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1日 · 在教育部體育署日前公布的2021年運動現況調查報告中,可以發現臺灣參與運動人口比例達80.2%,規律運動(每週運動3次以上、每次運動達30分鐘以上;運動時會流汗也會喘)人口比例則有33.9%,和2020年相比成長0.9%,且自2014年起連續8年穩定維持

  2. 2019年8月1日 · 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教授研究發現,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每天運動十五分鐘(每週約九十分鐘)可以延長三年壽命。 身體活動不足亦會提高罹患乳癌、大腸癌、糖尿病與心臟疾病的機率。

  3. 2021年3月1日 · 雖然2020年上半年由於疫情關係,許多運動場所受到管制及限制,不過下半年在臺灣疫情逐漸趨緩下,各大場所開始解封、鬆綁,此外政府還發行了400萬份的「動滋券」,供民眾使用,以響應防疫新生活。 現代人生活緊湊繁忙,許多人因工作關係或未養成運動習慣,而造成諸多健康隱憂,建議民眾可利用假日或是較不繁忙的時間,選擇一項最適合自己的運動,在有限的時間中「動一下」,維持身體機能及體能。 另外,許多健康風險發生時,往往措手不及,因此若能及早配置相關風險保障,如醫療險、長照險等險種,能讓我們在面臨風險的人生當中,增添一份安心。

  4. 2018年7月1日 · 依據教育部二 一六年的調查結果,發現臺灣13 歲以上從事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運動強度達到會流汗且會喘之規律運動比率,已從二 六年的18.8%,提升至二 一六年的33%,然而還有很大部分的民眾仍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 每週運動九十分鐘(平均每天十五分鐘)的民眾,與沒運動的民眾相較,降低14%總死亡率、10%癌症死亡率,以及20%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壽命也相對延長三年。 活動量不足不僅嚴重衝擊個人健康,也增加醫療支出與社會成本,造成政府與民眾重大的負擔,民眾應多進行規律運動提高活動量,來維持身體健康。

  5. 2021年11月1日 · 12325. 抗壓韌性的訓練中,我們出現負面情緒的第一步驟就是解決問題。 當我們面臨低潮狀況時,第一步,就是要認知到這是負面情緒。 然後採取一些讓自己心情變好的方法,刺激體內的血清素與多巴胺、腦內啡,就能有效終止負面情緒反芻。 ⠀⠀⠀市面上,有一些勵志書籍會將負面情緒當作毒蛇猛獸,避之唯恐不及。 但不論是人生還是工作,本來就是有時順境,有時逆境,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的存在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 在本次的抗壓韌性訓練中,我們若面對失敗和困難後出現負面情緒時,都應該接受這些情緒,而不是忽略或壓抑它們。

  6. 2023年11月1日 · 網路訂購:保險行銷網 https://shop.advisers.com.tw 電話訂購:台北 (02)2792-8557|台中 (04)2254-8325|高雄 (07)222-3096 門市訂購:台北門市(台北市行愛路78巷28號2樓之1)|台中門市(台中市市政北二路282號5樓之7)|高雄門市(高雄市民生一路56號21樓

  7. 2022年12月1日 · 在我過往帶領團隊的經驗中,最常看到或聽過業務員有類似下述的「退守」想法。. 例如,表達「暫時」不出席早會,認為這樣既不會有太大影響,還可以讓自己得到一些「喘息的空間」;然而其實早會是業務員跟業務團隊最緊密接觸的時段,不出席代表著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