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2日 · 人力顧問張慧敏指內地人最講關係,認為港生到內地升學短短數年,較難建立人際網絡,加上內地生活指數高,種種因素未能吸引港人到內地發展;又指大學排名不反映畢業生質素,僱主較重視求職者在學與工作相關經歷。 欄名 : 職場知多啲. 近年不少香港本地學生都會選擇北上升學或繼續進修,清華大學榮登「THE亞洲大學排名2019」榜首,香港人要入讀會否困難? 有升學顧問指,本港名校生若獲校長推薦,較易循大學自行收生途徑獲內地一綫大學取錄。

  2. 2020年7月5日 · LinkedIn公布2020年最搶手的技能. 全健管理 :透過「全健管理」(All-Rounded Wellness),從知識及態度建立青年的身體、心理、社交以至心靈層面的健康狀態。 數碼技能 :裝備數碼能力,包括資訊科技運用能力、大數據分析、編程等實用能力,以及培養數碼素養等軟技能,如辨別網絡詐騙、保障網絡安全及私隱等。 人生規劃 :透過系統化、策略性地引導青年進行職業探索,裝備理財知識,建立責任感和自學態度,作出負責任的人生及財務決定。 創新解難 :透過STEM跨學科實用知識,啟發青年對未來的預視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學習興趣、解難與邏輯思考等態度。 抗逆應變 :裝備青年的危機管理及逆境解難能力,學習面對轉變,透過培養青年的創業家精神,建立抗逆、適應、靈活變通等態度。

  3. 2018年12月18日 · 新論壇及新青年論壇昨日發表「 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研究報告 」,指出本港持有大學學歷的勞工人數持續增加,過去30年增加94.7萬人至2017年的107.8萬人,同期的高技術職位勞工數量亦增加119.4萬人至144.1萬。 但單計2007年起計近10年高技術勞工人數只增加了22.5萬人但同期的大學學歷勞工增加了40.2萬人出現職位增長追不上大學學歷勞工增長的情況。 同時,從事低技術職位的大學學歷勞工持續增加(低技術職位包括文書支援人員、服務工作及銷售人員、工藝及有關人員、機台及機器操作員及裝配員及非技術工人),由1997年起增加約14.7萬人,至2017年的17.7萬人,是20年前的5.8倍;從事低技術職位在大學學歷勞工所佔比例,亦增至16.4%新高,10年上升5個百分點。

  4. 2020年8月7日 · 除了提供科技支援,更希望與香港的教育人士及學生繼續發掘其他方法,幫助學生發展潛能。 在鼓勵更多企業捐贈舊裝置予有需要的學生的同時,亦希望更多非政府組織參與計劃,為基層學生提供電腦技術及科技應用方面的培訓,實現有教無類,不讓任何一位學生在學習路上落後。 作者簡介: 分享最新科技趨勢,解碼人工智能(AI)、大數據和雲端技術等新興科技, 以及科技正在如何顛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 ====== 【hket 網上書展重量級禮品突襲】禮品總值高達$5,227! 立即訂閱. 8月4日起一連8個星期二晚上7:30, 八大財金名家包括:陶冬、陳坤耀、胡孟青、施永青、曾淵滄、林少陽、陸東、巴曙松,會於《香港經濟日報》坐陣! 立即免費下載. 撰文 : 微軟達人. 欄名 : 微軟觸跡.

  5. 2019年8月30日 · 第一步︰知慳識儉儲本金. 第一步當然離唔開要識開支規劃,大學生同班friend一齊happy、買心頭好係難免㗎喇,不過唔好過度消費,先改變消費觀念,分清楚「必要」同「想要」,唔係必要盡量唔買,再每月統計一下支出概況,畀自己一個每月儲蓄目標,例如將零用錢或工作收入嘅5%或10%儲起。 喺𠵱家手機年代,好多理財APP已經可以好清楚整理你嘅每月開支。 第二步︰開始投資. 有本金,先可以開始投資。 投資產品眾多,例如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等,門檻同功能各有不同,加上各種「投資風險高」,「隨時輸身家」等聲音,令好多大學生都驚咗投資。 其實積臣都講過,揸現金回報係會跑輸通漲,特別係喺後量化寬鬆年代,人工已經追唔上資產價格升幅。

  6. 2019年5月25日 · 小息有助提高專注力. 以教育制度出色聞名的芬蘭,自60年代起便規定小學每隔45分鐘課堂需放15分鐘小息。 美國教師Timothy D. Walker2014年在雜誌《大西洋》上講述自己採用芬蘭式小息制度的經歷,發現最大的好處是有助學生提高在課堂的專注力。 (節錄) 【原文: 兒童玩樂無罪 小息有理 】 欄名 : 知多啲. 【假日好去處】遊STEAM中心 邊玩邊學砌機械人(短片) IT爸創STEM學校 教學以樂趣行先(短片) 最新專欄文章. 每年一次免費信貸報告! 「信資通」啓用 即睇三機構領取方法. 調查︰63%内地客有意出境遊 香港成最多人預訂目的地 購物支出中位數5400元. 從失物認領處入貨 一年「低撈」20隻勞力士 仍不算最貴失物.

  7. 2023年11月1日 · 鳳凰網聯合烽火數聞分析知乎、豆瓣相關話題帖文發現,超過90%的人表示其留學動機是想解決中年危機,具體原因包括職業瓶頸、轉行和年齡焦慮。 一位43歲前大廠IT高級總監受訪稱,他因公司裁員遭遇中年失業,在重新求職時發現,同級別職位都要求年齡在40歲以下。 他投了一百多份CV,最終只收到5份面試邀請,而面試官依然圍著年齡問題打轉。 看到網上不少有相同經歷的同齡人都在靠留學擺脫困境,於是他決定也去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想在信息技術專業上提升自己。 職場盛行「35歲門檻論」 超齡易淘汰. 中年失業並非個別現象。 據《財新周刊》,2022年秋招前,内地互聯網大廠就掀起裁員潮,「35歲門檻論」持續盛行:35歲以上員工往往是薪酬不低的中層管理人員,卻在常態化運營體系中和年輕員工相比已無明顯優勢,最容易被裁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