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28日 · 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平台Facebook持續強勁的增長勢頭,在周四公布最新的財務業績顯示其收入及盈利均錄得高速增長,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在近期主打的視頻廣告收入大增所致。 雖然Facebook預警未來的盈利增長有可能因拓展視頻業務相關成本入帳而放緩,但似乎視頻已成為Facebook保持增長動力的不二法門,Facebook視頻化勢必威脅傳統電視媒體廣告的份額,亦會進一步改變人們的收視習慣。 先說一下臉書今年第二季的主要財務數據,第2季純利按年上升71%至39億美元,收入則按年增長45%至93億美元。 期內廣告收入為91.6億美元,當中行動廣告佔87%,高於去年同期的84%。 目前臉書的用戶已超過20億人,而每日活躍用戶也已破13億人,未來也將會持續讓來自世界各地用戶的生活能緊密的連結在一起。

  2. 2018年3月23日 · Facebook身陷醜聞之際,海外便有人發起#deleteFacebook的行動,鼓催用戶為了保障自家的私隱而關掉Facebook的戶口。而更諷刺的是,這次行動是由已被Facebook收歸旗下的WhatsApp共同創辦人Brian Acton發起,由他來發起號召可真是非同小可。

  3. 2018年12月9日 · 她提出使用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網站的真正壞處,是用戶持續受樂觀快樂情緒侵襲,更因此形成惡性循環。 「放閃者或假裝快樂. 青年眼見同輩在社交網站放閃因此面對巨大壓力亦同樣要在社交網站帖文炫耀比較但其實他們可能都只是假裝快樂。 對青年而言,減少使用社交網站只會是天方夜譚,但又不能帖文分享真正感受,最終只產生更大的不快感。 為研究相關效應,弗雷塔斯訪問近200名大學生和進行網上問卷,發現青年與社交網站之間存在相當微妙的關係:不能使用手機只讓青年痛不欲生,但他們亦不是完全喜歡整個網上世界。 以Facebook為例,用戶都愛分享人生當中經歷的重要事項,如畢業、結婚和放假等,Facebook有如一個用戶爭相放閃的集散地。 不足兩成年青人在社交媒體表達真感受.

  4. 2012年4月13日 · 本周最受注目的科技界大事,自然是社交網絡facebook宣布斥資10億美元收購拍照應用程式Instagram的開發商。 10億美元對一家成立僅1年多的公司來說,可謂天降橫財,創辦人袋袋平安之餘,也反映出現今的科技及互聯網業界,果真是社交為上,沒有社交概念的便沒有發財的空間。 根據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所言,收購Instagram並不是facebook經常作的商業行為,對facebook而言這是重要的里程碑,「因為這是我們首次收購一家產品有這麼多用戶的企業……我們不打算有更多類似的收購。 薑餅人作為iPhone用戶多年,早知道Instagram這個程式,但正如跟成千上萬的拍攝及相片相關程式一樣,很快就會被放在手機內,久不久才會開啟一下發張照片。

  5. 2021年2月10日 · 去年一名男鋼琴老師在男同志交友平台結識「紅酒公司老闆」,繼而成為情侶。 騙徒誘騙受害人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參與一個投資項目,一個月內共轉帳1,347萬元。 當受害人一度想取回款項,但對方稱受害人有違規操作,需存入460萬才可解凍。 「殺豬盤」三大套路. 「殺豬盤」騙案涉款驚人,警方早前公布「殺豬盤」的操作方法。 「搵豬」 :利用「型男美女」相片開設帳號,包裝成「高富帥」,並尋找感情寂寞的人下手。 「養豬」 :對受害人噓寒問暖並成為戀人,再哄騙受害人透過虛假投資手機應用程式,進行「低風險高回報」。 「殺豬」 :當受害人進行大額投資後,若想取回款項,騙徒便以多個藉口拒絕並封鎖受害人。 點擊圖片放大. 如果市民想避免同類型的事件發生,又有甚麼自保方法? 警方六大防騙貼士: 1.

  6. 2021年7月13日 · 發布時間: 2021/07/13 18:32. 最後更新: 2021/07/16 09:56. 分享:. 近年,香港人喜歡講財務自由,能夠達到財務自由,已經叫人羨慕,愈年輕達到財務自由,若非含着金鎖匙出生,則反映其投資理財有道。. 所以記者問資深投資者黎永良,到底何時財自呢?. 是不是 ...

  7. 2018年11月2日 · 1. 考慮以月供股票代替儲蓄. 剛踏入職場時,窮一生強迫自己每個月買入一手股票,以當時一手股票價值1萬多元計算,佔了他的月薪7至8成。 他明白這是一個極為艱辛的儲蓄習慣,建議讀者可以「月供股票」的形式,幫助建立穩定的儲蓄習慣。 直至現時,他表示:「以股息代為支付家用,平均每月會支付5至6千元家用,完全靠股息」。 2. 以「窮」換取自由的理想. 即使每月的家用會跟隨股價浮動,但可以令母親熟悉整體經濟環境,當經濟向下時,大家需要「勒緊褲頭」,逼使她在購物前先格價,為家中更有效地建立一個健康的理財觀念。 一開始利用社交媒體來分享經驗,他指純粹以日記形式記錄給自己翻看,並當作一個興趣,沒想到後來得到讀者支持。 今年發售首部著作《戒窮》,以「早日達到擺脫窮忙,甚至達到自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