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常见症状. 贫血、颈椎病. 西医学名. 血压性眩晕. 所属科室. 内科 - 血液内科. 类 型. 6. 目录. 1 血压性眩晕. 2 注意事项. 3 用药指南. 血压性眩晕. 播报. 编辑. 血压或低血压均可引起眩晕。 低血压的诊断常常被忽略,但并不少见,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其危害却极大。 低血压分为 原发性低血压 、 直立性低血压 和症状性低血压三大类。 直立性低血压又可分为特发性 体位性低血压 和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成年男性血压一般不得低于13-15/8-9千帕(100-110/60-70毫米汞柱);成年女性不得低于发12-13/7-8千帕(90-100/50-60毫米汞柱)。 这一疾病引起的眩晕有以下特点: (1)原发性低血压的眩晕发病率,女多于男,老年人多于中青年人。

  2. 头晕(dizziness)是一种常见的脑部 功能性障碍 ,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 为 头昏 、 头胀 、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的感觉。. 头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于 发热 性疾病、 血压 病、 脑动脉硬化 、 颅脑外伤 综合征、 神经症 等。. 此外,还见于 ...

  3. 颅压(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又称颅压综合征,是神经科常见的综合征,指颅腔内的压力即脑内压力增高。 一般颅内压力常用腰椎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来表示。 临床上以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为其主要特征。 正常颅内压是正常人在水平卧位时经腰椎穿刺所测得的压力,正常成人为80~180mmH2O,儿童为50~100mmH2O。 如果压力超过200mmH2O,一般认为是颅内压增高。 积极防治原发病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 中医病名. 颅压. 别名. 颅压综合征.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常见发病. 颅腔. 常见病因. 脑容积增加、脑脊液增多、颅内血液容积增多等. 常见症状.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4. 常见病因. 大出血、脱水、感染、过敏、心脏病、内分泌疾病. 常见症状. 头晕、视野模糊、恶心、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困惑、怕冷、脸色苍白、脉搏微弱. 传染性. 否. 是否遗传. 否. 相关药物. 氟氢可的松 、 盐酸米多君 、 奥曲肽 、 阿卡波糖 、 瓜尔胶. 目录.

  5. 血压急症是指 原发性 或 继发性血压 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在一些诱因的作用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病情急剧恶化,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 视网膜 等重要的靶 器官功能不全 的表现。 收缩压 或 舒张压 急剧升高,无 靶器官 急性损伤者定义为 血压亚急症 。 需要强调的是,靶器官损害而非血压水平是区别血压急症与血压亚急症的关键。 患者血压 的高低并不完全代表患者的危重程度,是否出现靶器官损害及哪个靶器官受累不仅是血压急症诊断的重点,也直接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并决定患者的 预后 。 在判断是否属于血压急症时,还需要注重其较基础血压升高的幅度,其比血压的 绝对值 更为重要。 中医病名. 血压危象. 外文名. hypertensioncrisis. 就诊科室. 急诊科、心血管内科.

  6. 常见症状. 平时无明显的症状表现,只有在运动量过大或过度疲劳时才表现有轻微的头晕乏力等症状。 目录. 1 疾病简介. 2 疾病特点. 3 发病原因. 4 心理疗法. 5 治疗误区. 疾病简介. 播报. 编辑. 过了青春期,心血管系统发育迅速趋于平衡,血压就会恢复正常。 如果持续好长一段时间血压继续上升,就需作进一步检查,并在医生指导服用降压药降压。 另外,出现血压升高的青少年可以通过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血压恢复正常。

  7. 播报 上传视频. 病症名称. 颅内高压(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指 颅内压 持续保待在15mmHg以上。. 正常人平卧位颅内压约为10mmHg。. 当脑 组织肿胀 、 颅内占位性病变 或 脑脊液 分泌过多、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 脑血流 灌注过多导致颅内高压。. 表现为 头痛 、呕吐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