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9日 · 英國生物製藥企業阿斯利康兼和黃醫藥獨立非執董莫樹錦稱本港大學以往難將科研轉為產品港深創科園聚集大學與企業兩者互相扶持,「可說是科研美夢成真」。 他說阿斯利康將在園區研究細胞療法,例如「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AR-T)等。 被問23條影響 日企:對內地伙伴有信心. 中國生物科技服務控股有限公司計劃在園內與兩家日本企業合作,其中「住友重機械」代表Hiroyuki Tominaga預計,明年進駐後將以兩三年建設研發中心,其後着手研發癌症治療和診斷。 被問《基本法》23條立法有否影響在港發展,他說知悉本港事態發展,對內地合作伙伴有信心,會繼續跟隨其擴展業務。 相關字詞﹕ 阿斯利康 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 和黃醫藥 港深創科園. 上 / 下一篇新聞.

  2. 2024年4月23日 · 圖1之1. 【明報專訊】聯合醫院近7年前疑「開漏藥」,患乙型肝炎的鄧桂思兩度換肝後不治。. 死因研訊昨傳召腎科和腸胃肝臟科專家證人兩人均認同事主因未獲處方乙肝抗病毒藥引致肝炎發作。. 醫管局中央腎科委員會主席雷聲亮供稱,聯合醫院醫生 ...

  3. 2024年3月18日 · 中醫有句說話叫「壯火食氣」,免疫治療在中醫角度來說是一種激發火熱的藥物,身體產生大量「熱氣」而引起的症狀(類似現代醫學的發炎反應),反過來會耗損正氣,形成了一方面熱氣一方面氣虛的症狀。 所以用中藥配合免疫治療時,多會共同使用清熱補氣的藥物。 長水疱停免疫治療. 轉服中藥腫瘤受控. 舉兩個病例。 一名約70多歲病人,確診肺癌並已擴散,使用免疫治療後療效很好,腫瘤受控。 但用藥1年多後,出現嚴重的皮膚副作用,全身出現類似天皰瘡的水疱,需要停止免疫治療,皮膚逐漸改善,但無奈癌細胞在頸部和腋下淋巴擴散復發。 病人害怕副作用,拒絕接受化療,改用中藥抗癌治療,半年後發現淋巴的腫瘤再次受控。 這個病人的治療效果,很大機會是免疫治療首先激發了免疫系統,再加上中藥相輔相成而來。 按西醫療法靈活配搭中藥.

  4. 2024年2月26日 · 「家支援」社區紓緩治療應用程式,是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屬下一個項目,希望支援癌症病人家屬在家照顧,為他們加添可用資源,以正面積極心態面對癌症。 下載應用程式: shorturl.at/swzN9. 文:陳穎樂. (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 家支援 健康 心臟 癌症 癌治準繩.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專訊】2月第1個星期為Women's Heart Week(女性心臟健康周),癌症心臟有什麼關係呢?

  5. 2024年5月22日 · 【明報文章】立法會正審議《2024年牙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早前法案委員會舉行了一場公聽會,聽取共33名持份者的意見。會上大部分意見都是環繞條例草案建議新增一年的實習或評核期,日後本地牙科畢業生必須通過前者,通過執業許可試的非本地牙醫必須通過後者 ...

  6. 2024年3月11日 · 明報專訊和黃醫藥0013過往持續研發並燒錢」,集團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學官蘇慰國表示在近年改變策略並閉環自給自足發展後料今年累積上市的產品數目增至4到5項。 在爭取持續盈利同時,他說,集團已啟動借助人工智能(AI),加快研發效率及縮短開發周期。 明報記者 陳偉燊. 有別於現時國內創新藥研發公司遇到融資困境,蘇慰國稱,集團已建立產品管線,至今有3種腫瘤科藥品上市,並由過往「燒錢」轉為注重銷售、盈利,期望明年續朝實現盈利的目標邁進。 他說,今年內有第4個產品完成審批後上市,甚至有望到今年年中後,就其和阿斯利康合作開發的賽沃替尼(savolitinib)施用於非小細胞肺癌藥物,申報在美國上市,令上市產品增至5個。 他還期待,到明年最少有5至6種,甚至有7種產品可在內地上市。

  7. 2024年4月16日 · 2024年4月16日星期二. 鄧桂思疑因醫生開漏藥致死 涉事醫生稱病人拒服抗病毒藥故無審視 (14:47) 聯合醫院約7年前疑「開漏藥」,病人鄧桂思兩度換肝後不治,死因研訊今(16日)續。 涉事醫生、聯院時任副顧問醫生陳小劍表示,從醫療紀錄可見,另一醫生林治崑已向鄧桂思解釋處方類固醇的好壞處,陳以為經過傾談後,鄧桂思拒服抗病毒藥,故陳沒有重新審視處方而開出抗病毒藥。 陳強調,抗病毒藥當時屬病人自購藥物,藥費為60至80元一天,「我並不十分奇怪,林醫生無處方到」。 事主鄧桂思患乙型肝炎「甲型免疫球蛋白腎病」,分別於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間到聯院專科門診覆診,會見兩名涉事醫生。 其後鄧接受活肝屍肝移植手術,2017年8月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