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22日 · 今次《福布斯中國》的評選準則,以商界女性高管所執掌的公司的營業規模、質量、管理人數、外界影響力等為衡量指標,採取量化的方式對其進行排名,最後篩選出100位傑出女性,該榜單截至2019年1月8日。 《福布斯中國》認為,這些傑出商界女強人擁有著極大的個人影響力,通過事業深入人心。 其他獲《福布斯中國》評選為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包括百勝中國的首席執行官屈翠容、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星巴克中國區CEO王靜英、阿里巴巴集團全球化事業部總裁趙穎、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李晶、龍湖集團主席吳亞軍等。 欄名 : 商業快訊.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2. 2019年4月17日 · 中信國際電訊01883於去年9月3日股價為2.4元現已升至3.34元累升39%最高曾累升50%至3.61元中信國際電訊擁增長前景加上高息率支持已持貨者可繼續持有收取股息除淨日期是5月17日受惠於手機銷售理想中信國際電訊去年股東應佔盈利上升7.9%至9.51億元若扣除年內投資物業重估收益增幅達11.6%。 每股盈利0.267元,上升7.2%。 2018全年每股股息0.18元,相當於2018年股息率5.4厘。 中信國際電訊已於去年在澳門成功進行5G網絡測試,未來將受惠5G技術發展而帶來新機遇。 此外,大灣區發展有助公司拓展市場,吸引更多新客戶。 【原文: 推介中信國際電訊 最高累升50% (收費文章)】 撰文 : 周劍琴. 欄名 : 收息之選. 相關文章.

  3. 2018年10月29日 · ELN的風險是輸無限? ELN面對最大的風險並不如其他衍生工具,如期權有可能出現「贏有限輸無限」的狀況 , ELN最大損失是當股價下跌至零,這跟買入普通股票所面對的風險一樣。 投資者也可以在換入正股後執行止蝕策略,拿回資金。 投資ELN前,投資者應先評估自己的投資年期及可承受的風險。 撰文 : 啟昌 本網記者. 欄名 : 理財學堂. 「股票掛鈎票據」(ELN,Equity linked note)以高息回報作招徠,吸引不少喜歡尋求高息回報的投資者。 不過,博取高回報的投資附帶條件是要承受一定的風險。 若買入「看漲式」ELN(Bull.

  4. 2020年2月26日 · 1. 申請資格. 在2011年,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2011/12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向平均月入低於1萬元的市民,每人的強積金戶口注資6,000元,惟引起公眾強烈反彈。 他其後改為直接向每名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派錢6,000元。 至於2018年的「關愛共享計劃」由現任財政司司長茂波主理,讓未有在2018/19年財政預算案中受惠人士,可獲派錢4,000元,而退稅少於4,000元的市民亦可獲發差額。 申請全額4,000元的市民需符合6大條件(見表)。 茂波公布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會向18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1萬元,約700萬人可受惠,發放金額涉及約710億元。 2. 申請程序.

  5. 2018年11月2日 · 1. 考慮以月供股票代替儲蓄. 剛踏入職場時,窮一生強迫自己每個月買入一手股票,以當時一手股票價值1萬多元計算,佔了他的月薪7至8成。 他明白這是一個極為艱辛的儲蓄習慣,建議讀者可以「月供股票」的形式,幫助建立穩定的儲蓄習慣。 直至現時,他表示:「以股息代為支付家用,平均每月會支付5至6千元家用,完全靠股息」。 2. 以「窮」換取自由的理想. 即使每月的家用會跟隨股價浮動,但可以令母親熟悉整體經濟環境,當經濟向下時,大家需要「勒緊褲頭」,逼使她在購物前先格價,為家中更有效地建立一個健康的理財觀念。 一開始利用社交媒體來分享經驗,他指純粹以日記形式記錄給自己翻看,並當作一個興趣,沒想到後來得到讀者支持。 今年發售首部著作《戒窮》,以「早日達到擺脫窮忙,甚至達到自由的理想!

  6. 2019年10月25日 · Watch on. 萬事起頭難,對於投資新手而言,最難莫過於是找到優質的投資對象。 80後的嚴謹宏(Kenneth)曾在股市中損手離場,在朋友Percival自行開發的 人工智能(AI) 選股系統引導下投資,成功在5年內賺近100萬元。 親身見證系統的厲害後,他便與拍檔共同成立「股跡(Investorhk)」,將系統推出市場。 【延伸閱讀】 年輕人入不敷支有何解救? 專家推介2隻入門級月供股票. 兩大系統 針對長短綫選出潛力股. Kenneth表示,股跡設有兩大系統,分別為中長綫選股系統「AMELIA」及短綫波幅選股系統「SWING」,針對不同的投資者的需要。 系統透過數據分析,篩選出認為臨近股票突破點及具升值潛力的股票,用戶可將股票加入觀察名單, 作制定投資策略時的參考。

  7. 2021年10月12日 · 譚新強指,中國「去虛入實」由互聯網產業改為發展半導體、能源等製造業,但若要發展這些產業,就會耗用大量電力,減慢實現碳中和的步伐。 數據年代令生活變得虛擬化,亦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若要中國兼顧經濟發展與減排,譚新強指出,中國實際上需要推動虛擬經濟,如用網上會議代替實體會議,減少交通,在維持經濟增長之餘,更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可是,中國推動「去虛入實」政策是反方向而行,政策方向不一致亦令到相關行業的發展受到打擊。 00:10 - 01:24 監管措施出於理性思考還是情緒化反應? 01:25 - 03:40 中國墮入圍城受困心態. 03:41 - 07:14 短期推出多項政策 未充分考慮影響? 07:15 - 08:57 限電政策與碳中和的關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