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1日 · 林順才. 現職:安聯人壽總經理. 學歷:香港大學數學系學士、美國精算協會正精算師執照. 經歷: AXA國衛人壽香港副總經理. AXA國衛人壽臺灣財務長及營運長. ING安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與業務長. 國際紐約人壽執行長與總經理. 在監理機關調整政策以接軌國際及強化保險公司體質,並致力於將保險回歸保障本質的情況下,二 二 年安聯人壽將以投資型商品及健康險雙核心發展,並結合數位轉型壯大業務團隊。 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才認為,二 一九年是變化很大的一年,內在因素有監理機關希望業界開始準備接軌二 二五年的IFRS 17,因而有一些新的監理措施上路,比如針對商品面的相關規定,希望保險公司在財務面能夠比較健全,因而對於商品銷售面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2. 2024年1月1日 · 166. 0. 時序推移,告別充滿挑戰的2023年,儘管美國聯準會升息的態度仍舊影響全球經濟,保險公司卻仍在營運路上看見在來年新機運。 2024年,安聯人壽總經理順才將帶領團隊迎向變革,乘著洶湧卻充滿機會的浪潮,開創屬於安聯人壽的「保險新世紀」。 對2023年臺灣保險業的表現,順才開門見山的表示:2023年是人壽保險業充滿挑戰的一年。 對壽險業來說,最大的挑戰依然是美國快速升息所帶來的影響,由於整體環境利率調升快速,客戶更傾向選擇將本金放在銀行進行定存,或是購買穩定保守的債券,此一理財態度的改變,排擠了壽險業的保費收入,其中又以「儲蓄型保險」和「投資型保險」影響最鉅。

  3. 2021年1月1日 · 892. 0. 經歷新冠疫情及許多政策及法規的調整對臺灣保險業造成了不小動盪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才認為臺灣保險業將因此迎來一些永久性的改變唯有重塑自身的價值並與科技結合才能穩中求勝波瀾不驚。 2020年席捲全世界的新冠疫情,就像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風暴,對各國有著深淺不一的影響,林順才表示臺灣的狀況相對而言好很多,確診人數比例比他國來的低,更沒有嚴重到像部分國家需要有封城的舉措,但仍然還是有些許影響。 除了疫情影響之外,政策與法規的調整對保險業的影響也相當深遠。

  4. 2023年1月1日 · 2022年對臺灣保險業來說,挑戰相當艱鉅。 安聯人壽總經理順才表示,其實近3年來因為疫情緣故,保險業的表現普遍不佳,而2022年因為受到投資環境與美元利率調升等影響,經營上比起2021年又更加困難。 順才表示,為了應對市場趨勢與環境挑戰,安聯人壽鎖定目標市場,發展模組化的商品組合,並透過優秀的數位力發展與相配套的夥伴訓練,達到提升公司整體績效與品牌形象的效果。 同時在疫情下也幫助內外勤員工兼顧家庭、事業與個人健康,成為「Happy staff, happy customer」的幸福企業。 掌握新年度發展機會——健康保障與退休市場.

  5. 2019年10月1日 · 這是否意味著未來人工智慧將替代人類的工作? 潘顏凱對此表示否定,他認為,人真正被機器代替的時期發生在一百多年前,如汽車代替了步行。 當前人們所擔心的「人會被人工智慧替代」,正確的理解應該是「人的一部分工作轉移到人工智慧上」,人工智慧出現的主要目標是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以及提高人們的投資回報率。 人工智慧對保險業的正面影響. 保險可以與AI技術融合建立「大腦」,讓工作流程自動化,包括理賠處理、檔案數位化、承保、保險諮詢和客戶資訊獲取等。 過去的自動化是依靠人類操作的自動化,而人工智慧則能讓機器人代替人類做重複性的工作。 比如財務部門的財務單據、業務部門的業務訂單等,這些重複性工作會大量佔用我們與客戶溝通的時間,如果把這些重複性工作交給人工智慧來做,時間就能節省出來,用來與客戶進行深度溝通。

  6. 2023年10月1日 · 林瑞雲從街頭問卷以及在大賣場擺攤的店頭行銷模式中做出了興趣在經營這些陌生客戶時她強調絕對不能讓對方覺得被強迫做決定或是被銷售在客戶深知你是不會一定要別人成交的業務員才會放心為你做轉介紹然而業務員還是會有一定的業績壓力林瑞雲的作法是透過客戶服務的方式來助力銷售但她也提醒服務最好單純不要在送禮的過程夾帶商品介紹否則服務的初心也會變調。 談及送禮的選項,林瑞雲笑著表示自己是個愛吃的人,她認為要排隊的美食往往是客戶比較吃不到的東西,不僅心意十足,而且也不會過於貴重而讓人感到壓力;而VIP客戶她則會每年送一隻當年度生肖的琉璃動物,在客戶蒐集到的生肖愈來愈多,就會開始期待集滿十二生肖,甚至開始期待林瑞雲的聯繫,自然就會成為她的忠實客戶。

  7. 2019年11月1日 · 黃俊文業務漫談. - 2019 年 11 月 1 日. 0. 5487. 鑑於黃俊文副社長過往在壽險行業長達三十八年的經歷其在業務線上之所見所聞所為之經驗藉由本專欄分享心態建立現況趨勢組織發展展業技巧從業體悟等都化為文字給第一線的從業人員與團隊領導人參考。 公司的一場演講會上,我分享了一則案例。 這個案例多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影響著我,我也曾在過去諸多演講或訓練課程用它來與大家共勉。 只是這次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案例中的當事人她當天也坐在會場裡聽課,讓我格外激動,我邊述說著整個案例的內容,邊看著所有聽講者臉上散發出驚嘆認同的神情,而她坐在台下有些靦腆又些許驕傲地對著我點頭,頓時腦海中拉回十多年前我還在彰化地區擔任區部長時的場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