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香港研究協會於2018年10月以電話調查方式訪問了1,130位市民當中有46受訪者表示反對明日大嶼人工島計劃 [141];而突破機構於2018年10月至12月期間亦以問卷方式作青少年對明日大嶼研究」,調查發現七百多位受訪者中78.1%受訪者反對該

  3. 明日大嶼願景 (英語: Lantau Tomorrow Vision ),簡稱「明日大嶼」是前任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林鄭月娥 在 2018年度施政報告 中提出的 大嶼山 發展計劃。 施政報告指出,「明日大嶼」將是未來二、三十年香港的長遠發展願景,項目計劃在 交椅洲 和 喜靈洲 附近分階段填海興建人工島,填海面積達1,700公頃。 除人工島填海外,「明日大嶼願景」亦包括北大嶼山周邊水域的近岸填海工程、興建策略性交通基建及升級現有道路基建等工程 [1] [2] 。 沿革. 早期研究(港英時期):北大嶼人工島. 「明日大嶼願景」可追朔至早年由 港英政府 提出的多項大嶼山發展計劃。

    • 土地供应
    • 房屋供应
    • 经济社会效益
    • 交通基建
    • 计划成本
    • 填海原料供应
    • 气候变化
    • 环境问题
    • 人口预测
    • 公众参与

    政府表示,中部水域人工岛的填海工程可满足香港中长期的土地供应需求。大面积已平整待土地,比起零碎的棕地和改划地等选项,可较容易作长远规划。 人工岛可作为继中区及九龙东之后,香港第三个核心商业区,提供约400万平方米商业/写字楼的楼面总面积 。民间土地资源专家组任宪邦指出,按照香港2030+的推算,2041年香港商业核心区甲级写字楼只短缺106万平方米,但东大屿人工岛规划的商业楼面面积却达400万平方米,亦未计算东涌新市镇拓展及机场北商业区项目等所新增的商业楼面面积,此需求需要大幅增加香港和广东省GDP才可达成。 政府又指,新增的土地储备,可让现时市区的稠密人口分散,重置旧区人口,以加快落实旧区重建。现时香港正面临较严重的私人楼宇老化问题。据统计,至2046年,楼龄为70年或以上的私人住宅单位将...

    时任发展局局长黄伟纶指出,“明日大屿”首阶段位于交椅洲的填海工程完成后,能提供15至26万单位,其中七成(即10万5千至18万2千个单位)为公营房屋,最终整个项目能兴建26至40万个住宅单位,可容纳70至110万人。 香港黄金五十创办人林奋强撰文表示,目前本港公营房屋供应落后,且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仅依靠依赖改划、重建等“饼碎”建屋充饥,难以持久。香港急须重启大规模填海,一次过提供大片平坦的可发展用地,明显是更具成本效益的选项。 香港大学房地产及建设系系主任兼讲座教授邹广荣指出,人工岛可提供大量公屋,包括绿置居、居屋、港人首置上车盘等,资助合资格的市民尽快上车,同时为库房提供收入。管大量公屋不涉现金收益,但其经济效益等同建私楼土地,并兼具其他社会功能,如缩减轮候公屋年期,减低㓥房需求,至令低收...

    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演辞中表示,大屿山是香港面积最大的岛屿,香港国际机场坐落于此,是香港通往世界各地的大门,配合港珠澳大桥,香港与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交通将更为便捷。大屿山可成为通往世界和连接其它大湾区城市的“双门户” 。“明日大屿愿景”可透过兴建新的主要运输走廊,连接屯门沿海地带、北大屿山、中部水域人工岛和港岛北传统商业中心,从而拉近赤鱲角机场与香港岛的距离,巩固大屿山的“双门户”角色,有助新界西部经济走廊的形成。而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上的商业发展项目,连同机场三跑道系统、南货运区高增值物流中心、航天城发展项目、亚洲博览馆及其二期发展,将使大屿山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以至全世界的“机场城市”,巩固提升香港国际商业中心地位。 中部水域人工岛将具地理优势,由新的运输系统连接中上环和大屿山本岛...

