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馬思聰(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海豐人,作曲家、小提琴家與音樂教育家。 被譽為「中國小提琴第一人」。 他於1937年創作的《思鄉曲》,被認為是中國20世紀的音樂經典之一。
      www.wikiwand.com/zh-tw/马思聪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馬思聰 (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廣東 海豐 人, 作曲家 、 小提琴家 與音樂教育家。. 被譽為「中國小提琴第一人」 [1] 。. 他於1937年創作的《 思鄉曲 》,被認為是中國20世紀的 音樂 經典之一。. 馬思聰早年曾赴 法國 巴黎 求學,並在 ...

  3.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馬思聰. 國籍 :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 廣東省海豐縣. 出生日期 :1912年 5月7日. 逝世日期 :1987年 5月20日. 職業 :中國小提琴家、 作曲家 、音樂教育家. 畢業院校 :南錫 音樂 院, 巴黎音樂學院. 代表作品 :《 思鄉曲 》、《搖籃曲》、《 西藏音詩 》、《塞外舞曲》 生平簡介. 我要把每一個音符獻給祖國。 —— 馬思聰. 1912年5月7日,馬思聰作為馬家的第五個兒子,出生在廣東省 海豐縣 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裡,小名艾。 馬思聰的父親馬育航同廣東的風雲人物 陳炯明 是總角之交,後來當上了廣東省的財政廳長,這才得以維持9個兒女的一大家的生活。

  4. www.wikiwand.com › zh-tw › 马思聪馬思聰 - Wikiwand

    馬思聰 (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廣東 海豐 人, 作曲家 、 小提琴家 與音樂教育家。. 被譽為「中國小提琴第一人」 [1] 。. 他於1937年創作的《 思鄉曲 》,被認為是中國20世紀的 音樂 經典之一。.

  5. 生平. 早年. 幼年. 1912年5月7日( 夏历 壬子年三月二十一日),马思聪出生于 中国 广东省 海丰县 海城镇 幼石街(今中山西路)25号。 马思聪的父亲 马育航 又名马继犹,是 陈炯明 的同学,曾参与过陈炯明组织的反清活动。 武昌起义 后,马育航成为陈炯明左右,历任广州市 财政局 局长与广东省 财政厅 厅长。 陈炯明失势后又任 天然资源委员会 锡矿局广州分局局长。 马思聪的母亲黄楚良是海丰县 公平镇 围雅村人,略识诗书,性格开朗。 马思聪出生时,马育航与黄楚良已育有二子二女,分别为马思齐、马思武、马思锦、马思梅。 马思聪的小名“艾”含健美、聪颖、长寿之意。 [2]

  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馬思聰馬思聰 (弘治進士) 马思聪 (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 海丰 人, 作曲家 、 小提琴家 与音乐教育家。 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 [1] 。 他于1937年创作的《 思乡曲 》,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的 音乐 经典之一。 马思聪早年曾赴 法国 巴黎 求学,并在后来考入了法国的 巴黎音乐学院 ,主修小提琴。 1932年初,马思聪由法国回到中国,并在同一年与 王慕理 结婚。 此后陆续创作了《摇篮曲》《绥远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多部著名音乐作品。 1949年12月,马思聪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 任命为 中央音乐学院 的首任院长。 1966年6月,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马思聪遭到了批斗。

  7. 0. 马思聪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 小提琴家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广东 海丰 人。 [1] 是中国第一代 小提琴 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在中国近现代 音乐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 交响乐团 指挥、广州 艺术音乐 系主任、上海中华 音乐学校 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 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 中国音乐家协会 副主席,《 音乐创作 》主编等职。 本 名. 马思聪. 外文名. Sicong Ma. 民 族. 汉族.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广东省海丰县. 出生日期. 1912年5月7日. 逝世日期. 1987年5月20日. 毕业院校. 南锡音乐院,巴黎音乐学院. 代表作品.

  8. 生平簡介. 我要把每一個音符獻給祖國。 ——馬思聰. 1912年5月7日, 馬思聰 作為馬家的第五個兒子,出生在 廣東省 海豐縣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裡,小名艾 馬思聰 的父親馬育航同廣. 東的風雲人物陳炯明是總角之交,後來當上了廣東省的財政廳長,這才得以維持9個兒女的一大家的生活。 馬思聰的父母都不懂音樂,但廣東的戲劇之鄉海陸. 豐所獨有的地方戲劇音樂深深地影響着童年的馬思聰。 1923年,11歲的馬思聰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隨大哥來到 法國 ,開始了他的音樂生涯。 先後就學於南錫音樂學院、 巴黎音樂學院 學習 小提琴 。 1929年初,馬思聰因家境突變回國。 在 香港 、 廣州 、 上海 等地演出,被譽為「音樂神童」。 後1930年再次赴法,向畢能蓬(Binembaum)學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