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4 January, 2019 Monday.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鄰舍層面社區發展部) 光板田村社區防災能力建設計劃. 根據政府現行政策,寮屋屬可獲暫准存在的「違例構築物」,因此投放在改善居住環境、安全及衞生情況的資源相對有限。 惡劣環境容易引致傳染病爆發的風險;而防災設施不足,令居民在危急情況下未能適當自救。 教研中心與「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合作,邀請光板田村寮屋居民共同設計和執行防災活動。 其中,村民在計劃的支持下,選舉及組織村內的防火及衞生大使團隊,由他們帶領及推動其他村民,制定及落實光板田村防災預警方案。

  2. 2021年4月8日 · 1. 義工運動 , 社會福利署. 陳婉玲 (Elaine Chan) 曾於本港及海外從事多年災難管理及人道工作/項目,包括前線救災行動、災後重建、殘疾人士復康中心、備災減災、救災及醫療機構能力建設項目和相關人員/義工培訓等,曾參與的災難項目包括地震、風災、水災、火災、傳染病爆發等。 Tags: blog. COVID_19. disastermanagement. volunteer. 陳婉玲 2021年2月25日 疫情已持續逾年,市民也儘量減少外出,你是否以為絕大部份的義工都暫停義務工作? 義務工作是指任何人士志願貢獻其個人時間及精神,不為任何回報,無償為改善社會或幫助有需要人士而提供的服務。

  3. 2017年4月28日 · 本政策簡報旨在概述社交媒體、災難防護及決策策略之間的互動關係,提出如何通過資訊傳遞加強災難保護的建議,包括通過可靠資訊來源傳送特定而易明的警告訊號、避免錯誤警告、建立個人自我災難防護意識,以及教育公眾如何在不同警告下採取適當行動。 如有建議或查詢,請電郵至 hkjcdpri@hkam.org.hk 。 Tags: policybriefs. 30/10/2019. 早期預警系統對保護市民免受災難傷害極為重要,剛發表的仙台減災綱領提出,改善早期預警系統應為各地政府優先處理目標,包括香港在內的多個地區皆已發展早期預警系統,然而通訊科技不斷轉變,資訊網絡繁多、訊息發布頻率高,為早期預警系統帶來機會與挑戰.

  4. 發佈會首先由教研中心經理(社區協作)靜怡小姐簡介教研中心及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團體及社區工作部共同策劃的『「無惘。 知災」舊區居民社區教育計劃』,然後由項目幹事馮樂婷小姐以及研究員王琼澧博士詳述「有關風災對不適切居所居民影響調查 ...

  5. 為小學生而設的嶄新防災教育劇場. 自超強颱風「天鴿」及「山竹」來襲、社會事件和2019冠狀病毒病爆發後,香港市民的防災意識已見增強。. 由於兒童較成年人脆弱,災難更容易對他們的身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讓他們在學校接受有關災難的教育相當重要 ...

  6. 2020年11月13日 · 陳婉玲 (Elaine Chan) 曾於本港及海外從事災難管理及人道工作/項目多年,包括前線救災行動、災後重建、殘疾人士復康中心、備災減災、救災及醫療機構能力建設項目和相關人員培訓等,曾參與的災難項目包括地震、風災、水災、火災、傳染病爆發等。 Tags: blog. Disasterpreparedness. communityengagement. PWDs.

  7. NGOs. 由去年12月起,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與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團體及社區工作部 (私人樓宇服務)合辦「『無惘。 知災』舊區居民社區教育計劃」,為葵青區的基層市民提供防災教育,加強市民於面對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其中,「劏房衞生全接觸」社區教育推廣站已在5月展開,內容包括有關環境安全及衞生、火警逃生等有用資訊,亦會教授如何製作環保驅蟲包,減低區內蚊蟲傳疾病的傳播風險。 以下為社區教育推廣站的詳情,歡迎葵涌區市民前往參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