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Woofer Ten.活化廳, Yau Ma Tei. 12,578 個讚好 · 53 次簽到. 「藝術活化社區」又或「社區活化藝術」的實驗平台.

  3. 活化廳 是一個由十多位本地文化 藝術 工作者共同營運的 藝術 組織,期望以持續性的對話建立一個「 藝術 /社區」彼此活化的平台。. 置身於上海街,一個充滿本土特色 卻又面對變遷的社區, 活化廳 期望試驗一種建立在生活關係的「 社區 / 藝術 」,並藉著 ...

  4. 2012年1月13日 · 上海街視藝空間「活化廳」,是由十多位本地藝術工作者營運的非牟利藝術組織,是一個與街坊互動的藝術平台。 簡單點說,活化廳等於社區中心+藝術空間,歡迎街坊得閒來坐坐,又不定期舉行藝術展覽。

    • 活化廳 地址1
    • 活化廳 地址2
    • 活化廳 地址3
    • 活化廳 地址4
    • 活化廳 地址5
  5. 主頁. 活動及影片. 香港文物探知館位處九龍公園,前身是威菲路軍營S61及S62座,兩座營房相信始建於一八九〇年代末。 一九六七年,軍營逐步移交政府作文娛康樂用途,一九七〇年發展成為九龍公園。 一九八三年至一九九八年間,該兩座建築物用作香港歷史博物館的臨時館址。 二〇〇三年,建築物交予古物古蹟辦事處進行修復,至二〇〇五年成為香港文物探知館,用以進行文物宣傳及教育活動。 香港文物探知館自二〇〇五年十月起已對外開放,主要設施包括常設展覽廳、專題展覽廳、演講廳、教育活動室及參考圖書館等。 如欲進一步了解香港文物探知館的歷史、建築特色和修復過程,可詳閱 香港文物探知館單張 或參加 「活化後的前威菲路軍營」導賞團 。 免費入場.

    • 「外來者」用藝術與街坊對話
    • 找出社區藝術的突破位
    • 以故事作引 點燃街坊回憶
    • 果欄哥哥、80歲婆婆、年輕設計師
    • 讓更多人成為「主動的創作者」

    「做社區藝術是想做一些會觸動人的東西,向街坊釋出善意。做馬屎埔主題展覽《推土機前種招》時,有街坊入來罵我們,但肯來罵就好,有對話!他們說我們平日好人好者,又築椅又借傘,但我們卻辦展覽幫『租霸』。後來我們做了兩件事,搞電影放映、音樂會,又搞免費馬屎埔一日遊讓街坊參加,雖然天氣不好,都有46人報名。」行為藝術家兼碧波押策展人三木笑說。 《推土機前種招》展覽,除了用展品訴說馬屎埔居民被逼遷的故事,又請街坊到東北郊遊,親身了解居民苦況。他們舉辦的種子炸彈工作坊,教街坊將不同果樹的種子放在泥裏,再用葉包好製成「炸彈」,丟到新界廢棄的農地。「有街坊話,咁都係藝術?我就話,係呀。街坊於是帶齊一家大小來參與。」藝術並不總是離地萬丈,有時更可拉近人的距離,讓人會心微笑。但油麻地上海街一帶在許多人看來,也許是個...

    曾參選油麻地區議會選舉,亦曾擔任議員助理的歐陽東(阿東),過去多次在示威中脫衣,用裸體諷刺「赤裸裸的暴政」,將行為藝術元素帶入社運。阿東在碧波押擔任三木的助手,工作已有幾個星期,他認同三木的看法,指出前人「活化廳」與「碧波押」的分別:「活化廳感覺親切點,多點面向社區,我們可能斷了街坊的關係,需要重新做起。三木堅持我們所做的要有藝術性,而藝術與社區兩者要有平衡,社區和藝術有結連亦有矛盾的地方,這要看看藝術家能否找到兩者間的突破位,好像在上海街路牌間加塊板種花,做張椅給街坊坐。」 活化廳在上海街營運近4年,其後又佔據空間近1年,直至藝發局作出警告,活化廳的藝術家才肯退場。阿東經常強調,作為外來者的碧波押,需要找到突破位。活化廳時期,黃乃忠師傅做了兩年駐場花牌藝術家,教授傳統及微型花牌工坊。「做花...

