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多年來在港帶領生命健康科技發展的葉玉如,身兼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InnoHK旗下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專注研究阿茲海默症、帕金遜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葉於前年12月當選港區人大代表。 葉玉如接受本報專訪表示,要完善香港創科生態圈不外乎3個元素,包括資金、土地及人才。 葉形容,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生物科技有很高的融資能力,在亞洲屬首屈一指;政府亦投入很多資源發展創科,例如設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促進醫療基礎研究,令好的項目有資金支持,資金應不成問題;政府亦花了很多時間開拓新土地。 盼醫生擁工程知識 善用大數據AI. 政府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發展醫療創新樞紐,長遠建立「第一層審批」藥物註冊機構,並提出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等。

    • 中醫醫院的運作模式
    • 中西醫的互動模式
    • 中醫未來在公營醫療系統的角色
    • 中醫人力資源及執業考試
    • 中醫專科發展

    2014年,時任行政長官於《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將會興建中醫院,過去幾年政府成立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積極推動中醫醫院發展事宜;並預計於2024年底分階段投入服務,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由政府興建,及後由非政府機構營運。 不過,中醫醫院的運作模式在業界一直備受關注,其中主要涉及3個問題,一是在運作時所使用的治療方法,焦點在於中醫醫院應該是使用純中醫治療,還是中西醫合作治療,如果是中西醫合作應該是何種方式的合作;二是中醫醫院的功能定位,焦點在於中醫醫院應該是一間全功能醫院,還是一間專科醫院,也涉及中醫醫院應該以哪些病種為主要診療方向;三是中醫醫院的人才培訓,包括現階段香港是否具備中醫醫院需要的專業醫療人員及管理人員。

    中醫成為一個專業後,和西醫的互動愈來愈密切。中醫未來在香港整體醫療系統不同層面的醫療服務中,和西醫有怎樣的合作和互動,卻是一重大課題。有醫師認為未來中西醫結合是中醫發展的大勢所趨,但不少中醫師擔心香港未來的中西醫合作模式,會參考中國內地的做法,即中醫院裏同時提供中醫及西醫服務,或者中醫師可以使用西醫的療法,如進行手術及開西藥。 亦有中醫師對內地的中西醫結合經驗持有強烈的批判態度,認為內地中醫院以西醫主導的經驗破壞了中醫的傳統價值,而香港則因為政策限制,反而保持純粹的中醫價值及治療方法。雖然本地大學的中醫課程涵蓋現代生物醫學的知識,但香港現時的醫療法規不允許中醫使用現代醫療儀器及轉介檢驗,中醫師的權限和內地有所不同,故此未來的中西醫合作模式也可能和內地有所不同。

    公共醫療是政府施政的重要部分,市民對公營醫療的需要日益增加,但中醫服務在公共醫療系統裏的比重還是有限。政府在過去10多年內相繼成立18間三方合作教研中心,但診所並非全面獲得政府的資助,且由非牟利組織營運,而非衛生署或醫院管理局管理。故此營運及資助模式經常備受業界人士議論,認為只有公營之名而沒有公營之實,無法如一般公營診所提供全面的資助服務予市民。 業界也相信把中醫納入公營醫療系統,有助紓緩現時醫護人手不足的壓力問題。近年每逢流感高峰期,當公營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就有業界人士聯署,呼籲政府讓中醫加入前線抗治流感的隊伍,更自發組織私營中醫診所延長服務時間,藉此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雖然如此,中醫服務的滲透率仍然偏低,政府雖然呼籲中西醫一同對抗流感,但似乎更多是呼籲私營中醫,而還未有探討中醫應該在...

    中醫人力資源的供求問題以及如何評核專業資格,也是近年備受討論的議題之一。2017年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指出中醫短期內會出現人手過剩,在內地修讀中醫本科課程的本港學生人數也會對中醫人手供應構成潛在影響。上述報告在業界裏引起不少討論,業界人士紛紛對未來中醫人力資源過剩表示擔憂,認為會影響整體中醫行業發展。 過去10年中醫求診率開始放緩,可見私營市場對中醫師的需求,可能已經開始接近飽和,但潛在的中醫師供應卻可能繼續增加。本港難以控制內地30所認可大學的中醫學收生名額,相對容易的方法是從考試評核來調整,成為合資格執業者的門檻。對於如何保障行業健康發展,和怎樣控制供求比例的合理性,是要限制內地收生名額,還是調整執業試的難度以提高入行門檻,業界內出現了不同聲音。再者,內地的中醫制度...

