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糖尿病行山運動 相關

    廣告
  2. 不用終身吃藥或注射胰島素,強化體質血糖就會下降。 【尚正堂中醫診所】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9日 · 內容目錄. 預備補給小食 計算熱量消耗. 能量棒高纖高脂不適合. 【明報專訊】行山時,大家都會帶小食補給。 Lena建議大家上山時,無論行程長短,也要帶備糧食,「即使是短短數小時的行程,最好帶些少食物,因為可能有突發事件,令行程有變,或要留在山上一段時間,便需要適時補充體力」。 很多山友會帶麵包及生果,但也有偏好帶能量啫喱(power gel),特別是越野跑手,Lena也不例外。 她指若操練達20公里以上,便會帶2包能量啫喱補充體力。 相關文章: 【行山郊遊】樹蔭伴登山頂 零死角賞維港靚景. 預備補給小食 計算熱量消耗. 不過,註冊營養師陳司卓(Sally)提醒,業餘山友未必需要用到能量啫喱。 她解釋,行山或越野跑是帶氧運動,身體會消耗碳水化合物作能源。

  2. 2020年11月10日 · 新手應從何入手? 他建議,參考 康文署「行山樂」 的資訊,內有不同難度級別的路線,分為易行、普通難行、難行、費力難行4個級別,大家可以按自己實際情况揀選;他又推介參考難度系統Yosemite Decimal System(YDS),由歷史悠久的美國環保及山藝組織Sierra Club制定,把路線分為6級難度(見下表)。 如果是行山初哥,Sunny建議由難度最低的YDS 1開始,先行平路,慢慢鍛煉腳力。 大家或者會問,要行上多久才可升級呢? Sunny說,每次行完一條路線之後應自我檢討,若發現完成後體能仍然充裕,便可以提升難度。 舉例同一條路線,完成後,可以即時再行多一次,便可以考慮升級。 1條路夠力行2次 可考慮升級.

  3. 2021年9月8日 · 行山遠足成為不少人的消閒活動,不論是行新手或越野高手,有時都會帶備行山杖,希望提供更多支撐,可以省力攻頂。 但專家提醒,適當使用行山杖能夠慳腳力,但會用多了手力。

    • 糖尿病行山運動1
    • 糖尿病行山運動2
    • 糖尿病行山運動3
    • 糖尿病行山運動4
    • 糖尿病行山運動5
    • 計距離:評估可應付路程、受傷風險
    • 計體能:單腳站、前弓步 測腳力平衡力
    • 上落斜腳震 股四頭肌力量弱
    • 結伴同行 計劃「縮沙」路線
    • ■ 簡單訓練:按摩伸展扮蟹行 改善膝痛
    • 髖關節外展

    經常說行山要按個人能力,量力而為,不要做「周末戰士」。到底如何科學化地評估自己的能力?註冊物理治療師歐陽健表示,可以參考「短期:長期訓練量比值」(Acute Chronic Workload Ratio, ACWR),衡量自己能力所及的路程,評估風險。2016年刊於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的研究顯示,「短期:長期訓練量比值」與受傷風險有關,比值介乎0.8至1.3屬較低受傷風險的區域(sweet spot),大於或等於1.5屬「危險區域」(danger zone),受傷風險較高。

    除了評估可以應付多遠路程,亦可簡單測試一下腳力。歐陽健表示,參考瑞士事故預防委員會推出的自我評估測試,了解有否高估自己能力。出發前,透過以下測試,評估下肢肌力及平衡力: 1. 雙手放在腰部,計算單腳站立而不失去平衡的時間(左右腳各做1次,最多站立1分鐘) 2. 後腳貼緊前腳腳跟,能否沿直線慢慢走? □ 行動自如 □ 行到幾步 □ 很快失平衡 3. 左右腿交替做向前弓步,能否每邊做到10下而不失平衡? □ 沒問題 □ 做到幾步 □ 不能 正常情况下應能單腳站立30秒以上,沿直線慢走能行動自如,每邊腳做前弓步10下仍可保持平衡。若未能完成測試,反映下肢肌力及平衡力較弱,宜選擇入門級路線並多加鍛煉。

