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日 · 「利率」一直是臺灣壽險業經營上相當關鍵的變數,目前整個產業所面臨問題的核心,與2002年前後市場利率大幅降低,並長期持續維持低利率有高度相關,保險公司為填補過往利差損,經營主軸改為重利差益而輕死費差的營運架構,當壽險業開始習慣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時,在2022年美國聯準會啟動暴力升息後,立刻讓保險公司學到利率波動可以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也讓業者對利率的敏感度和警覺度大幅提升,對資產負債管理的看法也有了重大的轉變。 在過去低利率環境,利差損主要因為是銷售利率保證過高的商品,保險公司策略就是透過更多海外長期投資收益,弭補高利保單所造成的利差損失,但是這樣的經營脈絡是奠基在低利率持續且利率相對在比較穩定的環境假設下。

  2. 2021年8月1日 · 2021 年 8 月 1 日. 0. 664. 2021年8月7日,國際龍獎IDA年會將在中國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因為疫情的影響,在2019年曼谷的國際龍獎IDA年會後,這是睽違2年的保險業一大盛事。 雖然疫情仍然持續影響著各行各業,但相當難能可貴的是,保險從業人員們著實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2021年全球共有2萬3,000名保險菁英榮獲國際龍獎IDA,對比去年成長了1倍有餘;在IDA百人團隊的殊榮挑戰中,香港宏利金融保險南九龍團隊達到史無前例的千人IDA團隊,香港中國人壽的中國紅團隊也突破過往紀錄,有超過500人達成IDA,來自杜拜的Sanjay博士也以315個IDA、FYC換算新臺幣約4億602萬元的個人成績,第2次完成百人IDA團隊成就。

  3. 2019年11月1日 · ★專長是為資產高淨值富豪個人或超級富豪家庭提供投資及理財規劃服務,客戶遍布53個國家. ★擁有2個學士學位、3個碩士學位,2018年拿到金融保險博士學位. 我們身為保險業務人員,身為財務顧問,經常接觸高資產客戶。 這些客戶對保險的期許往往不是為了預防意外與傷病花費,因為他們有充足的資產能夠應對,但是他們擁有的財富該如何傳承下去,或者當忽然離世時如何不讓後代造成經濟危機,是保險能夠帶給他們莫大幫助的功能。 要制定高資產客戶的財富傳承規劃,需考量哪一些因素及原則? 先後順序的步驟又應怎麼安排? 在討論與規劃財富傳承的過程中,哪一些背景與細節需要深入瞭解? 如何正確為高資產客戶規劃財富傳承,考驗著財務顧問的能力。 財務比法律與稅務方面更值得重視.

  4. 2023年6月1日 · 張耀光認為,面對逆境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觀在於「正向思維,正面心態」,這不只是疫情下扭轉局勢的關鍵,更是面對所有逆境時必須具備的心態。 正向思維 ,意思是不要因為逆境而輕易放棄,即使面對再多的困難,要告訴自己一定有解決的辦法,逆境不會長久存在,必然有恢復的一天。 只要看清楚這點,逆境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就會減少,進而讓業務員能夠開始思考如何面對逆境、突破困局。 正面心態 ,則是更進一步地積極思考,逆境之下還有什麼可做的事情、還有哪些可以嘗試的作法。 如疫情造成邊境封關,讓香港保險業務員暫時無法經營大陸客戶市場,那麼還有哪些市場可以開發? 如何去開發? 有什麼可以嘗試的新做法?

  5. 2021年8月1日 · 925. 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 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保險業亦不例外, 但有一支團隊從逆勢中異軍突起, 達成前無古人、後難來者的全新紀錄。 來自香港的宏利保險南九龍團隊, 自2013年起已連續9年達成國際龍獎IDA百人團隊目標, 繼2019年409人、2020年411人的紀錄後, 2021年,他們再次突破自我, 達成國際龍獎IDA千人團隊佳績。 透過南九龍團隊創始人沈維燦, 以及提出千人團隊目標的龍子明, 2位團隊領導人的現身說法, 與業界分享他們突破紀錄、締造佳績的方法與思維。 以團結精神鼓舞團隊,南九龍成功挑戰IDA千人團隊世界紀錄. KOWLOON SOUTH 南九龍九大行星組織架構. 實現「百年南九龍」,千人IDA是實踐的基礎與力量.

  6. 2018年4月1日 · 年年都在進步的李霽除了開頭三年還沒找到方向、掌握方法以外,從二 九年開始就不斷拿獎,從IDA銅龍獎與MDRT開始,年年蟬聯,次次進步,如今已經是IDA雙白金獎與美國百萬圓桌MDRT頂尖會員TOT,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從銅龍到白金,主動追求進步. 李霽自認為 ...

  7. 2019年11月1日 · 我當時一直在想,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會如何應對? 在這長達四十二分鐘的通話過程中,要接受多少次的拒絕? 要碰上幾次挫折? 會有幾次被掛斷電話的可能? 我想,有太多人可能早就放棄了,但是這位同仁堅持了下來,這才是那張高額保單完成的最重要關鍵! 而「不放棄與堅持」不就是身為業務人員最重要的特質嗎? 其實,何只是業務的開發,大到公司的專業培訓、人才育成、團隊建構;小到個人的健康養生、情感維繫、家庭經營等,不都是需要這種不輕易放棄的精神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