    交椅洲人工岛位于香港岛西面,大屿山及新界西北的东南方,处于十分重要策略性位置。计划中所提供的全新运输走廊,可连接港岛北、大屿山和屯门沿海一带,配合人工岛发展,同时加强新界西北的运输容量。 影子长策会成员龙子维表示,香港整个规划格局呈“北居住、南工作”的形态,连接人工岛的交通路段甚有机会成为樽颈,此乃孤悬的人工岛树立于核心商业区,无视工作地点与居住人口失衡问题,必然会出现的交通规划难题。 守护大屿联盟亦表示,如“明日大屿”最终新增人口达到估算上限的110万,以劳动人口60%计算,即有66万的工作人口,但东大屿人工岛新增工作职位未能完全达致原区就业,大量跨区工作人口已使东大屿人工岛本来就有连接市区的庞大需要。而且连接人工岛的道路,不论以高架道路或海底隧道方式兴建,均需克服不同的技术条件,预计建设...

    2019年3月19日,政府表示按2018年9月价格,“明日大屿”首阶段工程总造价初步粗略估算约为6,240亿港元,其中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和基建工程造价约为2,560亿元。除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外,工程总造价还包括其它近岸填海工程、屯门内河码头发展以及若干道路和铁路工程,而上述工程总造价未包括馀下的700公顷填海 。6240亿元成本会分10至15年摊分,即每年约400至500亿元 。至于全新运输走廊的总工程造价,则约为港币2,730亿元 。政府亦表示,由于近年的土木工程招标价格指数有所下跌,而完成研究后能推算出较准确的成本数字,亦有可能减低整个工程支出 。 不少金融和工程界人士俱曾表示明日大屿计划可透过实施多种财务方案,辅以卖地收入等,令财务上切实可行。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谭楚翘认为,2...

    传真社于2018年10月22日报导,由于近年中国大陆限制填海用海砂出口,如广西钦州的海砂售价已上升至每立方米110港元,而船运海砂来港的费用约为每吨11美元。“明日大屿”计划填海造地1,700公顷,按三跑填海650公顷需1亿立方米填料推算,将需要2.6亿立方米填料。以现时钦州海砂的市价及运输费推算,买砂已需要212亿至331亿港元,连同267亿运费,明日大屿填海单是购入填料,未计通胀,已需要480亿至598.9亿港元。守护大屿联盟亦指出,使用建筑废料作填料有不少限制,如需顾及特定的尺寸要求和配合土地用途的理想沉降速度。 香港建筑业物料联会行政总裁甯汉崇于2018年10月2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传真社用了价格较高的河砂而非海砂计算。填海主材料的海砂现时价格约为每吨100港元,如落实整个填海1,7...

    前天文台台长林超英表示,气候暖化使超强台风增多,人工岛难以抵挡极端天气,提高风暴潮风险,而东大屿都会位处海中心深水位置,必须设计针对10米以上高度涌浪的防御工程,才能避免出现超强台风山竹袭港时杏花邨及海怡半岛的受灾情况。林超英认为,如果填海建人工岛忽视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水上升,只参照目前标准,则将来在人工岛上出现威尼斯一样的海水淹浸是科学上可预期的事。刘康认为,此位于东大屿海域的人工岛,有机会沉,亦有机会有海浪侵袭,批评政府罔顾香港人安全,违反效益 。 土木工程顾问公司奥雅纳董事刘伟棠则表示,当台风或热带气旋在香港以外形成并掠过香港时,在海面会产生巨浪,产生的巨浪可从较远的海面涌入本港水域。由于大部分台风是由香港南面从东至西掠过,涌浪会由东面、东南面涌入香港水域,东面来的涌浪会被香港岛和南丫岛...

