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波罗的海三国是指位于 波罗的海 沿岸的 爱沙尼亚 、 拉脱维亚 、 立陶宛 ,三国总面积17.40万平方公里,其中 立陶宛 6.52万平方公里, 拉脱维亚 6.37万平方公里, 爱沙尼亚 4.51万平方公里。 [1] 波罗的海三国均已加入 欧盟 、 欧元区 、 申根区 和 北约 ,虽然均地处波罗的海东岸,但就资源力而言,各有其特点。 中文名. 波罗的海三国. 外文名. Three Baltic States. 所属洲. 欧洲. 首 都. 维尔纽斯、里加、塔林. 主要城市. 考纳斯道加、瓦皮尔斯、塔尔图. 官方语言. 爱沙尼亚语 、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 人口数量. 615万(2016年) 人口密度. 35.3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 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

  2. 0. 波罗的海Baltic Sea),是世界上 盐度 最低的海,位于 北欧 。 波罗的海长1600多公里,平均宽度190公里,面积42万 平方公里 ,总 贮水量 达2.3万 立方千米 ,是 地球 上最大的 半咸水 水域,水深一般为70–100米,平均深度为55米,最深处哥特兰沟深459米。 [1-2] 中文名. 波罗的海. 外文名. Baltic Sea. 面 积. 420000 km². 平均深度. 55米. 最深处. 哥特兰沟(459米) 海水温度. 夏9℃—20℃;冬-1.1℃—10.3℃. 沿岸国家. 瑞典 、 俄罗斯 、 丹麦 、 德国 等.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理位置. 北欧. 东欧. 目录. 1 得名由来. 2 地理位置. 3 构造形成. 4 气候特征.

  3. 波罗的海之路( 爱沙尼亚语 :Balti kett、 拉脱维亚语 :Baltijas ceļš、 立陶宛语 :Baltijos kelias)是发生于1989年8月23日的一次和平示威。 大约有200万人加入这场活动他们手牵手组成一个长度超过600公里的人链穿过 波罗的海三国 ( 爱沙尼亚 、 拉脱维亚 和 立陶宛 )。 这一示威是为了希望世界能够关心三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在1939年8月23日 苏联 和 纳粹德国 秘密签订的《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中,该三国被苏联占领。 该示威也是 波罗的海 三国追求脱离苏联、各自独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1] 此事件场景震撼、牵动情绪,在国内外均大收宣传之效。

  4. 1 内容简介. 2 图书目录.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在日本擁有百萬讀者,並曾掀起魔幻風潮的梨木香步,把真假莫辨的奇想敘事風融入遊記中,比如住進百年歷史的「鬧鬼」旅店、森林裡遇見用昆蟲「治病」的老爹… 使得「梨木式」遊記就是讓人越讀越想讀。 從尋覓候鳥蹤影、探訪野生動植物,到對城市與國家歷史、庶民生活的真情實寫,深刻觸動旅人的心靈之餘,充分展現對大自然的關懷高度,並反省人為污染的環保議題,字裡行間的批判聲響鏗鏘有力。 日本文學獎常勝軍的梨木香步,以淡雅、感性又充滿溫度的語調,訴說旅行九天的所見所聞,一路上遇見的人物、動植物、風土民情與大自然彷彿就在眼前。 图书目录. 播报. 编辑. 推薦序 掐住心魂的旅行心靈工藝 文.夏曼.藍波安. 彩圖頁 攝影.木寺紀雄.

  5. Gulf of Bothnia. 地理位置. 波罗的海北部. 面 积. 117000 km². 沿岸国家. 瑞典、芬兰. 最深处. 295米(965英尺) 平均深度. 约60米(200英尺) 目录. 1 湾里简介. 2 主要港口. 3 自然气候. 4 经济活动. 湾里简介. 播报. 编辑. 波的尼亚湾. 有翁厄曼(ngerman)河、于默(Ume)河、吕勒(Lule)河、托尔讷(Torne)河、凯米(Kemi)河和奥卢(Oulu)河注入。 湾内多小岛,不利于航行。 主要港口有芬兰的波里(Pori)、瓦萨(Vaasa)和奥卢;瑞典的吕勒奥(Lulea)、海讷桑德(Harnosand)、松兹瓦尔(Sundsvall)和 耶夫勒 (Gavle)。 沿岸有许多锯木厂。

  6.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英文全称为The Bal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uncil,简称BIMCO,是一个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国际航运组织。 作为一个知名的航运非政府组织(NGO),BIMCO与其他海运组织联系非常紧密,在诸多联合国机构中担任观察员,如 国际海事组织 (IMO)、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ECOSOC)及 国际商会 (ICC)等。 同时,BIMCO与欧盟、美国及亚洲的海运管理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利益方之间也始终保持着密切的沟通。 BIMCO已有120个成员国,2500多个会员,其中955个船东会员、1413家船舶代理和经纪会员、46家保险公司和保赔协会会员和94家其他航运组织会员。

  7. 波罗的海原甲藻. 拉丁学名. Prorocentrum Ehrenberg. 界. 蓝藻界. 分布区域. 沿海. 目录. 1 简介. 2 主要结果如下. 简介. 播报. 编辑. 沿海频繁出现原甲藻(Prorocentrum Ehrenberg) 赤潮 ,有时伴随其它赤潮生物形成双相赤潮。 本研究通过赤潮区现场监测数据和历史资料的对比和综合分析,探讨原甲藻属的分类及福建沿海原甲藻赤潮爆发的特点、机理和主要赤潮生物-东海原甲藻的生态习性。 主要结果如下. 播报. 编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