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聯合國今天發佈的《2022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指出,氣候危機、2019 冠狀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和世界各地增多的衝突,使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實現處於危險狀態。 聯絡我們 香港仔黃竹坑道99號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賽馬會大樓9樓901室

  2. 後疫情的旅遊復甦,很大程度上視乎業界如何適應檢疫措施或檢測要求,而在旅客流量恢復緩慢的前提下,也是重新考慮平衡旅遊業發展與當地碳排放和生態系統帶來的影響。

  3. 「認為自己不會有危險」原來是大多數人的「正常」反應。 心理學研究顯示,「正常化偏誤」 (Normalcy bias) 指人們在面臨非常態的緊急事件時,由於慣性思維,會選擇視而不見,假裝一切都正常。 例如,當地震發生時,多數人都知道應馬上避難;但由於不知道地震會有多嚴重,故此地震逐漸加大時,還是覺得「應該要停了吧! 我不會有事吧! 」,因而輕忽危險,繼續坐著,最後錯失避難機會。 (圖片來源: capfredf.wordpress) 此外,我們亦發現大部分香港人的準備,多為簡單的一次性預防措施,例如在颱風來臨前張貼膠紙在窗上、或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保持個人衞生等。 這些固然有效,可是覆蓋面單一,難以預防較複雜的災難情景(例如:一旦玻璃窗真的破裂後,該如何應對)。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0年8月25日 · 90年代初,綠色和平與一批科學家合作研發環保製冷劑 「Greenfreeze」,全球至今已生產超過7億部採用有關技術的環保雪櫃,推算為地球減少9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上班一族. 低碳交通,北極保平安. 每天返工放工塞車,都似「踏上這無盡旅途」? 盡可能減少駕駛私家車,改為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甚至走路、踏單車,都能讓您放輕碳足印的沉重,而且多間國際油公司一直對北極石油蘊藏虎視眈眈,減少消耗汽油能讓您我從絕地邊緣拯救極地。 26°C Never Bother Me Anyway. 從毒熱陽光逃進冷氣房,總算可倒抽一口涼氣,但您真的需要「雪房」嗎? 不少大商場將冷氣幅度視為品味、舒適的象徵,其實25.5°C左右已足以讓您涼快兼節能,就像我們的辦公室也坐言起行,運轉冷氣時保持26°C! 紙!

  6. blog Preparedness training trainingCMECPD CUHKCCOUC policybriefs HKCEM dpriemt You are here 首頁 相關文章 "seminar" 2021 26 May 2021 網上講座:預防及應對災難之「Fact Check你要識!」 隨着網絡及各類新媒體普及,市民每天於不同的平台上接收 ...

  7.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李國棟醫生說:「香港作為全球旅客的熱門旅遊地點,有可能受伊波拉疫情影響。 正如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博士強調,管理現時伊波拉病毒威脅最重要是不要自滿。

  8. 1. 回家後: 入屋後第一件事: 先洗手! 洗手後,最理想是立即洗澡,但最少也要立刻換上清潔的衣服。 2. 處理U型聚水器和廁所. 沖廁前蓋上廁板蓋. 每星期一次或以上,在家中所有地台去水口位置注入兩大杯水. 3. 如漂白水不足. 使用普通清潔劑和肥皂,甚至只用清水,抹掉傢俬或地面上的塵埃和污垢,因「塵埃污垢」能令細菌容易積聚。 每次清潔完都要抹乾,並保持室內乾爽及空氣流通. 4. 如「消毒殺菌」成份洗手液及酒精搓手液不足. 5. 如口罩不足. 經常洗手和減少手部觸摸公共物件. 除了以上防疫貼士,分間樓宇單位居民在疫情持續下,面對家庭照顧和收入減少等壓力增加,有機會出現情緒困擾;早前有調查更指逾7成受訪劏房照顧者出現抑鬱情緒,甚至會有輕生念頭,社會大眾宜多關注 [8] 。 參考資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