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26日 · 一位媽媽在社交媒體分享其親證兩名兒子的理財經歷,得出一個結論:「存錢其實就是一場個人的意志賽。 該名媽媽在fb專頁社團《存錢公社》上貼文分享,提到兩個兒子就業時間差不多,起薪也相當,但金錢觀卻大不同。 該名媽媽每年底也會做年度年度家庭財務表暨家庭成員的個人財務表了解家人間的金錢用度與結餘。 第一年:大仔存款結餘3.5萬,細仔存款結餘17.8萬. 檢視存摺,大仔都是買線上遊戲、網購、吃美食刷卡等,生活開心愉快; 細仔除了每月留下3,000過日子,就幾乎沒有提款記錄了,物慾淡泊,舊衣舊鞋輕鬆自在。 第二年:大仔存款結餘6萬;細仔存款結餘32.9萬. 細仔也在這時買了儲蓄保單及醫療保單,這一筆接近40萬的花費,向媽媽借款再按月攤還。 第三年:大仔存款結餘15萬 醒覺調整財務開支.

  2. 2024年4月8日 · MoneySmart 最近一項調查發現港人的理財習慣與父母息息相關——其中不乏負面習慣帶來的影響然而不少港人心水清並非一味接受父母的壞習慣。 有近半數(46%)的港人在積極嘗試抵制父母的不良習慣。 半數港人理財習慣「繼承」父母. MoneySmart的調查顯示,父母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港人日後的理財習慣。 該調查所訪問的1000名港人中,大多數(52%)受訪者表示父母對自己的理財習慣有很大的影響。 受訪者中,父母有過度消費和衝動購物傾向的港人,在日後的生活中也常常做出同樣的行為。 自稱父母過度消費中53%的港人表示自己也有同樣的傾向——自稱父母衝動購物中54%的港人也是如此。 此外,父母曾經負債的港人中有58%表示自己也曾經為債務所困。 點擊圖片放大. 理財習慣源自兒時培養.

  3. 2021年5月14日 · 分享:. 疫惰肆虐下近兩年失業並不是新鮮事早前CNBC訪問了一系列理財的個案。. 當中一個主角是單親媽媽Emma Sadler她於疫情期間失去收入來源更背負逾10萬港元信用卡債務育有一個9歲的女兒。. 在如此困難的日子,她一個大轉身,重新分配 ...

  4. 2024年2月10日 · 凡事做定最壞打算 Torabi表示她在年輕時起便習慣與恐懼作鬥爭喜歡直接跳入深淵作盡量悲觀的預期在個人財務規劃上她也提出人們應該做最壞打算:「如果你害怕經濟衰退最好考慮一下如果你失業了會發生何事

  5. 2024年4月9日 · 自由撰稿人Kelsey Herbers的未婚夫Collin在第7次失業後深深陷入「財務創傷」,她為了維繫家庭與情感毅然靠炒散獨自養家,但同樣因為過度勞累深深抑鬱。 Collin的職業生涯相當坎坷,40歲的他已經失業7次. 儲蓄幾乎為零,Collin開始逃避談論財務,但内心卻忍不住與同齡人對比. 能不能買一杯星巴克咖啡都能為倆人製造分歧. 專家表示,心病唯有調整心態可醫. 一通電話被裁員 未婚妻獨自養家至抑鬱. 去年十月,Herbers的未婚夫,Collin被老闆通知參加電話會議。 當時Collin只覺得是要討論客戶責任事宜——然而,等待他的是老闆的解僱通知︰公司即將重組,而Collin的解僱將即刻生效。 老闆的話音剛落,Collin的名字已經從公司系統中被刪除。

  6. 2023年7月13日 · 其實生活中很多地方可以實現消費降級」,在保證基本生活質量的同時改變高消費零儲蓄的壞習慣。 什麽是消費降級? 消費降級是指對所購買物品更多追求物美價廉,而不是這種物品的品牌效應或情懷,不盲目追求高價格才有高品質,而是更多傾向於理性消費,因此,消費降級降的是價格不是品格,是讓物品價格回歸理性。 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消費降級? 回歸生活中,不少日常活動都可以實現消費降級,但經常被很多人忽略,如果你也想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增加儲蓄,又不知從何入手縮減消費,可以參加以下消費降級的品類: 飲食方面: 三餐選擇加錢買凍飲 → 自己帶水. 使用送餐軟件Deliveroo、Foodpanda → 親自買,免去平台溢價及運費. 工作日幾乎外出就餐 → 自己煮飯帶飯. 購物方面:

  7. 2019年6月4日 · 宋羅孟君在2011年開設「喜樂餐飲‧教室」,為包括女兒在內的自閉症或弱智人士提供工作機會,故事曝光後獲特首林鄭月娥和多位明星、社會名流支持,上月更獲國際扶輪社頒發本年度「香港無名英雄人道獎」。 餐廳曾因為虧損嚴重在2016年結業,直到前年成功申請一筆約200萬元社署資助重開,初時仍有較大虧蝕,但她配合區內打工仔口味,由供應家常中菜改為平價西餐,經媒體報道在區內建立口碑,虧蝕逐漸收窄。 餐廳現時與特殊學校合作,為未畢業的學童提供職業培訓,宋太正物色可容納更多座位新舖,以增加收入,希望做到自負盈虧,有能力聘請更多這類「朋友仔」,為他們提供多一條出路。 撰文 : 岑志剛. 欄名 : 創業idea. 餐飲 特殊教育政策 特殊教育 自閉症 社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