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8日 · 出版: 2023-06-18 23:48 更新:2023-06-19 07:20.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中國外長秦剛在北京的會談於晚上8時結束持續了五個半小時。.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表示雙方舉行了坦誠實質和建設性的會談布林肯非常明確地表 ...

  2. 2023年6月18日 · 秦剛在6月18日下午在釣魚台國賓館迎接布林肯兩人簡短寒暄後進入會議廳秦剛以英文問候布林肯兩人還在中美雙方國旗之前握手在雙方會晤期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部長助理華春瑩曾透過Twitter表示希望今次會談能幫助中美關係重回兩國元首去年在峇里達成的共識其後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澤克爾Anthony Zurcher)曾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當時布林肯和秦剛現在正在吃工作晚餐,但央視等中國媒體至今沒有報道有關消息。 布林肯是於18日早上抵達北京,展開兩天訪華之行。 這是美國國務卿時隔五年再次訪華。 布林肯原本計畫今年2月訪華,但因氣球事件而擱置。 據美方此前公布,布林肯此行將討論台海局勢、俄烏戰爭等問題,但不論美國或外界,對布林肯此行成果不表樂觀。

  3. 2023年6月19日 · 1. 中國外長秦剛6月18日下午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北京舉行會談美媒稱一位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告訴隨行採訪記者兩國在記者簽證的議題上取得一些進展儘管還有長遠的路要走美國之音VOA18日晚在Twitter發文並提到上述消息星期天抵达北京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举行会谈。 之后两人在钓鱼台宾馆共进工作晚餐。 一位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告诉随行采访记者,两国在记者签证的议题上取得一些进展,尽管还有长远的路要走。 pic.twitter.com/0BXN4fwQHP. —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June 18, 2023.

  4. 2023年6月19日 · 6月14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應約與布林肯通話這次通話顯然敲定了布林肯訪華日期。 但中方發布的新聞稿只有秦剛語氣強硬地談中方在台灣等問題上的「嚴正立場」,一句沒提布林肯說了什麼,顯示雙方沒有達成什麼共識。 今年2月「氣球事件」爆發後,布林肯宣布推遲訪華,中美元首去年11月峇厘島會面後一度有所緩和的兩國關係再次降到冰點。 之後,美國加大對台灣軍售,中國軍方拒接美國軍方電話,中美飛機軍艦在南中國海、台灣海峽發生危險對峙,中國防長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中拒絕與美國防長會晤,中國制裁美國芯片巨頭美光公司,美國繼續制裁中國有關公司。 雙方你來我往,在對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儘管中美雙方都表示要避免「新冷戰」,眼下的中美關係實際上已開始進入「新冷戰」狀態。

    • 台灣是中美關係「最突出的風險」
    • 「台灣牌」升温「以台灣為戰場」
    • 統一台灣的國際輿論造勢已然啟動

    秦剛的表態有中方思路的背景脈絡。王毅19日上午會見布林肯時說,中美關係當前的關鍵節點,「需要就對話還是對抗、合作還是衝突作出選擇」。同日下午習近平亦對布林肯表示,國際社會不希望到看兩國衝突對抗。換言之,中國清楚地認知到,在中美結構性矛盾之下,台灣問題最有可能成為雙方一觸即發、擦槍走火的最大爆點,亦即「最突出的風險」。 在中國布局大國外交的過程中,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是其重要原則。對於屬於內政問題的台灣問題,「和平統一」依舊是其至今為止最大的對台號召,從布林肯訪華前不久在廈門召開的「海峽論壇」即可見一斑。 對北京而言,既然矢言要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需要兩條腿走路,一來要不斷地「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二來則要針對「外部勢力」和「台獨分裂分子」做好最周詳完善...

    問題是其中所遇到的最大障礙,來自於美國的貿易牌、科技牌、西藏牌、新疆牌、香港牌等均告失效後,再加上俄烏衝突後的「烏克蘭示範效應」,令美國政學精英看到了以「台灣為戰場」的「台灣牌」,是其遏制中國崛起最後一張不願鬆手的籌碼。 而美國民粹政治的本質,亦令華府政客透過操作台灣問題獲取政黨選舉利益。從佩洛西(Nancy Pelosi,台譯裴洛西)到麥卡錫(Kevin McCarthy),以及各州國會議員、軍火商等,紛紛毫無節制地吃起台灣的「豆腐」,從而令台海直線升温為英媒《經濟學人》封面所稱的「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 面對華府以台灣為「戰場」的挽救帝國餘暉之計,北京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管。兩度的「圍台」軍演,以及軍機艦在台灣周圍演訓巡航的「新常態」,對「外部勢力」發出「反侵略」最為嚴正的警告。在此情勢之下...

    自2021年3月中美高層阿拉斯加會談之後,兩國外交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轉折,楊潔箎一句「美國沒資格居高臨下對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說明了一切,中國對美擺清了態度,用更為直白的話語和安排表達立場。目的也在於希望華府不要錯判、誤判形勢,從而令中美關係陷入更曲折的境地。在統一台灣的進程中,讓美國明白其意志與決心,甚至是嚇阻美國收回試圖干預和介入的手腳,自然是中國對美外交的重中之重。 這場在北京登場的中國主場外交,儘管布林肯在台灣問題上老調重彈,對習近平表述了拜登總統的「四不一無意」(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制度、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又在會後記者會上強調「過去50年美中關係的成功之處之一,就是負責任地處理了台灣問題」,本身就是美國看到了...

  5. 2023年6月14日 ·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6月14日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通話中國官方披露的訊息只談到了秦剛的言論下文按照兩段區分作分析。 秦剛指出,年初以來,中美關係遭遇新的困難和挑戰,責任是清楚的。 中方始終遵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看待和處理中美關係。 (此為第一段) 秦剛就台灣問題等中方核心關切闡明了嚴正立場,強調美方應予尊重,停止干涉中國內政,停止以競爭為名損害中方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希望美方採取實際行動,落實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及美方有關承諾,同中方相向而行,有效管控分歧、促進交流合作,推動中美關係止跌企穩,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 (此為第二段)

  6. 2023年6月15日 ·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6月14日通話當天晚些時候中國宣佈經中美雙方商定布林肯將於18日至19日訪華這是美國國務卿五年來首次訪華從秦剛同布林肯的通話看不出兩國關係得到緩解的跡象。 秦剛稱「希望美方採取實際行動,落實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重要共識及美方有關承諾」。 這句「希望」代表了中國對美國所做仍然不滿意。 在無良好氛圍鋪墊的情況下,為什麼布林肯可以訪華? 既然美國6月14日公開宣稱不期待布林肯訪華能為雙邊關係帶來任何突破性的改變,那布林肯訪華幹什麼呢? 到底發生了什麼使得經中美雙方商定而非受到邀請的布林肯一定要訪華? 中國希望透過布林肯訪華達成什麼進展?

  1. 相關搜尋

    布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