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我來分享新加坡vs台灣的異同! Community hospital 跟台灣的區域醫院應該可以說是同等級的, 所以在這兩個地方擔任物理治療師的工作, 正好很適合比較台灣跟新加坡的不同 ! 不過當然只是侷限在我個人的經驗啦~ (而且今天剛好是我上班滿一個月的日子耶!!!!) 醫院: 台灣的區域醫院, 應該可以說是小型的綜合醫院, 所以當然是有分科囉! 來做復健的病人, 就會來住復健科病房,...

  2. 將住院病人轉送至院內其他單位接受檢查或治療時,必需依傷病嚴重度 (等級)規範一套標準流程,包括到達目的地之後的交班,是中區病安輔導訪查的重點,也是Tracer (追蹤方式)的題庫之一。. 對於病人嚴重度,文獻上通常分為三級的作法比較常見,但格主看到 ...

  3. 氣管內的自拔,根據文獻有很多原因,大概不外乎是以下幾種: 1. 管子沒固定好. 2. 與病人溝通不良 (如老年癡呆) 3. 鎮靜不足. 4. 病人躁動不安含譫妄 (Delirium) 5. 身體約束不足. 6. 拔可行性或時機的評估不足. 7. 呼吸器的使用不當. 萬一氣管內被意外拔除後,病人的預後即是周遭關心的重點。 到底病人會不會因此而發生呼吸困難,或生命徵象嚴重改變?...

  4. 導致犯錯的風險包括照護者:手術者、麻醉醫護人員、操作者、流動及跟刀護理人員,及其他進出手術房的行政人員、清潔人員、藥師、外科助手、醫工、工務課修繕人員。

  5. 空氣栓塞不管是如何發生的,通常應視為是醫源性合併症~文獻多多~ (可以是因特殊手術、特殊姿勢、儀器操作錯誤被灌進血管內...等),都是屬於英國 (NHS)及美國 (CMS)認定的Never Event,或Serious Reportable Event,或健保不給付的警訊事件,尤其是因為移除CVC而發生的Air Embolism是Reasonably...

  6. 目前醫策會提供給國人(參考)使用的Guideline,內容比較簡單(整體而言,比人家不重視病安 ),投入的花費也比較少,把關比較不嚴僅也都是事實,所以能達成的感控水準不如人也不需要太自責,把感染率會比人家「稍」高當作是合理的自然現象就不會難過了。

  7. 不久前,格主與一群病安專家在台中榮總開會中,曾提到侵入性治療 (Invasive Procedures),到底是否包括「約束病人」而稍微引起爭議。. 從醫院評鑑基準來看,確定是有不同的條文 (2.3.15),單獨針對「約束」做評核,所以 把兩者區分開來,當作兩碼事也沒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