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2月1日 · 本書首章把調景嶺難民與泰緬孤軍對照,戰爭遺民散兵流落異鄉,缺乏援助之下卻保有忠肝義膽,一群熱血男兒在國際政治角力、不同利益牽扯中絕境求生,從開始只是一時之計,到後來為求生存而為別國效力,矛盾無奈卻又只能如此的悲壯躍然紙上。 首章便把讀者視野由調景嶺延伸至泰北,令人有彷彿在閱讀一個微型學術研究的驚喜。 第二章至第六章,寫由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起,國民黨撤退台灣,一批遺孤流落香港,被孤立、移送到四野荒蕪、未被開發的調景嶺,自行開山劈石,建屋修路,自設醫療、守衛、開校辦學,創造家園。 從教士、老兵、家眷、舊生口述的回憶,儘管難民身處環境惡劣,社區資源匱乏,但仍堅守對國家的忠誠,執著信念,不忘尊嚴,在艱苦經營中互助共勉,並保持單純簡樸的心,開創天地、追逐夢想。

  2. 2007年3月5日 · 他們長期被陸上居民排斥,禁止在陸上置業、婚嫁和考科舉。 但在英人治下的香港,他們卻逆轉了自身的命運。 就這樣,早期的香港充斥著這一群群來自四面八方的華人,他們才是英人在香港殖民建設的中堅,以致有論者稱,香港其實是被這些移居進來 ...

  3. 2024年5月30日 · 結果顯示,近七成「留守長者」已接受接受或習慣子女及親友離港,受訪者中,45%有與海外的親友保持溝通、三成擁有個人生活喜好,兩成人獲妥善照顧。 協會稱,相較2021年上半年「一線通平安鐘」支援中心錄得近100宗有關移民的長者求助,多涉情緒欠佳,目前情況已有改善。 該會倡離港親友多利用科技與家人保持聯繫,「留守長者」則加強個人喜好。 長者安居協會行政總裁王虹虹提到,「一線通平安鐘」會定期致電長者,總致電數目逾7,000個,當中發現263名「留守長者」。 她表示「移民潮」高峰集中於2021年,故於三年後進行是次調查跟進。

  4. 2023年8月28日 · 【獨媒報導】 「12港人」之一鄧棨然因「組織他人偷越邊境」罪,在內地判監3年。 他上周刑滿出獄移交香港, 於區域法院提堂,現正還柙 。 鄧的弟弟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哥哥回港後的狀況「超符(乎)想像中嘅好」,除了思路清晰、態度樂觀積極,亦渴望了解緊貼牆外的大小事項,讓家人放下擔心和憂慮。 帖文引述鄧棨然指,暫時所還押的環境和膳食都比他在內地坐監時好。 雖有點悶,但他能夠適應單人倉的生活。 鄧弟亦描述,不論是第一日返港時從律師口中轉述、第二日在庭上不停向旁聽席回望及微笑點頭,以及每日探訪,「當中都充滿惜(昔)日嘅棨然」。 他指哥哥能清晰表達自己的需要,且不忘繼續分派工作給他:「 所以家人們都立即放下咗好多不必要嘅擔心、憂慮。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帖子.

  5. 2020年1月17日 · 1999年12月19日下午五時,南灣澳督府前奏著葡萄牙國歌,一面葡國國旗在旗杆上徐徐落下,從這一天開始,葡國人在澳門的管治正式宣佈結束。. 那天,我也站在圍觀的人群中,心情有點鬱結,當時恨不得手上有些雞蛋或蕃茄,用來擲向正在主禮的末代澳 ...

  6. 2019年10月25日 · 1995年,離「九七回歸」只剩兩年,香港社會進入後過渡期,是中英爭拗最烈之時(時任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推動改方案,觸怒中共)。

  7. 2014年12月4日 · 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人暗殺,政府堅稱是猶太人所造,追捕猶太人,於是他們逃離俄國,某部份來到香港。 猶太人人數雖然少,甚至他們目標也不在香港,而在中國,但他們在香港亦甚有影響力。 猶太教莉亞堂。 莉亞堂是沙宣兒子興建,紀念母親莉亞。 猶太人墳場,最值得看的是墓碑上死者由哪裡來到香港。 這些資料可以推敲出猶太人來港原因。 首先介紹的是沙宣家族及沙宣洋行,這個家族並不是賣洗頭水。 沙宣家族在印度在自己的鴉片種植場,來香港主要是主要是賣鴉片及棉花,傾銷到中國。 今日見到最多人認識的猶太建築,包括猶太墳場及猶太廟,其實都是沙宣家族分別在1855年及1870年出錢興建,甚至匯豐銀行在香港籌備建立,都有沙宣家族的人在內。 從年份可以看到,猶太人在開埠早期在香港甚有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