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6 天前 · Share. 章若楠劇中主動追求陳偉霆)。 【明報專訊】消防救援題材電視劇一向深受觀眾喜愛,無綫的《烈火雄心》系列叫好叫座,被視為經典港劇。 近年內地亦有多部以消防員為背景的劇集成熱話,包括前兩年的《追光者》、《藍焰突擊》與《你好,火焰藍》;去年楊洋、王楚然主演的《我的人間煙火》、黃景瑜和張婧儀的《他從火光中走來》,以及陳偉霆(William)和章若楠《照亮你》,都有不俗口碑。 互相治癒 照亮彼此. 《照亮你》改編自作家筱露的原著小說《時光如約》,劇情講述消防員靳時川(陳偉霆飾)10年前在一場地震中跟搜救犬「追風」拯救了徐來(章若楠飾),為安撫受傷的徐來,靳時川答應了對方的「十年之約」。 兩人10年後相遇,徐來成為新聞記者,千方百計回靳時川身邊再續前緣。

  2. 2021年6月27日 · Share. (朱安妮攝) 【明報專訊】6月24日,《蘋果日報》在風雨中停刊。 香港媒體馬不停蹄採訪蘋果記者、學者、市民,記錄過百名讀者深夜到偏僻的將軍澳工業區哭別《蘋果日報》,半夜各區報攤外也出現長長人龍搶購最後一期報紙,百萬份蘋果最終近乎售清。 香港鬧得沸沸騰騰,一牆之隔的內地卻一片寂靜,《蘋果日報》停刊成為禁詞,沒有一家媒體敢於報道、評論或歌功頌德,而建黨一百周年臨近,在這個敏感時間,中央政府自要避免引起任何臆測或不穩定因素。 隨着這份近年象徵敢言、自由的報章被迫停刊,香港的新聞自由會否有一天與內地同化,新聞審查成為日常,連《蘋果日報》停刊也不能再提?

  3. 2021年11月21日 · 星期日文學‧董啟章:《香港字》:行者無疆,愛者不懼. 文章日期:2021年11月21日. Share. 在版畫工作室遇到印刷機,令董啟章想起曾開五金工場的父親。. 而看見機器,勾起心底植根已久的機械魂,這也是影響他寫《香港字》的重要原因之一。. (劉焌陶 ...

  4. 2020年4月12日 · Share. 改編自網絡小說的《慶餘年》,快將播完,但並非故事的終結,傳聞年底會開拍第2季。 【明報專訊】個多星期前逛「三中商」,看到內地網絡作家貓膩的小說《慶餘年》有專櫃,還放在當眼位置,有少年垂詢貓膩其他作品,看來不能小覷劇集效應刺激書本銷量。 《慶餘年》去年在騰訊上架時已備受談論,上月初登陸無綫翡翠台接檔《大醬園》,雖然不及前一時段的《法證先鋒IV》,甚至《機場特警》,但跨平台收視平均也徘徊25點,以一齣沒什麽宣傳的陸劇而言,已算不錯。 貓膩原著300多萬字.

  5. 2023年11月7日 · PAST ARTICLES. 【開箱】《周處除三害》 以惡制惡暴力爽片 自首向善結局留憾.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07日. Share. 香港導演黃精甫首次拍台灣片《周處除三害》,動作場面可觀,阮經天(前)從頭帶到尾,文戲的不同精神狀態,消耗體能的打鬥戲,他均傾力演出,確實值得再逐金馬影帝。 【明報專訊】《艋舺》金馬影帝阮經天闊別台灣電影圈多時,主演新片《周處除三害》上月6日在台灣開畫,截至10月底,票房接近4000萬新台幣(約1000萬港元),而且獲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男主角等7項提名;《周》片身兼導演、編劇及剪輯3職的黃精甫,來自香港,拍過《福伯》、《江湖》、《復仇者之死》等電影,同樣睽違電影圈多時,對上一齣作品已是2014年安志杰和伍允龍主演的《惡戰》。

    • 也斯的文學評論
    • 文學家和評論家雙重身分
    • 也斯的論述建基於「後殖民」
    • 從對立面反向了解也斯位置
    • 也斯的現代抒情
    • 想問也斯這個問題

    鄭:首先要恭喜你整理好博士論文,出版了《也斯的香港故事》,我相信日後任何人要研究也斯,都會參考這本書的真知灼見。為什麼當初以也斯的文學史論述為研究題目呢? 王:謝謝你!選定博士研究題目的時候,是也斯去世的第二年。當時有大量的評論和研究陸續發表,很多學者着手整理也斯留給我們的文學遺產,但是似乎較少人專門整理他的評論。我們研讀香港文學的時候,往往在各種重要的課題上遇見也斯,不止是他的文學作品,還包括他的香港文學評論和學術論文。他的見解左右着相關的研究框架和基本認識,顯然極為重要。但是他的評論數量很多,散落在報章專欄、雜誌、多種評論集和選集之中,各篇文章即使在談論相同課題,但是他每次都談出不一樣的新見解,或由不同的角度作出補充。如果我們能夠把也斯對香港文學的看法系統地整理出來,就能夠在他建立的論述...

