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垃圾徵費 成效 相關

    廣告
  2. 碧瑤擁有龐大的專業團隊, 提供廢物收集、處理、資源回收及循環再造服務. 提供廢物審計服務, 協助客戶了解廢物的比例分佈, 制定有效的減廢措施及提供合適的回收設備及服務

搜尋結果

      • 要環保,不能只靠垃圾徵費,惟現時香港缺乏足夠政策及配套措施,令人擔心落實政策的成效。 例如「三無大廈」同鄉郊地區在垃圾徵費政策下難而規管,有機會令非法傾倒垃圾問題變得更嚴重及造成問題地區化,令更多地方變成「垃圾黑點」。 縱然安設閉路電視可以加強監察,但不僅成本高而且難以覆蓋所有地區,政府若要達到源頭減廢的目標應由教育及增設更多回收設施著手。 同時政府亦可參考鄰近地區對於垃圾徵費的配套,例如台灣垃圾車每天於指定時間及地點收集家居垃圾,及以獎勵評比方式鼓勵舉證非法傾倒。 提高市民環保回收意識,加大 ...
      www.hk01.com/01觀點/668838/垃圾徵費三讀通過-配套措施必須到位
  1. 其他人也問了

  2. 6 天前 ·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垃圾徵費條例草案在立法會三讀通過而垃圾收費法定生效日期由2024年4月1日改為2024年8月1日開始卻尚未訂立各階段減廢措施時間表及相關指標不少市民仍對政策一臉疑惑到底如何收費用非指定膠袋棄置垃圾會被拒收

  3. 6 天前 · 1. 垃圾徵費計劃暫緩推行政府未再提出推行日期只稱明年中向立法會匯報減廢進展。 政策前境未明,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主要方法,又回到3大策略性堆填區。 不過按時間表堆填區2035年停用如今源頭減廢又無望」,面對本港每天平均的固體廢物棄置量逾萬噸明年投產的石鼓洲外海人工島超級焚化爐」,料僅能處理3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丟棄量與處理量明顯有落差香港難道將難逃垃圾圍城困局? 不過,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民建聯劉國勳稱,不擔心會發生垃圾圍城,他解釋指近個月社會上對回收減廢討論熱烈,市民回收意識有所加強,加上政府承諾增加綠在區區回收點,期望宣傳教育能彌補暫緩垃圾徵費所能達至的減廢量。 此外,他指本港可與內地討論灣區廢物資源處理一體化,由內地協助處理本港部分固體廢物。

  4. 2024年5月27日 · 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結束在垃圾徵費和走塑政策的雙背景下香港如何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可持續發展道路5月13日香港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學生自發舉辦Sustainable Packaging Practice 可持續包裝實踐」尖端論壇。 立法會選委界議員林筱魯表示,可持續發展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全方位推動、多方面努力才能成事。 香港新方向政策研究副總監李煒林認為政府應該擴大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的規模不但方便居民養成回收習慣並可從中學習源頭減廢。 環保機構「免『廢』暢飲」創辦人司馬文建議,透過淘汰不必要的塑膠去創造一個循環經濟系統。

  5. 2021年8月27日 · 香港立法會三讀通過固體廢物收費草案商議多年的垃圾徵費措施終於上路觀乎國際經驗實施垃圾徵費確實大幅減少垃圾數量不過很多國家在實施徵費的同時亦會訂立完善的垃圾分類及回收制度以最大化減少家居垃圾數量方能貫徹源頭減廢。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玟. 垃圾不只佔用堆填區位置,焚化過程亦會產生二氧化碳。 而商品生產從開採原材料到加工成為商品都需要能源,投入能源便等於排放二氧化碳,加劇氣候暖化。 韓6年減垃圾量四成. 要讓一般民眾認知棄置商品、處理廢物的經濟代價,垃圾徵費是方法之一,目前本港大部分處理及棄置費用仍由公帑支付,一般住戶往往只留意大廈管理費中的廢物收集費用,亦無從得知棄置廢物的真正成本,繼而無意減廢。

  6. 2021年8月26日 · 就垃圾收費綠惜地球提出以下建言: 一、準備期不應多於18個月。 政府若要培養市民適應政策,可考慮在準備期的最後三個月派發「試驗垃圾袋」,讓法例不致於無了期地延宕。 至於綜援戶早有派發免費垃圾袋的安排,對基層巳有保障。 二、廚餘是都市固體廢物中數量最多的垃圾,2019年每日棄置量達3,353公噸。 政府計劃法例落實後,若安排免費收集及處理餐飲業界妥善分類的廚餘,則應盡早加速擴展廚餘污泥共厭氧設施到六個大型二級污水處理廠,並加快興建第三座廚餘廠,兼顧收集工商及家居的廚餘(預計加上現有設施,每天至少可以處理1,500噸廚餘)。 三、廢塑膠是本港棄置第三多的都市固體廢物,環保署自去年推行俗稱「中央收膠」的「塑膠回收先導計劃」,目前只在東區、觀塘和沙田三區推行。

  7. 2021年11月10日 · 林鄭月娥表示政府會開展落實垃圾徵費的籌備工作包括增加社區回收網絡的回收點擴大廚餘及廢塑膠回收先導計劃。 政府亦打算增加社區回收網絡的回收點。 消息指出,未來將會增加10個「綠在區區」的回收便利點,目標是每月共接收200至400公噸回收物。 截至2021年6月底,22個「回收便利點」過去一年共收集4500公噸回收物。 除此之外,環保署更推出為期一年的「逆向自動售貨機」先導計劃,在全港設置60部「入樽機」。 市民投放塑膠飲料容器後,便會獲得回贈。 截至2021年7月底,累計回收量已達到600萬個膠樽,平均每月可回收接近100萬個,由此可見這個計劃受到市民歡迎。 不過美中不足之處是入樽機所置放的地點仍需要檢討,如位於添馬艦政府總部等,便是不理想地方。 資料取材自報章 2021年10月6日.

  8. 2024年5月27日 ·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 分享:. 政府已宣布暫緩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 (垃圾收費),並會推行一系列工作包括增加回收配套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以及研究如何優化垃圾收費計劃等。. 政府會評估社會和推動措施的成熟情況,以期在2025年中向立法會滙報工作進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