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27日 · 同日何鴻燊先後在長房二房以及三房分別的寓所召開家庭會議三房陳婉珍在其女何超雲陪同下當晚讀出何鴻燊的手寫聲明表示股權分配一事為一場誤會家事應自行解決而毋須以法律途徑解決同時高國駿及高李嚴律師行Oldham, Li & Nic的代表律師身份被取消三房陳婉珍 (右下)當晚在其寓所會見傳媒,並宣讀聲明。 三房陳婉珍展示何鴻燊的手寫聲明。 翌曰,1月26日,有電視媒體獲陳婉珍邀請到其谷柏道大宅進行採訪,當時何鴻燊在陳婉珍及何超鳳陪同下,讀出一張預先準備大紙板的聲明,強調事件已經得到解決,並表示自己非常愛惜家人及未曾對家人採取法律行動,亦毋須高國駿跟進及感謝其介入。 1月26日,何鴻燊在陳婉珍及何超鳳陪同下,讀出一張預先準備大紙板的聲明。 四房回港介入.

  2. 2021年5月26日 · 發布時間: 2021/05/26 14:05. 分享: 貪心未必有錯,亦是人類的原動力,華爾街/大富豪,多是貪心的。 因為這次挫敗,下次就不再貪心,可能錯焦點。 上網睇到有篇文章討論連登有個帖「炒幣炒到輸咗幾十萬」,近期契媽類股幣大跌,感覺都幾多這類消息。 那個帖討論熱烈,該網民買了柴犬幣的合約期貨並開了50倍槓桿,柴犬幣急跌因而遭強制平倉,10分鐘就輸70萬。 網友留言多偏向同情,指事主20歲仍然年青,可重頭再來。 但其實這是重點嗎? 重點是:能否從錯誤中學習? 若錢輸掉,但就沒有大徹大悟,可謂白輸。 這次出了甚麼問題? 貪心? 貪心未必有錯,亦是人類的原動力,華爾街/大富豪,多是貪心的。 因為這次挫敗,下次就不再貪心,可能錯焦點。 【連登仔改認巴菲特契爺? 究竟因咩事? 按此 】

  3. 2021年2月4日 · 1. 「要賺錢先要擔心錢」. 房地產大亨兼眾籌節目《Shark Tank》評審Barbara Corcoran表示,如果花愈多時間去憂慮錢的問題,變相就是更少時間思考另一個賺錢的好意念,她更指,想太多也會限制創意。. 2. 「如果想變得富有,需要維持現狀」. 《紐約時報》最暢銷 ...

  4. 2024年4月8日 · 第一季強積金受惠全球股市走帶動,GUM數據顯示除香港和大中華外,其他股票基金都獲得正回報,反映兩極化趨勢持續: 股票基金整體回報上升3.2%; 美股受科技股帶動再創新高,美股基金首季回報12.3%; 惟聯儲局宣布推遲減息,債價收壓; 日央行結束17年負利率政策, 日股指數突破40,000點重要關口,期內日股基金回報9.8%; 中港市場在1⽉出現下跌,市場期望「兩會」推出刺激方案,恒指2月出現反彈。 中港股復甦需時. 不會重大反彈. 銳隆指出,大中華股票基金、港股基金及港股指數基金第一季分別錄得0.3%、3.2%及3.6%跌幅,中港投資市場復甦需時,背景因素如下: 內房問題仍難以解決,打擊市場信心; PMI回升至50以上重回增長,但消費疲弱;

  5. 2023年1月3日 · 以下列出3位專家—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投資策略師偉聰、 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及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鄧聲興,對2023年港股的前景分析,以及他們對進取型及保守型選股策略的見解。 疫後復常 港股睇高一線. 三位專家都不約而同地認為內地放寬疫情防控政策後的經濟復常,將會對2023年的港股有很重要的影響。 林樵基認為,雖然全球經濟有衰退機會,但在內地通關可期再加上寬鬆的財政政策下,中港兩地的經濟表現可望較為樂觀。 另外,鄧聲興指息口有望在第一季見頂,將有利股市的表現。 不過, 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投資策略師偉聰則表示,在內地初期全面放寬防控政策時,要有心理準備會在短期內出現大規模爆發的情況,不排除港股在一開局的時候會因而出現調整。

  6. 2023年12月27日 · 以股票為例股息和收益率同時下降結果之一是股東享受到了意外的估值收益而這些收益實質上來自於未來回報的提前——即價格上漲從而降低了未來投資者從股息和公司利潤中的預期收益率。 因此,代價是下一代人的前景黯淡。 反過來看,這幾年幾乎所有資產類別的價格都在下跌,但有一綫希望在於,收益率上升將改善這些情景。 政府債券、公司債券以及其他形式的債券就是很好的例子。 但需要註意的是,借貸成本的上升會增加公司違約的風險。 「如果你能在一個非常好的日子裏從高級擔保銀行債務中賺取12%甚至13%的收益,那麼你這輩子還想做什麼呢? 」黑石集團董事長Steve Schwarzman最近問道。 放開現金 擁抱債券. 不同世代的不同資產分配 - 2024年四十歲以下的年輕投資者如何破局.

  7. 2023年6月4日 · 基金新聞. 發布時間: 2023/06/04 10:30. 最後更新: 2023/06/04 10:31. 分享: 2022年出現「股債齊跌」的慘痛市況,過往被認定為金科玉律的「60/40股債投資策略」遭到質疑,難道這個均衡策略不再奏效了? 高盛資產管理歐洲、中東、非洲及亞太區多元資產方案主管 Shoqat Bunglawala 接受本網專訪時,坦言:「2022年對於60/40投資組合來說非常艱難,但回望過去100年歷史,這種情況(股債齊跌)只發生過幾次、非常罕見。 如果單憑去年的經驗,便決定拋棄整個平衡投資原則,就有點不合理。 他又認為,60/40投資組合反映建構多元化投資的重要性,不但有助實現長期財務目標,更有效平衡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