    鄭:許多讀者閱讀也斯的詩、散文與小說,而你集中焦點,大量閱讀也斯的專欄雜文、評論與學術文章,對照也斯的文學創作與文學論述兩者,是否帶給你很不一樣的體會呢? 王:如果我們翻開各種香港文學論文集,會發現也斯是非常少數既以學者身分發表論文,同時又以作家身分被其他學者研究和談論的,這種「雙棲身分」是他非常獨特的一點。身兼文學家和評論家的身分令也斯不滿足於學院式評論,而發展出甚有個人特色的、介乎散文和論文、文學評論與文化研究之間的寫法。不止可以說他的評論風格特點受其創作影響,他所評析探研的課題也往往是來自他個人參與的文學經驗,論述也多由個人回憶的展陳、提升、總結再加以延伸到公眾層面。這種特點在他討論一九七○年代的時候最為明顯。他集中談論的基本上是他所喜好的課題,本意不在反映香港文學歷史的全部面貌,而是...

    鄭:《也斯的香港故事》共有五章,分別從「後殖民」、「現代主義」、「都市文化」、「生活化新詩」及「抒情」五個角度切入討論,談「後殖民」一章很精彩,觀察到也斯一九七六年的兩篇文章〈孤寂的迷宮〉與〈兩種幻象〉,有墨西哥詩人帕斯(Octavio Paz)的文化理論的影響,而也斯在九十年代就對法農(Frantz Fanon)的後殖民理論,有限地選材吸納。以時序而言,「後殖民」一章的討論重心是也斯在九十年代的論述,時間上相對是較後,但你將「後殖民」一章放在全書最前,是因為你覺得也斯的「後殖民」論述有特別重要的位置嗎,還是別的緣故? 王:「後殖民」是也斯所有香港文學論述的重要背景,其他課題的研究皆是建基於此,所以我把「後殖民」放在第一章。也斯的後殖民論述主要關注的不是殖民地香港與宗主國英國的關係,而是香港...

    鄭:印象中,你的博士論文裏,也斯的香港現代主義文學與都市文化研究,是整體一章,如今將現代主義文學與都市文化分為兩章處理,為什麼有這個新的章節安排呢? 王:當時把「現代主義」和「都市文化」這兩個課題合併討論,一來因為兩者關係十分密切,二來有意比較這兩個論述框架處理相同案例的效果,例如馬朗和劉以鬯是也斯經常討論的重要個案。現在把它們分開,主要是考慮到章節結構的均衡,其他四章都是以單一關鍵詞為題的。而且把現代主義與都市文學分開討論,可以更完整地探討這兩個課題,這次出版之前就擴寫了「都市文學」的部分。 鄭:我覺得你談七十年代生活化新詩史的建立一章也很精彩,王良和的博士論文《詩觀的衝突與主流的競逐:香港八九十年代詩壇的流派紛爭——以「鍾偉民現象」映照》,已整理余光中的「余派」與也斯的「現代派」之間,主...

    鄭:關於抒情,是文學研究界的重點話題之一,你在《也斯的香港故事》的最後一章,討論也斯現代抒情的抗衡,在你的研究中,也斯曾拒斥批判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似乎是不斷抗衡,處處作戰呢。也斯傾向現代抒情,你以小說《剪紙》為討論之一,我沒有看過原來《快報》的連載版本,只看過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單行本,連載本與單行本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王:我寫過一篇文章比較《剪紙》一九七七年的連載版本與一九八二年由素葉出版社初次結集成書的單行本,基本的情節主線以及著名的魔幻寫實段落,在《快報》連載的時候已經定型了。最大的不同是小說中拼貼大量粵劇唱詞,這些其實是出版的時候才加入的,包括「我」和瑤、大姊對唱《紫釵記》,在影城神秘的二女對唱《再世紅梅記》,以及行文間不時引用的粵劇曲詞,一律是後來加上的。 其次是結局的重...

    鄭:你雖然未能夠向也斯當面請教,但你對也斯的充分了解,足以教人感到難能可貴。其實你心目中也斯的形象是怎樣的呢? 王:我僅僅在大學本科一門文化研究的選修課上見過也斯先生唯一一次。任教那門課的何慶基教授居然邀請到也斯來為我們分享他的幾次跨文藝實驗展覽,又即席念了幾首他的食物詩。可能因為我不算真正認識也斯,我對他的印象都是來自文本材料的。 鄭:又如果你可以向也斯當面問詢,有什麼問題你很想問他? 王:想問的問題很多呢,比如如果由他主理一套香港文學史,他會怎樣設計?但是其中一個我最好奇的問題是,到底他是怎樣維持《快報》那個長達八年的專欄,每天寫作從不中斷的呢?

  6. 2024年5月3日 · 練美娟(娟姐)和梁彥宗(Chris)主持的ViuTV新節目《在絕版前放浪一次》下星期一(6日)首播,兩人將探索正在溶化的冰地、沉沒中的小島、瀕臨絕種的動物和逐漸沒落的文化。 娟姐和Chris第一站抵達北歐國家挪威,為出發北極圈作準備。 他們在首都奧斯陸待了兩天後,馬上坐6個小時車到國家公園尋找野生麝牛群的蹤跡。 兩人初次合作,娟姐就體驗到「Chris式」旅遊。 他們天未亮就拿着行李離開酒店,Chris問娟姐害怕還是期待接下來的活動,娟姐似是惴惴不安,聲沙兼走音地回答:「應該唔驚嘅。 」眾人在快餐店買早餐時遇上慢條斯理的店員,最後令他們要在兩分鐘內趕上正準備離開月台的火車。 兩位主持拖着行李跑,幸好最終也趕得上火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