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中風治療穴位 相關

    廣告
  2. 網上平台為長者提供不同安老方案及介紹各項資助申請,助你更輕鬆照顧長者! 社會企業創立超過十年,為長者提供支援及不同的照顧建議,已服務超過三萬家庭!

搜尋結果

    • 腦中風/中醫如何治療?復健針灸加速身體恢復 2穴位保健預防中風|健康2.0
      • 中醫治療中風的方法包括中藥和針灸,中風各時期均可採用針灸治療,通常急性期生命體徵穩定後,即可開始針灸,且愈早介入療效愈好。 腦中風的復健,中醫也常使用針灸和中藥來治療。 利用針灸刺激人體穴位,可促進神經修復,改善身體活動功能,加上中藥針對體質調理。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4月8日 · 穴位按摩注意事項 方式:手指置於穴位,力道輕緩用力,直到受壓處有酸脹感。 時機:除進餐前後各一小時,其餘時間皆可按摩。 次數無次數限制原則上穴位按摩3到5分鐘後即可換另一穴位。 禁忌:骨折、腫瘤、懷孕、皮膚破損時應避免按摩。

  3. 2017年10月18日 · 按摩法治療中風後遺症的主要方向是溶栓和止血以解除頸腦血管痙攣和降低顱內壓疏通肢體脈絡。 按摩時,要注意不要只局限於手腳部位的按摩,神經系統更加集中的頭頸部及腰腹部也應該同時按摩,採用系統按摩的方案,以保證效果。 上肢癱瘓:取天宗,曲池,合谷穴位. 天宗穴:天宗穴位於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 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由此氣化上行於天。 曲池: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 合谷:側腕對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於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 治病效果:上肢癱瘓對這些穴位進行點穴10~20次,這有利於上肢氣血運行,對中風出現的麻木,癱瘓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下肢癱瘓:懸鐘,承山,陽陵泉.

  4. 2021年2月18日 · 她解釋血栓形成的初期病灶周邊腦細胞尚未壞死細胞的活性處於可逆狀態此時給予針刺頭部穴位可使病灶周圍血管擴張改善腦組織細胞缺血缺氧狀況及營養狀態促進腦組織的功能恢復。 至於治療時間,她表示需要視乎中風嚴重程度、腦損傷位置、患者的年齡體質而定。 李文鶴指中風後愈早開始針灸治療,康復進度愈良好。 (陳栢麟攝) 中風症狀. 中風復發率高,為預防復發,李指控制「三高」是重要一環,飲食應均衡多樣化,宜清淡、減鹽,以魚、雞肉等脂肪較低的肉類為主;多吃高纖維的蔬果、糙米、全穀類等,避免便秘、穩定血糖、降低膽固醇;吸煙者亦要配合戒煙和定期運動。 小中風發作後 年內需留意. 李又指不少患者於中風前就出現「小中風」,其症狀和中風一樣,只是前者症狀較輕微,大多只持續5至20分鐘,且會在24小時內恢復。

  5. 手足運動感覺障礙方面則會施打在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部分醫師更會針對患者中風情況在針灸治療時增加電頻如以低頻增加肌力或以高頻加強鎮靜止痛效果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中醫針灸療法納入為中風治療有循證醫學根據及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針刺介入中風針灸治療能夠增加腦部血流以及血糖的供應保護中樞神經元減少腦神經元的凋亡。 中藥及針灸在中風治療上恢復好壞的關鍵. 中風的後遺症可大可小,嚴重時可導致半身癱瘓或甚至死亡。 因此,不論是中藥或是針灸治療中風,均須及早開始。 一般一個月內恢復速度最快,一個月到三個月內恢復速度還不錯,三個月到六個月內恢復速度普通,六個月以後恢復就很差了,所以腦中風要愈早治療愈好。 一般來說,中醫治療中風根據中風的類型有不同的時機。

  6. 2024年4月9日 · 一、風池穴. 取穴:位於頭部枕骨下兩側的凹陷處。 效用:主治中風、 頭痛 、頭暈、頸部不適、失眠和 高血壓 。 二、合谷穴. 取穴:位於手指間的凹陷處。 效用:主治頭痛、高血壓、視力模糊、面部歪斜和言語障礙。 三、 足三里穴. 取穴:位於膝蓋下方,外膝眼下四橫指處。 效用:主治高血壓、消化不良、便秘、膝脛酸痛,對多種慢性疾病有幫助。 四、內關穴. 取穴:位於手腕橫紋上方。 效用:調節血壓、舒緩腹痛、改善失眠和心悸。 五、百會穴. 取穴:位於頭頂正中線前髮際後 5 寸處。 效用:安神、醒腦、開竅、明目,有升提陽氣的功效。 六、四神聰穴. 取穴:位於頭頂正中央,前後左右各一寸處。 效用:緩解頭痛、頭暈、失眠、健忘、中風等相關症狀。 七、 湧泉穴. 取穴:位於腳底板的凹陷處。

  7. 艾灸足三里穴和懸鍾穴 ,對於預防中風,特別是缺血性中風,具有特別的功效。 中醫認為,缺血性中風的產生,與氣虛密切相關。 <黃帝內經>中指出∶「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 」金元醫家李東垣認為「本氣自虛」、「形盛氣衰」是腦缺血的根本原因。 由於氣虛,導致血行無力,於是就容易發生血瘀,導致缺血性中風的發生。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重要穴位,足陽明胃經被稱為「多氣多血」的經絡,艾灸此穴,具有顯著補氣之效。 俗話說∶「三伏灸三里,好比吃母雞」,中醫也說∶「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乾」,可見艾灸足三里穴,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強身健體法。 取懸鍾穴的原因在於∶此穴又名「絕骨穴」,被稱為「髓之會」。 <難經疏>中指出∶「髓病治此」。 中醫認為,腦居顱內,由髓匯集而成,故名「髓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