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危疾 相關

    廣告
  2. 懷孕22週起可為孩子投保,提供無限次嚴重疾病賠償,守護孩子一生,受條款約束,請參閱網頁。 即日起至24年6月30日,成功投保可享高達8%首年保費回贈!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14日 · 買危疾保留意保障年齡上限. 圖1之1. 【明報專訊準備退休所需儲備時最難預測的因素除了壽命便是退休後的健康狀况為免出現難以預測的病况打亂退休後的預算應及早購買住院保險並配以危疾保以防萬一不妨留意可就老年疾病提供特別保障又或可提供多次賠償的危疾產品惟要留意相關保障是否設有年齡限制。 明報記者 劉敬華. 無疑趁年輕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比投保任何保險更能保障退休後與健康相關財務開支,無奈生活節奏急速下,談何容易。 再者,新型疾病的出現難以估計,如新冠疫情。 據衞生防護中心數據,2022年本港三大致命殺手分別是癌症、肺炎及2019冠狀病毒病,心臟病則屈居第四位。

  2. 2023年3月2日 · 【明報專訊】大灣區9城市與兩個特區融合後,不少香港居民都積極在內地尋找工作機會或退休。 不過,醫療系統在內地及香港暫時仍有差別,主要是在香港可以選擇公立或私立醫院,但內地則較少私院可以選擇。 如果移居內地,看病或入院前需先交按金、住院期間的藥費、醫生巡房費及診金等,再逐日從按金中扣除,而過萬元的按金亦會很快扣完。 故疫情前不少內地居民來港投保醫療保險,不無道理。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3. 2020年1月13日 · 明報專訊市面上的危疾保險計劃種類繁多有的強調可以為受保危疾提供多次賠償有的則指明保障過百種危疾市民在選擇計劃時應考慮什麼因素呢透過危疾保險若受保人患上計劃內列明的受保危疾便可獲得賠償以應付治療開支以至彌補失去的工作收入在購買危疾保險前大家可按照個人財務負擔能力以及保障範圍等因素選擇合適自己的計劃。 現時市場上所提供的危疾保障主要分為三大類: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4. 2022年9月13日 · 鄺翠玲自願醫保不能取代危疾保. 【明報專訊Betty43歲正準備為女兒6歲購買自願醫保計劃對計劃內其中一個保障項目訂明非手術癌症治療感到有點迷惘這是否就是危疾保障?. 病者所需資金普遍分為兩大方向醫療費用及生活費用而後者 ...

  5. 2024年5月14日 · 【明報專訊】葵芳邨一單親母最近患心臟病,擔心無法繼續照顧中度智障兒,於母親節翌晨與兒子燒炭亡。 案件列作謀殺及自殺,由葵青區重案組調查。 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加大力度主動識別高照顧者個案。 單親家庭 檢遺書. 昨早11時許,警方接獲一名女子報案,稱胞妹與其子倒臥在葵芳邨葵仁樓約200呎寓所內,懷疑有人燒炭。 救護員到場,證實58歲女子黃素連與32歲兒子陳嘉俊當場死亡。 昨晚警員將木櫈、炭和爐等證物帶走,安排仵工抬走母子屍體。 社署稱,兩死者並非社署社工跟進個案,當區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已聯絡家屬提供協助。 據了解,黃早年離婚,一直獨力照顧中度智障兒子,近日發現自己患心臟病,擔心無力照顧兒子,遂留下遺書,提及因健康問題決定帶走兒子,昨凌晨燒炭自殺。 據悉黃於城巴任職站長,平時於北角碼頭總站工作。

  6. 2024年3月4日 · 案情指被告2017年經王家強安排向友邦保險購入危疾保被告胞兄廖薜腱曾用手機通知王稱已招攬一名胃癌病人假裝成被告來港求診該病人於2018年抵港被告把自己的身分證交出該人在港接受醫療檢驗被告最終被揭發沒有患癌跡象其索償 ...

  7. 2014年2月11日 · 明報專訊危疾保額要多少才足夠主要視乎投保人是在私家醫院或是政府醫院接受治療當然在私家醫院的費用會較政府醫院昂費不過輪候治療時間相對會較快投保時不少投保人是睇餸食飯」,但醫療發展日新月異新藥售價也往往較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