    最後,專科發展是目前業界除了上述議題以外,較為重要的一個議題。雖然仍未在公共政策層面及業界受到廣泛談論,但有醫師已經開始嘗試推動中醫專科化發展。同時,中醫醫院的發展及與西醫的互動,必然會涉及中醫專科發展的討論。中醫目前的分科是否合適,日後進一步專科化應該參考西醫的分科,還是根據中醫特色來分科,都是有爭議的。有中醫師認為專科化發展可以提升中醫師的整體水平,也能提升市民對中醫的認可,但有中醫師認為中醫專科化發展必須非常謹慎,不可以隨便參考西醫現行的分科方法,否則會和中醫的核心精神有衝突。 按照我們的觀察,中醫業界對上述五大議題,眾說紛紜,不同背景中醫師的觀點,在業界內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分歧。如果業界不容易形成共識,政府也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對話對象,如此長遠對業界的發展有障礙。究竟中醫業界的主要聲音對...

  2. 2024年4月15日 · 1.現時全球年輕人患癌症的情况是怎樣? 根據國際和歐洲組織的定義,若在15至39歲不幸患上癌症,便屬於「年輕癌症患者」。 而監察流行病SEER資料庫在2019年統計,全球約有120萬年輕癌症新症個案,佔全球新症個案5%。 在過去40年間,年輕人癌症的發生率增加了30%。 2.年輕人多患什麼類型的癌症? 約九成年輕人患癌症的種類為白血病、淋巴癌、肌肉腫瘤、黑色素瘤、乳癌、子宮頸癌、睾丸癌、大腸癌和腦癌;另外,甲狀腺癌和胃癌在年輕人中也較為常見。 3.年輕人患癌症,跟年長患者有什麼分別? 根據資料統計,年輕癌症患者的生存比例和年長患者沒有太大分別。 不過由於他們比較年輕,要特別注意他們的身心靈健康發展,尤其是青少年正在發育時期和求學階段,需要家人和社會的支持,都比成年人有所不同。

  3. 2024年4月30日 · 聯合醫院近7年前疑「開漏藥」,患乙型肝炎的病人鄧桂思兩度換肝後不治,死因研訊今(30日)續。. 海外專家證人Henry Pleass供稱,澳洲都有出現醫生診症過程受干擾分心的情况。. 庭上透露,管局的臨牀管理系統事後新增警示,若病人患有乙肝和處方高劑量 ...

  4. 2024年2月19日 · 醫務衛生局宣布推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選定5間內地綜合醫療機構及兩間內地提供牙科服務的機構,預期今年第三季起,長者可陸續於有關機構使用醫療券。. 5間綜合醫療機構分別位於廣州市、東莞、南沙、中山及深圳,兩間牙科服務則 ...

  5. 2024年5月10日 · 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今日(10日)討論基層醫療發展,有議員建議政府推出乙型肝炎帶菌者定期檢查的公私營協作項目;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回應稱,檢視擴大慢病共治計劃涵蓋病種時,乙肝屬考慮之列。 乙肝病人鄧桂思約7年前因聯合醫院「開漏藥」而兩度換肝後不治,近日完成死因研訊,陪審團建議資助無病徵乙肝帶菌者於私家診所檢查。 衛界議員林哲玄於會上稱,普通科門診沒有充足資源讓乙肝帶菌者每半年抽血和超聲波檢查,部分帶菌者只能一年抽血一次,建議政府推出相關公私營協作項目;議員梁美芬亦建議將乙肝定期檢查放在首要發展項目。 盧寵茂回應稱,不同疾病均可早發現、早治療,當局會檢視慢病共治計劃下一階段擴大涵蓋病種,包括考慮納入乙肝檢查。 用藥選擇少? 盧寵茂:基本藥物夠用.

  6. 2023年11月3日 · 防護中心稱感染群組涉5名26至53歲女子,今年6至8月光顧「女悅美」(Instagram為 「90s__beautygirls」或「galsglam.beauty」),分別到荔枝角合興工業大廈6樓或安泰工業大廈A座10樓處所接受聲稱消脂注射,其後一日至數周內出現皮疹、硬塊及膿腫,均

  1. 相關搜尋

    gvg 醫之美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