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2. 2020年5月21日 · (一) 對程度比自己高的同修不嫉妒;對程度與自己相當的同修不較勁;對程度比自己低的同修不輕毀;對所有同修的善行功德勤修隨喜。 (二) 假如還沒有辦法做到如上所說,至少要每天、乃至於時時刻刻的觀照自心,思擇自己所應做的修行-斷除嫉妒、較勁、輕毀。 加清淨中,觀待自者,謂於長時無間殷重,觀待他者,謂未受讚美令受。 已受行者,讚美令喜,恆無間作不棄捨作。 第二、加清淨。 觀待自己方面,要長時間、不間斷、認真精進的修行。 觀待他人方面,對於尚未受持善法的眾生,以讚美善行功德,令他們能信受奉行;對於已受持善法的眾生,也以讚歎鼓勵令他歡喜,讓他們對自己所受的善法能夠不間斷、不棄捨。 田清淨者,謂由彼二意樂加,能與眾多微妙果故,等同妙田。 此等是如《菩薩地》說,以釋補滿而為宣說。 第三、田清淨。

  3. 2020年8月16日 · 無伴而趣者,如《入行論》云: “ 獨生此一身,俱生諸骨肉,壞時尚各散,何況餘親友。 生時獨自生,死時還獨死,他不取苦分,何須做障親。 “ 無伴而趣向後世 ” ,即如《入行論》所說:獨自一身漂零,與生俱來的骨肉身軀,在死亡時尚且還要分離,更何況是身外的親人朋友,必定不可能 ...

  4. 入行論》這一頌從五個方面解釋佈施:佈施的物品是身體、受用、三世善根,佈施的對境是一切有情,佈施的必要是成辦自他二利,佈施的意樂是心無慳吝,佈施的作業是引發捨心。 如是若於一切所有破我所愛,數數修習施他之心,是名菩薩。 如是,若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破除了我愛執,一遍又一遍地修習奉獻他人善心的人,是名副其實的菩薩。 反之,不串習施他的善心,則是有名無實的菩薩。 《六波羅蜜多經》說:“若不利他,自受世樂,非菩薩。 如《攝波羅蜜多論》云:“此等一切是汝物,於此我無我所慢82,數數觀察此稀有,隨行正遍覺83功德,誰有此德名菩薩,難思勝士佛所說。

  5. 2021年1月7日 · 能如是,如是令彼漸種能除慳垢種子,由漸修習,自施少財,依下無貪進得中品,依中無貪進得上品。 菩薩若能這樣行持,就能讓慳吝者逐漸種下將來能調伏慳吝的種子,即讓他種下佈施的習氣。

  6. 2020年12月2日 · 入行論譬如對於少量的下劣物品心中想要佈施但是之後卻不施捨則說這是墮為餓鬼的業因。 “ 若於無上樂,至心請喚已,欺一切眾生,豈能生善趣?

  7. 2020年6月20日 · 廣論消文 150 150 頁 4 -151 頁 7 己三、除遣此中邪執 第三除遣於此邪分別者。謂有一類,以佛經說,悉應背棄生死所有一切圓滿,為錯誤事。作是念云,身受用等諸圓滿事,增上生者,皆是生死,發求此心不應道理。 日常法師開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