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語言歧視問題在台灣存在已久,需要朝平等方向發展,以增進族群間的和諧與尊重,因此好的語言政策也是社會安定的 石。 但政府相關部會包括負責客語復甦的客委會和教育部,長期以來面對這個問題,就沒有好好認真下功夫解決,以致於社會經常為這個議題 ...

  2. 2003年10月1日 · 當某語言社群為其瀕危的語言尋求援助時, 語言專家應當而且必須提供以 下的支援:規畫、施行、評估、及專業訓練。簡而言之, 語言專 家應當在語言復興的所有過程中參與。

  3. 2013年9月24日 · 「騜降臨! 」「新警察來了! 」網路語言不斷推陳出新,國內外網友創意無限,不少嶄新字詞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例如「騜」代表「馬皇(指馬英九)」、「新警察」指的則是某領域中的新人。 網路「宅神」、魔戒譯者朱學恒則分析,台灣網路用語就像暗號,「不是這一國的就不懂」。 繼「囧」字紅遍網路後,中國網路近期被原意為「光明」的「烎(ㄧㄣ)」字盤據,還被賦予「霸氣」、「彪悍」、「勇猛」等意,連帶產生許多流行語,例如「男人,重要的不是帥,是烎! 」也有不少網友認為「烎」代表的是「正義感、良心、責任」,「是路見不平的一種吼叫」。 美女叫表特 就可是笑話. 相較於中國網友的古字新解,台灣的許多網路用字則都由日本動漫畫、人名、新聞或網路事件、諧音或縮寫而來,還有說不出口的髒話。

  4. 我曾經在美國遇過 "有種族歧視主義的美國人" ,要求英語不流利的墨西哥新移民講 "美語",卻反遭周遭美國人們群起圍剿糾正他 -- 那個語言是英語而不是美語, 而英語也不是本土語言,是英國移民帶來的語言 .....

  5. 對此,包正豪說,剛剛看了有關《甲婦》一文是否應該選入國文課本的一些「討論」,感慨萬千。 一些看似雄辯滔滔的「進步人士」,始終搞不懂語文課程和歷史課程在本質上的差異,而鬼打牆地把兩者所承載的功能混為一談,更無視現實環境當中,國文教師欠缺文化敏感度的可能流弊。

  6. 老外來台六年,前兩年在南部山區的教會服務,在這之前他只會說美語,但是兩年下來,原住民語言學了不少,台語也講的道地,華語更是聽不出外國腔,黑人老外表示,傳教要傳進心底才有用,傳心之前,要先學會交心,交心的首要,就是能夠交談,所以,老外

  7. 【新新聞】第1037期 顧爾德 2007-01-17 傍晚時分,垃圾車即將到臨。通常不少外勞幫傭總會提前到收集定點,把握時間和其他來自故國的幫傭閒話家常。也許他們在相互抱怨著今天主人又怎麼刻薄,或又如何得意地欺瞞了主人某件事。他們也會抓緊時間,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