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美元走勢預測2024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 小時前 · 美國4月份廣義貨幣供給量M2較去年同期增加0.6%,是2022年11月來首見年增幅。(路透) 美國貨幣供給量的軌跡發生重大變化: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M2較去年同期增加0.6%,是一年多來首見年增幅。 M2衡量的貨幣供給量包括貨幣、硬幣、銀行儲蓄存款、貨幣市場共同基金餘額等等,可以反映通膨的壓力。

  2. 20 小時前 · 隨着近日美元指數繼續走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繼續下滑。 周三(5月29日)人民幣在岸匯價跌至7.2487兌1美元,創2023年11月17日以來的最低點。 周三匯市開盤前,中國央行設定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7.1106,這是今年1月23日以來的最低價,但比 路透社 的預測價高出了1400多點。

  3. 2024年5月21日 · 專家由油金價格走勢判斷 未來一年美國通膨可能大幅上升. 【阿波羅新聞網 2024-05-21 訊】 默認. 美國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公佈後,美國股市和債市上周三 (15日)雙雙走高,低於預期的通膨數據進一步提振了人們對今年年內降息2次、每次25個基點的信心。 然而如果考慮以下幾個因素,會發現上述預測令人生疑。 今年稍早市場曾滿懷信心地預測,隨着通膨走低,今年會降息6到7次;此外,聯準會降息「取決於數據」的說法已經聽了太多;換句話說,就是影響未來的 貨幣政策 行動的是對過去經濟活動的衡量,而相關政府數據存在着不少爭議。 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 CPI環比上漲0.3%,較前兩個月0.4%的漲幅有所回落。 核心 CPI在連續3個月上漲0.4%後,4月環比漲幅也降至0.3%。

  4. 2024年5月22日 · 美國未走向經濟衰退 分析師點出三大原因 * 阿波羅新聞網. 【阿波羅新聞網 2024-05-22 訊】 默認. 2024年2月23日早盤交易期間,交易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工作。 (Michael M. Santiago/Getty Images) 過去兩年中,許多經濟學家都預測美國將面臨經濟衰退,但至今並未發生。 反之,即使面臨限制性利率,美國經濟仍相當強勁。 為何經濟學家會屢屢預測失准,美國這次能避免衰退嗎? 亞德尼研究公司(YardeniResearch)總裁兼首席投資策略分析師亞德尼(Edward Yardeni)在《 金融時報 》上撰文分享了他的看法。 亞德尼認為,在過去兩年裏,預期經濟衰退是合乎邏輯的。

  5. 2024年4月10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4-04-10 訊】 默認. 分析師表示愈來愈多跡象顯示美國經濟穩健可能延後預期中的降息這可能會延長美元匯率強勢的局面許多分析師和基金經理原先預期隨著美聯儲Fed開始降息美元今年會走貶但近期降息預期已大幅縮減而且美國大選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也可能推升美元匯率。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外匯策略主管佛利(Jane Foley)在報告中表示:「市場日益懷疑Fed是否會在6月會議降息。 」「再加上政治風險,顯示美元匯率會更長久維持強勢的展望。 路孚特的數據顯示,由於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成長強勁且通膨頑固,貨幣市場對美國今年降息幅度的預期已從年初的約150個基點降至僅62個基點。 這使美國公債殖利率攀高,也支撐了美元。

  6. 2024年4月8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4-04-08 訊】 默認. 金價在連續幾個月在相當穩定區間內交易後,在三月初開始飆升。 自那時以來,金價上漲14%,並創造一系列單日紀錄。 上周,金價達到歷史性高點,即每盎司2,328.7美元。 頂級經濟學家大衛·羅森伯格(David Rosenberg)表示,隨着美聯儲即將降息,金價有望觸及每盎司3,000美元,意味着比當前水平有30%的潛在上漲空間。 金價在連續幾個月在相當穩定區間內交易後,在3月初開始飆升。 自那時以來,金價上漲14%,並創造一系列單日紀錄。 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已經持續數月甚至數年,而且美聯儲降息時機的前景近幾周也變得更加模糊。 那麼最近金價飆升背後的原因有哪些呢? 「商業內幕」4月7日報導,大衛·羅森伯格是羅森伯格研究公司總裁、著名經濟學家。

  7. 2024年5月2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4-05-02 訊】 默認. 據台灣網消息:美國聯準會決議利率保持在23年高點,主席鮑威爾坦言近期通貨膨脹高於預期,示意高利率會維持更久。 但他表明下一步不大可能是升息緩和投資人憂慮美股一度強勢反彈今年首季美國通脹降溫進展停滯牽動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利率走勢。 歷經2天決策會議,官員一致決議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保持在5.25%至5.5%,符合市場預期。 聯準會上次加息是去年7月,官員重申,對通膨持續朝目標2%邁進更有信心前不宜降息。 鮑威爾(Jerome Powell)今天在會後記者會表示,近期通膨數值高於預期,官員對通膨回歸目標更有信心可能需要比先前預期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