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21日 · 文化專題:叫我聾人 不要聽障. [2018.03.21] 發表 推文. Danny沈栢基與Connie路駿怡比劃自己的手語名。. Danny指着臉頰的痣來代表自己Connie姓」,手語名字便是的手語。. (圖:譚舒雅). (圖: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Danny (沈栢基)與 ...

  2. 2018年7月19日 · 明報專訊】「瑪莉有隻小綿羊……」耳熟能詳的兒歌喚起無數童年的回憶但這首走調的兒歌很可能是傳教士直接在外國曲譜填上粵語歌詞所以未必太講究音調和粵語聲韻至後期才有本地幼兒教育者自發改編外國兒歌製作本土兒歌教材。 傳教士版本 歌詞走調嚴重. 鋼琴奏起的樂章輕易帶動孩子跳動,香港教育博物館館長張樹娣認為,學生愛跑愛跳重視旋律,故一間幼稚園總有鋼琴,她憶述年幼唱兒歌,歌詞走調情况嚴重,「我們那個年代,唱的那些歌是走音的。 你們有唱過Mary had a little lamb,無端端英文歌,可如何唱? 我們便唱『媽你有隻燒mean秧』」,指歌曲也甩了音。

  3. 2017年11月8日 · 書本讓劉曉彤重新審視自己學會接受耳朵的安靜她自稱是正努力學手語的聾人」。現可用流利手語溝通更是香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手語雙語共融計劃駐聖母院書院的教師在數學和科學課上用手語另一名教師則以口語一同授課

  4. 2022年11月16日 · 詞中物:用愛記住一切你愛的——《記得》. 【明報專訊】林家謙在演唱會前夕,將《愛情是一種法國甜品》的旋律重新編曲填詞,推出《記得》。. 一如既往由林家謙一手包辦「曲詞編監」 (填詞的還有馮松興),《記得》旋律溫柔寧靜,配合歌詞,帶出的卻是 ...

  5. 2016年1月6日 · 我真真折墮/我揸架十四座/兜多個round/佢都未曾滿座……」《十四座是尹光1970年代推出的首張時代曲唱片現時十六座小巴的前身只得十四個座位歌曲講述了當年小巴司機的辛酸點滴是唱片中最受歡迎的一首歌。 「社會 (現實)為題材多人愛聽,而且諧趣 (歌詞)亦多人喜歡,聽上來警世又開心……當時流行什麼,我便唱什麼。 」如〈少理阿爸〉 (2002年)唱出年輕人較少關顧雙親的情况、〈你老闆〉 (2013年)唱出香港的貧窮問題等。 「我平日喜歡聽人說話,也喜歡聽人唱歌。 」尹光填詞的靈感,就是來自人們日常的對話。 堅持不粗俗. 這些生活化的歌曲,為尹光塑造出詼諧兼親民的形象,但不少人都誤會他專唱粗口歌。 「粗俗、低俗、鹹濕,全都有人說過,初時也覺得很無奈,但慢慢便習慣了。

  6. 2018年11月1日 · 家燕姐日前與七公主成員馮素波、陳寶珠、愛明排練,再度合唱《莫負青春》。 原來上次七公主合體表演已是2003年陳寶珠的演唱會,家燕姐說《莫負青春》對她們意義重大,1960年代她們仍是青春玉女時唱過此,之後各自發展自己不同的故事。

  7. 2016年2月25日 · 傳統價值觀念 (traditional value) 每個社會都沉澱出一套價值觀。. 價值觀是社會上的行為模式、生活及生存方向、對理想社會的概念等的共同信念。. 中國傳統家庭觀念 (family values)強調父子關係、重視宗族名聲、提倡祭祖和家產共有。. 現代社會中,家庭成員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