    政府表示,选择在中部水域填海,是因为考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中部水域的海洋自然生态敏感度相对较低。而“明日大屿”工程开展前,亦将进行详尽的环境影响评估,估计需时18个月,连同工程研究的其他工作,据政府现时预算,约需时4年完成,环境影响评估将宏观地评该填海工程对生态、水流、水质、噪音及空气质素等的影响,还会检视相关运输网络和土地用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例如交通噪音、废气排放和废物管理等。 如确认相关工程对环境有不利影响,则继续研究是否有合理的缓解或补偿措施。 香港合资格环保专业人员学会副主席张振明表示,香港构思大型项目时,其实考虑也很全面,不单只会研究工程设计,也会顾及环境保育。 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会长、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副会长梁广灏指出,政府每做一项大型工程,必定会进行详尽的环评。环评...

    根据统计处在2012年所作的人口推算, 本港人口将会由2018年的约744.89万人,增加至2043年年中822万的峰值,随后便会掉头下降;但“明日大屿愿景”最多可容纳110万人居住,即使在人口高峰期,亦将多出近33万人的容量。不少工程界人士因此质疑明日大屿的必要性。时任立法会议员范国威和郭家麒质疑填海造地后的住宅以新移民人口为主,而社会亦应讨论是否要继续接受无上限的中国大陆人口涌入香港。 2020年9月,统计处更新了香港未来50年的人口推算数字,以2019年年中人口为基准,估计本港人口将由751万,增至2041年年中811万的顶峰,之后回落至2069年年中的735万 ,而统计处在2021年2月的最新数字更显示,2020年香港除了净移出人口数字急升,更出现自1961年以来首次负人口自然增长 ...

    由2016年政府开始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和策略”公众参与活动,以至2018年中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公众参与活动,谘询文件俱表示中部水域人工岛的填海范围为1000公顷。但于2018年8月7日,“团结香港基金”发表了“跳出框框,想像未来—‘强化东大屿都会’计划研究报告”,该报告建议在“香港2030+”的基础上,把东大屿都会的发展规模提升至2200公顷。而在“明日大屿”中,政府把东大屿都会的填海面积增加至1700公顷,而部份建议填海位置跟团结香港基金的方案有不少相同之处。守护大屿联盟认为,此举反映香港有另外的权力核心在影响政府施政;而林郑月娥则强调双方“无夹过”,称有参考所有智库的报告。长春社亦认为,在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未完成最终报告前就展开填海研究,是不尊重民间声音。本土研究...

  4. 反對意見. 社民連 形容建設北部都會區為超級世紀工程涉及長時間及香港三分一人口和土地或需動用兆計的資金卻未有經過社會討論政府亦未公開其研究方法數據可行性評估等資料。. 社民連又指政府同時推進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 ...

  5. 2015年10月23日汲水門大橋封閉事件是指連接香港 荃灣區 馬灣及大嶼山的汲水門大橋於當日受下方汲水門航道上的躉船撞擊影響為安全計而須封閉作緊急檢查的事件事件導致大嶼山及香港國際機場對外陸路交通中斷航空

  6. 2018年10月特首林鄭月娥在2018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願景》,落實東大嶼都會填海計劃。 整個發展計劃包括在 交椅洲 和 喜靈洲 對開水域分階段填海,建立規模達1700公頃 人工島 ,到2032年預料可興建26至40萬個單位,當中7成為公營房屋,可供70至110萬 ...

  7. 在反對 明日大嶼願景 行動中,馮小燕是 守護大嶼聯盟 的義工,代表該組織舉辦社區導賞、向大眾介紹文化歷史保育等。 地區工作/經歷. 早年經歷. 馮小燕早年居住在 廣東 農村,後來移居至 香港 東涌 生活。 2011年起於議會及社區工作,自2015年起成為「守護大嶼聯盟」義工。 [2] 政治主張. 馮小燕倡議以「社區自救」為本,鼓勵居民自發、帶動社區經濟、開創社區報、培訓地區工作者、共享社區耕種等。 [2] 參與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4月7日,「 風雲計劃 」的發起人 戴耀廷 於離島區發起「社區民主毅行」,參與者包括居住在東涌的馮小燕,她表示會考慮以獨立身份參與年底的區議會選舉,並開展社區工作。 [3] 在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中,以二百四十票之差敗於鄉事派余漢坤。 歷屆選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