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1. 腸鏡檢查pet scan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26日 · 申請及篩查流程: 1. 登記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 按此 ) 2. 在 網頁 或致電至3565 6288,尋找參與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 3. 約見基層醫療醫生當日,需出示香港身份證或豁免登記證明書,而醫生會評估申請者是否適合參加計劃。 簽署同意書並登記加入計劃,會獲發參加者資料包。 4. 申請者在家採取大便樣本,把樣本交回指定收集點。 5. 醫生會通知申請者測試結果: 陰性結果:每2年再接受測試. 陽性結果:再次約見醫生,轉介接受大腸鏡檢查. 計劃資助額: 每次診症獲政府資助280元(包括測試結果呈陽性後由基層醫療醫生提供第2次診症) 切除瘜肉可獲定額資助8,500元;毋須切除瘜肉則可獲定額資助7,800元. 額外收費:

  2. 2022年7月3日 · 大腸癌是少數可以預防的癌症大都由腸臟瘜肉發展而成適時進行大腸鏡檢查能及早發現瘜肉並切除可有效阻止演變為大腸癌香港癌症基金會呼籲年過50歲以上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或腸臟曾長有瘜肉應適時進行大腸鏡檢查及大便隱血測試大腸癌患者若在早期得到妥善治療5年相對存活率可以高達9成但如果延遲確診至第四期存活率不足1成。 作者:劉妙賢.

  3. 2023年4月13日 · PET-CT Scan能夠檢查大部份腫瘤,包括常見的肺癌、肝癌、大腸癌和乳癌。 MRI(磁力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唯一沒有X光輻射的影像診斷技術,它利用強力磁場將人體內的氫原子短暫地重新排列,並經無線電釋放訊號,透過電腦運算後轉化為多角度影像。 對比其他影像診斷技術,MRI在檢查身體軟組織和神經組織方面比較優勝,常用於檢查腦部、韌帶和關節等,亦可用於診斷部份癌症。 CT vs PET vs MRI 影像診斷技術的特點比較. 點擊圖片放大. 不論哪種影像診斷技術,掃描結果都需要由受過專門訓練的醫生解讀。 同時,疾病的診斷需要多方面考慮,包括臨床病徵等,病人應與主診醫生溝通,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醫療保險有得claim嗎?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3月21日 · 較理想的做法, 是採取度身訂做的方式 。 於身體檢查前,先與家庭醫生商討。 醫生會評估客人的年齡、性別、生活習慣(如飲食、運動、有否煙酒)、疾病紀錄、家族病史(如糖尿病、高血脂、大腸癌)、其他個人需要(如婚前檢查)等因素,再作出個人化的檢查建議,包括檢查項目和頻密程度。 此外,讀者也應花一些時間,了解檢查項目的功效和目的,例如大部分癌症指標(cancer markers)其實主要用於監察癌症治療是否有效及檢視癌症有否復發,而非用作篩查或診斷癌症。 做身體檢查前 宜先買危疾和醫療保險. 身體檢查時可能發現一些小毛病,如壞膽固醇過高、脂肪肝等,而於購買危疾和醫療保險時,客戶須主動向保險公司披露相關診斷結果,否則或被視為隱瞞「重要事實」(material facts),因而令保單失效或索償被拒。

  6. 2019年2月4日 · 腸鏡或胃鏡手術簡單來說是通過一條很長很長的特製攝錄內視鏡頭經病人的口腔胃鏡或肛門腸鏡進入胃部內或腸道內醫生可透過鏡頭實時看到腸胃內部情況例如有否潰瘍或瘜肉。 手術期間病人會注射鎮靜劑或麻醉藥,減免內視鏡進入體內的不適。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病人現時只需要在一些具條件的日間手術中心就可以做到,而不需要留院進行。 通常一個上午或下午已經可以完成整個手術。 保險公司在考慮醫療需要上當然也會與時並進,過往這些手術必需要留院進行,但現在一些日間手術中心設備已經非常完備,甚至媲美醫院級別,在日間手術中心進行腸胃鏡已是非常安全。 因此保險公司對於一些住院的腸胃鏡賠償個案,便會再考慮病人入院是否有必要。 當沒有必要的入院原因時,保險公司便可能會調整賠償額。

  7. 2020年7月23日 · 以腸鏡檢查日間治療為例雖然它的醫療開支不太高大概是18,100元但一般標準計劃僅賠8成由於腸鏡檢查可被濫用的情況較高佔保險公司索償個案很多所以一般標準計劃在訂明診斷成像檢測項目上設共同保險受保人亦需承擔約30%開支然而保泰標準計劃受保人可透過BowtieCash支付共同保險。 當然,有關腸鏡檢查亦應符合醫療所需,並非純粹為檢查而檢查,否則保險公司亦可以拒賠。 【延伸閱讀】 【自願醫保】中產Plan VS「天價」醫療開支 比較自願醫保半私家病房計劃. 大病保障率差異大 部分治療或需自付費. 至於大病,上述產品的保障率差異很大,客戶亦可能自付數萬元或以上。

  8. 2021年2月18日 · 對於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頗長的小病如腸鏡檢查日間治療)、割痔瘡手術不少自願醫保產品的預計保障率亦超過95%受保人只需自付少於2千元。 就算最基本的標準計劃,對於此類小病的預計保障卻接近8成。 所以,受保人可透過自願醫保醫小病,轉向私家醫院,得到較快及舒適的治療。 至於大病,上述產品的保障率差異很大,客戶自付額最少亦要數萬元。 如果財政緊絀的人士,未必敢在私家醫院醫大病,寧願排公立醫院,在這情況下,自願醫保仍可發揮部分作用,填補公立醫院中病人自費項目的開支。 【VHIS靈活計劃最新評分出爐 邊個計劃保費平兼有全數保障? : 按此 】 如市民在公立醫院接受通波仔,手術中置入的支架開支(如2個支架花費約8萬元)是自費項目。 受保人可索償自願醫保,有關支架開支屬於「雜費」及「額外醫療保障」。

  1. 相關搜尋

    腸鏡檢查