要遊戲化才做得到,我也不會說遊戲化就是更好的學習方法,因為要達成目標本來就可以有很多方式,例如你真的有「強大心理動機」時,不需要遊戲化你一樣會充滿動力去做。 就像我之前討論時間管理技巧時,談到理性朋友適合的「 1-3-5 時間管理方法 」,或是感性朋友適合的「 自動聚焦時間管理法 」,方法本來有很多樣,最重要的是「可以做得到」。 而「玩」這件事,就我這一年來的經驗,特別適合用來解決下面這樣的日常任務: 「低動力」 「低成就感」 「有點討人厭但知道必須去做」

  7. 2018年3月13日 · 在這種情況下,或許下面第一種「完全隔離」的方法最適合你,這也是我當初第一階段嘗試的方法。 這個方法說穿了很簡單,如果手機會害我分心,那就不要用手機就好了嘛! 例如旅行時刻意不帶手機? 聚餐吃飯時約定好把手機交出來? 工作時故意把手機關機? 刻意去創造自己「沒辦法使用手機」的現實情境 。 但是,「直接完全隔離」本身也有難度,除非是意志力很高的人,要不然一般人很難直接進行完全隔離,尤其是對於本來把手機當作娛樂、社交、新聞用途的朋友來說更難。 這時候,如果「直接完全隔離」第一時間很難做到, 反而可以透過手機本身的娛樂性和社交性來輔助隔離 ! 利用一些「遊戲化」的 App 來幫助自己鎖住手機,以遊戲化、社交性的方式進行隔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