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聞一多 (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 家驊 , 字 友三 , 湖北省 黃岡市 浠水縣 人, 中華民國 詩人 、 學者 、大學教授,現代作家。 因家傳淵源,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 美術 。 1946年被昆明警備司令部下級軍官暗殺。 生平 [ 編輯] 1910年聞一多與堂兄們來到武昌求學,就讀於 兩湖總師範學堂 附屬高等小學校。 中華民國 建立後,聞一多短期就讀於武昌 民國公校 和 實修學校 。 1912年以湖北籍第二名考入北京 清華學校 中等科一年級,喜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 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 二月廬漫記 》。 同時創作 舊體詩 。 1919年 五四運動 時積極參加 學生運動 ,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上海)。

  2. 聞一多早期詩歌多屬自由體,後期詩歌形式整齊。 他較早提出新詩的 格律 問題。 他的新詩具音樂美,講究音尺、 平仄 和 押韻 ,重視音尺的節奏和旋律的美,押韻方式豐富多采;具繪畫美,形象豐富,色彩穠麗;具建築美,重視節的對稱和句的均齊,主張詩 ...

  3. 聞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實踐新格律詩的詩人,《死水》也是聞一多先生自認“第一次在音節上最滿意的實驗”,是先生實驗他的“三美”新格律體的典型,為建立和形成新詩的格律作了嚴肅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4. 聞一多 (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 ,本名聞家驊,字友三,生於湖北 浠水縣 巴河鎮。. 中國近代詩人、學者、民盟盟員、民主戰士。. [1-2] 1905年,進入綿葛軒小學讀書。. 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乙班。. 1914年6月,論文《名譽談》發表。. 1919年2月,成為 ...

  5.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 :黃昏. 創作年代 :1926年. 作品體裁 :新詩. 作者 :聞一多. 作品出處 :《死水》 作品原文. 黃昏是一頭遲笨的黑牛, 一步一步的走下了西山; 不許把城門關鎖得太早, 總要等黑牛走進了城圈。 黃昏是一頭神秘的黑牛, 不知他是哪一界的神仙—— 天天月亮要送他到城裡, 一早太陽又牽上了西山。 創作背景. 此詩最初發表於1926年4月15日北京《晨報·詩鐫》第3號。 後收入詩人的《死水》詩集中。 《紅燭》詩集中也有一首《黃昏》,描繪的是現代都市的黃昏,而《死水》詩集中的這首《黃昏》則不同,它是作者為抽象的“黃昏”而作。 文學賞析. “黃昏”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非常的豐富,是人們多種情感的寄託。 可是,將“黃昏”作為獨特的意象,還是很少見到。

  6. 天安門近代愛國主義詩人 聞一多 於1926年創作發表的一首新詩。 此詩通過一位車夫的自訴講了一個在天安門“遇鬼”的故事,實際上卻是為了反映愛國學生們發起示威請願活動,卻被專制腐敗的政府當局置之不理甚至血腥鎮壓的事實,此詩實際上就是為這些屈死的學生鳴冤。 全詩寫實別出心裁;用語通俗,卻寓意深刻、發人深省。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 :天安門. 創作年代 :1926年. 作品體裁 :新詩. 作者 :聞一多. 作品出處 :《死水》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天安門. 好傢夥! 今日可累壞了我! 這兩條腿這會兒還哆嗦。 瞧著瞧著,都要追上來了。 要不這腿梆,您也嚇壞了。 先生,讓我喘口氣……那東西, 您沒有瞧見那黑漆漆的, 沒腦袋的,瘸腿的,多可怕!

  7. 聞一多的代表性作品有:詩集《紅燭》、《死水》,另外有古代文學和古代神話研究專著。 [2] 寫作和出版 [ 編輯] 《死水》在1928年由 上海 新月書店出版,是聞一多《紅燭》之後的第二部詩集,一共收錄詩歌28首,主要是1926年之後聞一多主張新詩格律化的新詩,代表聞一多詩歌的最高成就。 [1] 內容 [ 編輯] 原文摘抄 [ 編輯] 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賸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鏽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漂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