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6日 · 反覆生痱滋、口腔潰瘍,康復後又再復發,一年超過3次的話,有機會是罕見病Behcet's disease(常被譯為貝賽特氏症/白賽氏症)的警號。 藝人黃浩然亦患有此,更曾病發致喉嚨潰爛無法進食,惟此

  2. 2018年1月4日 · 抵達醫院求診時,整個人都垮了下去,崩潰了,直至醫生診症驚悉可能患上貝賽特氏症」,這個病有死亡的風險, 因為全身器官都有可能發炎,而且(發病率)是幾十萬分之一!

  3. 2022年2月25日 · 2014年,黃浩然突罹患「貝賽特氏症」,為一種罕見的免疫系統疾病,會造成潰瘍及各種損傷,有死亡風險,但目前成因不明,或與遺傳或環境因素有關。

  4. 2022年4月1日 · 2014年,黃浩然突然患上「貝塞特氏症」,為一種罕見的免疫系統疾病,會造成潰瘍及各種損傷,有死亡風險,要即時入醫接受治療。 最新影片推介:After Class專訪

  5. 2024年4月25日 · 《罕友奇遇記》緣自一次參與罕見病病友組織的義工活動,Amy得知HKMPS副主席及龐貝氏症患者賴家衞(Terry)正籌備一個有關罕病的廣播節目,將邀請病友、醫生分享,便將這個想法帶回協會與同學們討論,立即一呼百應。 「作為醫科生,我們的病理知識較普羅大眾多,也可幫忙做資料搜集、構思訪問問題等。 大家好熱烈給予意見,有人想做有關罕病的藥物政策,有人想做病友故事,也有些集數探討較日常的話題。 HKGeneSoc的同學來自醫科一至五年級,由零開始學錄音、剪接等節目製作的技巧,一年級的Angus笑言錄第一集不斷「食螺絲」,要練習講得流暢不死板,反應要快要自然,咬字、節奏也該拿捏精準。 (HKMPS Facebook專頁) 揭開罕病神秘面紗. 節目於2至3月播出,共有6集。

  6. 2019年2月28日 · 前年的一次醫學人文課堂,教授請來罕見病之一的「天使綜合」病人家屬作分享,令在場的William、Dorothy和Lorraine印象深刻。 學校課程中,我們甚少有機會接觸罕見病症,那次可算是我們的第一次。

  7. 2022年7月28日 · 最明顯症狀是肌肉無力、呼吸和進食有問題,當中更會引發心肌肥大,伴隨心臟衰竭。 大肌肉發展遲緩. 龐貝氏症可分為嬰孩型及晚發型,現時香港有3名嬰孩型患者,晚發型患者則有12人。 莊醫生指嬰孩型患者多能及早發現,在1歲前會出現病徵,因其肌張力低,頸部會軟弱無力,抬不起頭,或者在四、五個月大時仍未懂得轉身等。 若發現嬰孩有大肌肉發展遲緩的問題,要盡早進行檢查。 同時患者有機會出現呼吸困難、心臟肥大及心臟衰竭等問題,如未能及早治療,病情可迅速惡化及導致生命危險。 嬰孩型的龐貝氏症患者在1歲前會出現病徵,如在四、五個月大時仍未懂得轉身等。 (iStock圖片) 曾有1歲多小朋友因心肌肥大致心臟衰竭,而入了深切治療部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