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張燊悅 blog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tw.strikingly.com

    自訂網域。添加部落格。 連結社群媒體。 發送電子報。 免費託管。 99.9% 的正常運行時間。 自訂網域。 100 多個由矽谷設計師精心打造的免費主題。 免費託管。 SEO 工具準備就緒。

    • 免費試用

      0門檻開啟所有高階頂配功能

      各種網站功能一應俱全

    • 免費網站

      100+免費設計師模板!

      10分鐘創建一個網站

    • 100+免費模板

      100+免費設計師模板!

      擁有你的專屬客製網站

    • 實時中文客服

      需要任何幫助?中文客服實時在線!

      中文界面專為中文用戶設計

    • 极速網路開店

      今天就擁有一個強大的在線商店

      極簡操作,0元開啟!

    • 來自矽谷

      世界頂級的技術和設計

      為你的網站提供可靠的托管服務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4日 · 張聰說現今面對前所未有的大變革中國軟硬實力的崛起正改變世界政治及經濟版圖,《明報作為大時代新歷史的見證人,「殷殷期盼與香港讀者共迎中華文明盛世的到來」。

    • 從《為何你負擔不起一個家?》說起
    • 香港的「房屋-金融反饋循環」
    • 深層次土地問題

    放眼世界,尤其年輕一代,難以自置居所已成普世現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Josh Ryan-Collins在其小書Why Can't You Afford a Home?提出「房屋-金融反饋循環」的新穎論述,剖析現時銀行及土地在經濟中的角色,來說明這道傳統經濟理論無法解釋的問題(註1)。有別於香港空談供求的偽命題,這論述是研究西方國家大量歷史經驗的成果。作者先釐清土地的獨特性,再以大量歷史證據和經濟數據,深入淺出娓娓道來今天見到的危機及一些相應措施是如何出現的。 西方政府二戰後為重建社會,採用凱恩斯經濟政策,組織經濟需求、提高就業來建立強健福利國家。增加自置物業率是需求管理的重要一環。1970年代末後,經濟結構重整繼而衰退,戴卓爾夫人一句斷言「別無選擇」,新自由主義興起,強調市場經濟的個體力量。公...

    金管局今年3月說,本港家庭負債(包括住宅按揭、信用卡及其他貸款)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自2020年上半年的85.2%上升至下半年的90.2%,創出高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6月公布香港金融體系穩定評估報告,指出本港財富分配偏向於高入息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的債務與收入比例已很高,若出現嚴重壓力,債務比率會顯著增加。金管局的「匯思」不直面事實,卻為家庭負債比率飈升「洗白」,竟說「不能單看家庭負債比率」,還需「看家庭的資產狀况」。這與2017年着重風險的警告脫節;當時負債比例已高達68.3%。 財政司長陳茂波同出一轍,提到市民置業負擔指數在今年第一季上升至約73%,顯著高於過去20年47%的平均數,他不指出如何減低這方面數值,卻只強調「政府會繼續在造地建屋的工作上加大力度」!議員質詢樓價過高,陳更只指出市民...

    有評論說,「房屋-金融反饋循環」是建基於新自由主義的論述,而西方國家在房屋問題上沿用福利政府政策,與香港的本質大相逕庭(註2)。另外,循環理論脫離在地的考量;只有在其論述樓價上升,催化全球投資者搜尋收益更高但安全保值的房地產作為投資對象時,香港這類國際大都會才出現在循環理論的論述中。例如,前述書中建議政策改革時,提及港鐵發展物業的例子,但膚淺地忽略其引起的諸多社會問題。也有建議可從文化角度探討物業擁有率從1970年代開始不斷上升的現象,導出深入民心的購買房屋是我城的希望機制(註3)。2000、10年代響徹全城的《地產霸權》一書也提出引進公平競爭及開徵土地稅。 無疑,很多坊間論述都從西方角度想像及理解問題,盲目強調資本的單向邏輯,形成先進的西方經濟體及落後的發展中經濟體或「南北對立」的二元對立...

  2. 2021年7月29日 · 持中環中心年半勁賺近六成. 【明報專訊亞洲地產主席蔡志忠2017年11月伙拍多位本港資深投資者包括物流張張順宜、「小巴大王馬亞木、「磁帶大王陳秉志及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盧文端斥資402億元向長實1113買入中環中心75%樓面 ...

  3. 2021年7月26日 · 東京奧運直擊張家朗奪金感言 盼年輕人堅持勿輕言放棄. 圖10之1 - (楊柏賢攝/明報製圖). 港劍神張家朗今日26日於東京奧運奪走男子花劍個人賽金牌被問及風之后李麗珊在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奪金時自己還未出世時他稱證明香港雖是 ...

  4. 2023年6月15日 · 明報即時新聞. 《港區國安法》指定法官、高院原訟庭法官陳嘉信,日前接連被揭在多宗民事案件的判辭中涉「司法抄襲」(judicial copying),明報電子平台組邀請CPH Legal執業律師陳柏豪及法律界人士,解答有關法官撰寫判辭的疑問。 【王德輝300億遺產案主審法官成司法抄襲經典案例 陳嘉信3年前被上訴庭兩度提醒勿再犯】

  5. 2024年1月19日 · 這樣的結論似乎欠妥當:(1)世界排名調查所用的指標,多是一般性的,作用是量度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差異,未必能準確反映本港特殊情况;(2)調查收集的是大眾看法,結果未必所有人能夠認同,畢竟快樂是十分個人的感受。 雖不能一口咬定港人不快樂,但問問自己、看看周邊的人,又有多少人感到快樂? 就是常說「I'm fine」的人,看來也只是一句客套話。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6. news.mingpao.com › pns › 港聞Object Moved

    VDOM DHTML e>Document Moved. Object Moved. This document may be found here.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