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2日 ·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劉偉業表示鼻咽癌在本港最普遍在香港一年約有900多宗新症是男士最常見的頭頸癌症男士罹患率又比女士多兩三倍鼻咽癌俗稱廣東癌字面已可解釋此症好發於華南一帶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劉偉業以頭頸外科作為專業就常與深邃隱蔽的鼻咽癌對峙」,迎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劉偉業醫生父親是家庭醫學醫生,耳濡目染影響下,他早已立志讀醫,踏上同一軌迹。 「爸爸是一個很為病人設想的醫生,令我有一種使命感。 他說讀醫生涯確是辛苦,大量的知識要在幾年間盡量吸收,但滿足感同時在於自己如海綿,把海量的知識盡收。 「讀醫讓我知道,可以有很多不同方法解決不同病痛,科技不斷進步,嶄新的醫學療法為病人醫治,這些都是知識上的滿足感。

  2. 2017年10月23日 ·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說: 油耳垢和乾耳垢都是遺傳基因決定的。 耳垢就像臉油一樣,都是皮膚表面的分泌物。 簡而言之,油耳就是耳內的分泌比較多,油耳垢的質地較濕軟、粘稠,顏色呈深啡;乾耳垢則是一塊塊、一片片的,中國人稱「糠耳」。 外耳道只有約2.5至3cm長,若試圖以棉花棒清耳垢,有機會傷及耳膜。 (陳智良攝) 無論你的耳垢或乾或油,功能都相同。 耳垢有滋潤和保護耳道的作用。 耳垢會將耳道內的污穢物黐住,好像剪頭髮時的頭髮碎、耳道附近的細毛、游水時水中的污穢物等,這些粘附在耳道的耳垢,會隨着皮膚的新陳代謝慢慢地由內向外退出來。 黃漢威醫生表示,正常情況下,大部分人的耳垢都可以自行排出,即使是油耳垢較黏,也不表示會較難排出,因為它的質地相對地滑,理論上會很暢順地排出。

  3. 2022年1月10日 · 鄧醫生指耳垢 (俗稱耳屎)因外耳道表皮脫下與外耳道分泌物及油脂物混合而成,用途為保持耳道有足夠滋潤,減少外來異物積聚及感染機會。 由於耳朵每日都會自動進行清潔,因此無需定期清理耳垢。 耳鼻喉專科醫生鄧志豪。 (曾嘉文攝) 乾耳和油耳人士分別在於耳朵毛囊分泌濕潤程度,前者耳朵油份分泌較少,耳垢較乾身及易積聚;後者耳垢較粘稠,容易黏在耳道。 鄧醫生指如果耳垢積聚比較多或有需要採耳,可找專業採耳師處理,而採耳前必需了解自己耳道空間大小,絕對不建議自行購入未經正當消毒的清潔耳朵工具。 採耳師:安全範圍內清理耳垢. 耳道狹小,自己挖耳如不小心可能會傷及耳洞,其實大家可尋找專業採耳師幫助解決耳朵不適。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7年7月24日 ·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表示耳塞猶如坐飛機時遇到氣壓改變出現塞住的感覺一般傷風感冒或耳垢阻塞也會誘發而耳鳴則是一種訊號只有當事人才能聽到聲響例如嗡嗡」、「宏宏或高頻的哨子聲,「耳鳴並非一種病是一種徵兆」。 他續說一般的耳塞及耳鳴是短暫性維持10秒至1分鐘後會自然消失。 但有些情況下,會持續1至2日甚至更長時間,且反覆發作,例如鼻咽癌、聽覺神經纖維瘤、突發性失聰,有時候更會同時發生耳塞及耳鳴。 他指,耳鳴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狀,因癌細胞入侵耳咽管,造成中耳積水,出現聽力下降及耳鳴。 他提醒,如持續出現耳塞或耳鳴,應求診進行聽力及耳壓測試、鼻咽檢查等,在排除癌症、失聰、耳垢阻塞的問題後也找不到成因,需進行磁力共振,或有機會患上聽覺神經纖維瘤。

  6. 2020年5月13日 · 近日天氣雖然已回暖但在雨季下依然潮濕濕氣有機會令耳道出現痕癢情況令人不自覺因痕癢難耐而挖耳但中大醫務中心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吳港生指出此做法有機會會造成傷口致耳道發炎他坦言耳道深受霉菌歡迎」,

  7. 耳鼻喉專科醫生余協祖指搭飛機時耳膜穿破瘀傷可稱為氣壓創傷」。 余協祖解釋飛機上升時空氣膨漲降落空氣則由稀薄改為濃縮如果本身患有傷風感冒鼻塞等致耳咽管無法平衡中耳壓力中耳因而出現負壓力耳膜愈來愈凹最終出現耳膜瘀傷 ...

  8. 2021年9月17日 · 耳石症醫學名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志謙指出正常一般人是沒有耳石的內耳有一個平衡系統有兩個器官包括耳蝸以及連接耳蝸的3條半規管。 正常頭部郁動時,3條半規管內裏的液體也會隨之活動,一組神經綫會浮在液體上面,藉此傳信息予大腦目前正進行的動作。 惟當耳石凝固在這個平衡系統上時,且浮在神經綫附近並刺激了半規管。 當接觸到一條傳送信息給大腦的神經綫,就會擾亂神經綫傳遞的信息,大腦會錯誤地指揮眼球活動,令人看到物件在旋轉,因而感到頭暈和噁心,通常在轉動頭部時發作。 「其實當身體停止郁動,耳石浮游離開神經綫位置,眩暈的感覺也驟減。 天旋地轉又想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