    今年7月至8月,碧波押舉辦《在時間的經緯重遇—雄仔叔叔的故事和王建衡的畫》展覽,畫家王建衡以雄仔叔叔的故事為藍本,畫出小人物的故事。展覽期間,王建衡亦收集街坊的故事,作畫送贈街坊,而人稱「雄仔叔叔」的阮志雄則不忘發揮他的講古才能,在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五的晚上到碧波押講故事。雄仔叔叔是CCCD的幹事成員,講了故事20年,經常在街頭擔張凳仔,手腳並用,將虛幻與現實交織在一起,編出舊時代的美夢。「我的故事靈感大多來自生活,一件事牽連着另一件事。別人覺得不重要的事,我覺得是生活的一部分,於是我將生活小事分享出來,令聽眾有所迴響,引起共鳴。講故事是我與觀眾的感情交流。」一頭灰白髮的雄仔叔叔說。 8月26日的晚上,有幾個夾band的四、五十歲的男人,剛剛在碧波押唱完經典金曲,喝着紅酒休息。雄仔叔叔見場內多...

    那晚,一頭金髮、穿白色T-Shirt的果欄哥哥手舞足蹈,手執紅酒樽當作咪高峰,開懷大聲唱出披頭四的歌。三木有天到果欄拾紙皮作創作之用,認識了這位果欄哥哥,他不但給予大量紙皮,還參與六四滾動街頭劇場《碧街事變》的演出。街頭劇以1989年的剪報和油麻地街坊的口述故事出發,用行動劇形式在油麻地街頭重演六四騷亂。 問果欄哥哥是否喜歡來碧波押參與活動,沉默寡言的他向三木打一打眼色,笑笑口說:「我來是找他(三木)的,你話熟不熟呢?我每天都會來坐,他們跟街坊都曾幫我搞生日會的!」果欄哥哥晚上到果欄搬貨,白天沒事做時會來碧波押與三木和街坊聊天、飲酒,有時會參與民間音樂會。 講古會開始前,一位年約七、八十歲婆婆慢慢將零食放在門前的藤籃,藤籃上貼有「自由訂價」的牌。她叫Fred媽,在活化廳時期已常來坐坐,認識活...

    莫昭如參與社區藝術近40多年,2004年與好友成立CCCD,通過籌組戲劇、舞蹈等工作坊,讓外勞、少數族裔及殘疾人士通過創作充權(empower),促進對話以達致社會共融。「在社會上,人人都是被動的消費者(passive consumer),一回到家便看電視。我希望更多人能成為主動的創作者(active creator)。康文署經常花很多錢推廣藝術,做出來的是消費品,而並非教人去做藝術。」 為什麼要教人一起做藝術?莫昭如說:「英文的community是一個字,中文可以是『社區』或『社群』。社區或社群藝術不是一個年輕人帶着相機去影一個社區,當然這行為有社區性,但社群藝術更重要的是,令被他拍攝的人自己拿起相機,去影他的東西,令參與者掌握藝術創作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去認識自己的社區,爭取自己應有的東...

  6. 2023年5月29日 · 地址: 何文田亞皆老街139-147號 開放時間: 星期二、三、五至日上午 10:00 – 下午 6:00 星期一、四及公眾假期休館 入場費: 全免

  7. 地址: 香港中環堅尼地道42A號 總樓面面積: 約 737 平方米 用地面積:: 約 720 平方米 建成年份: 1900年代初 評級: 一級歷史建築 用地範圍: 按此下載 可供考慮用途*: 食肆 教育設施 展覽或會議廳 郊野學習/教育/遊客中心 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