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2日 · 明報專訊何潤東明道陳都靈和孟子義昨日現身灣仔會展宣傳內地劇金庸武俠世界》,擔任武術指導的袁和平也有出席助陣4主角在台上表示今年是原著作者金庸誕辰100周年能參與演出覺得很榮幸久未在港露面的何潤東稍微發福透露劇中飾演段智興 (一燈大師),由年輕演到老跨越不同時期。 明道則興奮表示一直很喜歡金庸作品,已經看過很多次,熟悉得可以背出來,笑說:「我一直很想演金庸作品,渴望有人找我演郭靖,結果是等到洪七公的年紀,才有人找我演洪七公。 」孟子義稱今次在劇中演梅超風,覺得《金庸武俠世界》呈現了她心目中的江湖,難忘拍攝過程跟劇組捱了多個通宵。 記者:鍾一虹.

  2. 2020年10月27日 · 解說. 予,第一身代詞,文言第一身代詞很豐富,有吾、我、余、予等至少7、8個,到了白話,只剩孤單一個「我」字。 「……」,是文言習見的反詰句式;「豈好辯哉」,表達了孟子本來不想與人辯論。 不得已,也可以看成是三音節的詞彙;已,停止;不能停止,即欲罷 (罷,也就是停止)不能,非出於本意,無可奈何地不得不如此。 也,表示十分肯定的語氣。 孟子就什麼議題迫不得已地辯論? 與誰辯論? 〈魚我所欲也〉一章出自《孟子?告子》篇,前文是孟子與告子有關人性的一連串辯論。 告子認為,人性天生如同白紙,無所謂善或不善,受後天影響,才有了善與不善的分殊。 孟子反對,他秉承孔子,堅守人與生俱來能同情別人,不忍心別人受傷害的根本信念,簡言之,人性本來善良。 這是儒家的終極關懷,不能失守,孟子的確不得不辯。

  3. 2018年12月11日 · 【明報專訊】根據晚舟丈夫劉曉棕向卑詩最高法院遞交的供詞,指出晚舟真誠地相信自己只有一本有效中國護照,及一本有效香港特區護照。 供詞說,兩人在香港結婚後,因為跟隨香港的習俗冠夫姓,故此她申請過一本「劉晚舟」的護照,但華為的法律部門指「劉」與華為員工紀錄的名字不符,所以她才另外再申請一本只有「」姓的護照。 劉曉棕的供詞,是要為美方指晚舟有4本中國護照及3本香港特區護照作出解釋。 他指出,真誠相信自己只有一本有效的中國護照及一本有效的特區護照。 她真誠地相信,她申請補發一本護照後,之前的護照就會自動失效。 劉供詞中的附件部分,提供了4本中國護照及3本特區護照的複本,而在4本中國護照中,有兩本明顯地已經剪了角,顯示為無效。

  4. 【明報專訊】「同學難以投入已經不存在的時空…… (藉着代古人出帖)他們更願意聆聽我的講課,不會容易打瞌睡。 」不止為了學生,棉紡會中學中文科主任楊國勇亦理解教師需花費心力解釋古文字詞及中心思想,為求令學生學得開心又專心,他在上學年任教的中四中文科習作加入現代網絡潮流元素,邀請學生代古人創作Instagram (Ig)帖文。 〈岳陽樓記〉寫什麽? 〈岳陽樓記〉是文憑試中文科卷一的12篇範文之一,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於「慶曆新政」失敗後,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邀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寫的散文。 范仲淹透過描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晴予人的不同感受,既表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也道出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與愛民情懷。

  5. 2021年4月27日 · 句子一般有四大部分,如「孫問孝於我」,先是句子活動「問」,詢問者 (又稱主體、主語或話題),「問」的內容 (又稱賓語),以及詢問對象 (修飾成分,又稱情境成分)。 修飾成分使句子的情境更完足,語意更明晰,如補足時間、地點、對象、比較、方法等內容,必須注意修飾成分的語序在文言和白話是相反的,文言放在活動 (即動詞)後,白話放在活動前。 閱讀文言文對譯時,把修飾成分按白話語序習慣,放到動詞前,便易理解: (圖b) 白話中,須用不同的字引介不同的前置修飾成分,文言中則最常用「於」字,以上最後兩例,其實用「於」字亦勉強可以。 【9】被動句. 文言有以下4種被動句,它們的發展軌迹如下: (圖c) 文言也用「被」字表達被動,但未見於十二篇,被字句已成為白話最主要的被動句構。

  6. 2020年1月22日 · 【明報專訊】華為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晚舟引渡美國聆訊昨繼續進行,法官向辯方提出多個問題,均聚焦於被控的欺詐行為,若發生在加拿大匯豐銀行身上,匯豐銀行(HSBC)會否有經濟損失或面臨經濟損失的風險,並要求辯方舉出案例。

  7. 2014年9月24日 · 這次介紹一個有趣的文言理解方法稱為互文見義」,就是借助相似句式類推當中的難解字詞。 古人常運用兩句或以上的相似句式,強調內容的重要,加強語氣,類似「排偶」句式。 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漢語》,「互文」是指「錯綜使用同義詞,以避免字面重複的修辭手法」。 若同學仍未理解「互文見義」的意思,可參考屈原《涉江》其中兩句:「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兮」字屬助詞,沒有特別意思,撇除不看後,「忠不必用,賢不必以」就是對偶句。 「忠」與「賢」意義相近,關鍵就在句中的「以」字是什麼意思? 若將「以」解作「以為」則意思不通,我們可將「以」字對應上句中的「用」字,「用」字可解作「任用」,則下句「以」字亦應是類近「任用」的意思。 全句意思就能譯作:忠臣不一定得到任用,賢士也不一定得到任用。

  1. 相關搜尋

    孟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