    「疫情之下,行山好普遍,但要留意平時的運動量,出發之前亦要計劃路線,了解路程、山徑高度和難度。記得不要與他人比較,量力而為會比較安全!」不少人跟朋友行山,未有事先了解路線詳情,起步後才知未能應付。歐陽健提醒,平時行街「好行得」的人,不一定很能行山。行山最常用到股四頭肌、臀大肌、小腿肌肉(腓腸肌)。經常聽說:「上山容易,落山難」,上落斜坡時腳軟腳震,原來與股四頭肌力量弱有關。 上山或上樓梯時,股四頭肌向心收縮(concentric contraction),肌肉長度縮短,膝關節伸直,完成伸膝動作。下山或下樓梯時,膝關節由伸膝變屈膝,股四頭肌被拉長,肌肉產生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在發力,像是將身體「煞車」;由於肌肉負荷較大,下山更容易腳軟抖震。

    每座山的難度各異,路程短也不一定易行。某些山徑雖然路程短,但上落坡度大,需要一定體力,行山新手宜選擇平坦山徑,結伴同行;預先計劃隨時可以「縮沙閃人」或折返的路線。如天氣炎熱,應避免長時間暴曬,並且留意天氣報告,多喝水補充水分。此外,途中要有適當休息,保留體力。 以上的計算方法和自我測試只能作參考,初步估計自己的能力範圍和受傷風險。

    行山不自量力,可誘發各種痛症,常見有髂脛束綜合症(Iliotibial Band Syndrome,ITBS),痛楚通常在膝關節外側位置,甚或膝關節屈伸困難。「很多人無行開山突然行,或者行山路線長,容易導致髂脛束綜合症。」註冊物理治療師歐陽健表示,他的診所單是3月已較平常多4、5宗髂脛束綜合症新症,以下訓練有助預防和改善髂脛束綜合症。

    1. 站在椅背旁,橡筋帶套在患腳及櫈腳 2. 手扶穩椅子,患腳向外展 3. 12下為1組,共3組 注意: .身體保持挺直 .組與組之間休息30至60秒 示範:註冊物理治療師歐陽健 文:李祖怡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4. 2021年5月4日 · 不過,要正確使用登山繩索,是要接受訓練,學懂操控及把繩索設在固定的地方,若使用不當,有失足風險。 他補充,不少人把所有山野活動,無論是行家樂徑或行澗,一律統稱為「行山」,但其實行澗並非普通輕鬆休閒活動,新手盡量避免,免生危險。 說到繩索,他又提到山徑路上經常見到一些來歷不明的繩索,估計是有山友為方便自己及其他行山人士借力而設下,惟他不建議大家「使用」。 4月初便有2名外籍男子行馬鞍山的吊手岩,當登上牛押山時,據悉其中一人利用綁在大石上的繩索借力,其間懷疑大石鬆脫,令他滾下山坡10多米,幸無大礙。 琛sir認為,這些繩索在戶外長期日曬雨淋,有斷裂的風險,不宜使用。 他認為,如一定要用繩索借力,其實代表本身無能力完成路線,建議放棄前行,若澗旁另有山路,可以從這些路前行。

  5. 2021年1月12日 · 4小時路程 10公升背囊足夠. 註冊物理治療師藍芳指出,背囊容量以公升作計算單位,可以按路程決定容量。. 一般而言,以4小時半日路程為例,一個10公升容量的背囊已足夠,如行長途或戶外過夜,最少要20公升。. 曾登上珠穆朗瑪峰的藝教練盧澤琛 ...

  6. 2023年11月1日 · Q:親子行山,哪個時段最理想? A:避開太陽最猛烈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3時左右),以下兩段時間較理想: 1.早上7時左右開始步行至11時左右 2.下午3時左右開始步行至晚上6時左右(最好帶備小電筒等輕便照明工具) 秋冬行山最佳 洋葱式穿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